A-A+

朝鲜最神秘的“主体思想”,到底有什么秘密?

2025-02-21 最新 评论 阅读

 

朝鲜最神秘的“主体思想”,到底有什么内容?

为什么朝鲜甚至删掉了马列主义,把主体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将回答关于主体思想的所有问题:

主体思想到底是什么?

主体思想怎么发明出来的?

为什么说:主体思想是现代儒学?

我的原则是:硬核,但不迎合,思想,而非立场。

说起朝鲜的主体思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朝鲜国父金日成,但实际上,主体思想的总设计师,是当时朝鲜的二号人物、“朝鲜国师”黄长烨。

“朝鲜国师”的大棋

1967年,黄长烨出任金日成大学校长。

刚一上任,黄长烨接到了金日成的秘密任务——创造朝鲜的官方意识形态主体思想。

作为意识形态大师,黄长烨很清楚,主体思想有着4个清晰的政治目的:

第一, 为北朝鲜争得朝鲜半岛的法统;

第二, 为朝鲜民族建构新的历史叙事;

第三, 为朝鲜劳动党的合法性背书;

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为金日成的绝对权力护航;

黄长烨意识到:马列主义,太宏大了,满足不了这4点,满足这4点的,只有一个学说——中国的儒学。

由此,一个现代儒学,开始脱胎。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主体思想”的儒教元素,我们将把主体思想的4大主体,和儒家思想一一对比,绝对会颠覆你对朝鲜的认知。

第一个主体:地缘的主体——北朝鲜是朝鲜半岛的主体。这其实是儒教的“正统观”。

从南北朝,到宋辽金,从蒙元,到满清,不管是南北王朝,还是少数民族皇帝,都在争正统。即使是近代,各路军阀,也在争正统。

谁是正统?谁是中央?谁是割据?这是儒教首先追问的统治议题。

这里头的实质就是:谁是王?谁是寇?

朝鲜李氏王朝,是中国唯一的内藩,中央、正统、统一……这些儒教观念,早已内化。

主体思想的第一个主体说的是:北朝鲜,是朝鲜半岛的主体,其实就是在说:北朝鲜是正统,而韩国是割据。

为了论证北朝鲜是朝鲜半岛的正统,黄长烨重新编史,全盘颠覆了朝鲜古史,搞出“主体史观”。

朝鲜古史的承续表,是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三国时代-统一新罗-高丽-朝鮮李氏王朝,但主体史观对这套历史叙事,全盘否定。

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箕子朝鲜,满打满算,只有2000年,不够久。

而且,箕子是商朝人,我们朝鲜人的祖先,怎么能是中国人?

于是,主体史观把朝鲜历史,上溯到了神话中的檀君,你说这是神话不能当信史?

但金日成说了:说檀君不存在,是事大主义的朝奸、和帝国主义御用文人的恶意抹杀,没有民族自信。

并且,1993年,朝鲜还真的在平壤市江东郡大朴山,发现了“檀君陵”。

陵墓中有一男一女两具遗骨,碳14测定,距今5011年前,也不知道朝鲜怎么确定的,但朝鲜就确定了:这就是檀君夫妇。

于是,朝鲜,一下有了5011年历史。

并且《劳动新闻》还发表社论说:“檀君陵在平壤发现,说明平壤是朝鲜民族发祥地。”大白话说,平壤才是朝鲜半岛正统。

第二个原因,朝鲜古史里的中央王朝,主要建都在南方,尤其李氏王朝,首都就在汉城,这太不“主体”了。

于是,主体史观重新编史,把朝鲜历史,改成了檀君朝鲜-卫满朝鲜-高句丽-渤海-高丽-朝鲜。

除了拿掉了殷商人的箕子朝鲜,还把三国时代的正统,改为高句丽,女真人的渤海,也归到了朝鲜的正统,因为啊,高句丽和渤海的首都,在平壤,对李氏朝鲜则是大黑特黑,丧权辱国,事大无骨,谁让它定都汉城了呢?谁让它是韩国的前身呢?

即使是苦难行军时期,人都饿死了,金正日还花大钱,修了高句丽东明王陵、和高丽太祖王陵。

很显然,主体思想的第一个主体:北朝鲜是朝鲜半岛主体,就是儒教的【正统观】。

第二个主体:民族的主体

——朝鲜是朝鲜民族的主体。这其实是儒教“华夷之辨”的民族观。

儒教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无神宗教,华夷之辨,是一个重要的信条,大白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古代朝鲜的民族观,是一种附庸民族主义。由于“亲华事大主义”的传统,朝鲜一直把自己,纳入在“中华民族”里,自称“小中华”,又民族主义、但又不民族主义,很拧巴。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马关条约》,让朝鲜在形式上,成了独立国家,朝鲜从一种附庸民族主义,走向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

最初,是很天真的“联日排清”、 “脱华开国”,但是没想到啊,满清只是做宗主国,日本是直接吞并,朝鲜人做了35年的亡国奴,1945年又被美苏划分。

一连串屈辱下,朝鲜极端民族主义被唤醒,主体思想这第二个主体,本质就是朝鲜的“华夷之辨”,极端民族主义,只要不是我们朝鲜人,不管是日本人还是苏联人,都是狼子野心。

1986年,金日成直接提出“朝鲜民族第一主义”。

在主体史观里,金日成之前的历史,都是没有主体的历史,从1957年至1961年的千里马运动开始,朝鲜才进入了主体的历史,再没有其他民族干涉,朝鲜实现了完全的民族自决。

但黑色幽默的是,这个朝鲜的主体史的开端,却是以苏联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蓝本,并不是很主体,而且,之后朝鲜也一直依赖苏联援助,也不是很主体。

民族主义的“主体”,终究,只是意识形态。

第三个主体:权力的主体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代表人民的劳动党是朝鲜权力的主体。这其实是儒教三纲五常的变种。

在儒教里,士农工商,社会分级,尊卑有序,上行下效。

虽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所有华人都知道,君-皇帝,才是真贵,民,都是庶民。

儒教在权力话语上,是“民为邦本”,但权力实操上,向来是皇帝说了算。

在这一点上,主体思想,几乎是照抄了儒教。

我直接援引两段,一个是“革命首脑论”——

“人民是革命建设的主人。人民应当接受领袖的指导。领袖是头,党是躯体,人民是手足,躯体和手足应当听从头脑的指挥。”

这简直就是从儒教“三纲五常”翻译过来的,不过是把纲常,说成了主体。

再一个是“社会政治的生命体论”:

“父亲给人肉体的生命,领袖赐予人政治的生命。

领袖是父亲一样的恩人。如同在家庭中应当听从父亲的绝对领导一样,人民应当无条件地忠诚团结在领袖周围,应当以忠、孝来爱戴领袖……”

我都不需要多做任何解释,这就是儒教的“君父观”、并且还直接地提出了“忠孝”的儒教伦理。

劳动党其实是朝鲜现代的“两班”,是一个活着的士大夫阶层,而白头山家族,则接近满清的八旗宗人府,有着一种血统论的权力合法性,这显然,非常儒教。

当然,最儒教的,还是关于金日成本人。

但这一点,我们得留到下一期专门来讲了。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