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物故事 |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王直使用的手枪
珍贵文物故事
王直使用的手枪
王直(1916—2014),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4年春天,国民党蒋介石出动了100多万兵力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当时的教条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拒绝执行毛主席的正确方针,使红军遭致了惨痛的失败,最后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中央军委决定派王直所在的红军独立第九团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从此,艰苦卓绝的敌后三年游击战争拉开了序幕。敌人大军压境,对我各游击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清剿”。此后,这把手枪一直陪伴着王直将军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
王直所在的红九团来到了敌后,头一仗就是智取宁洋城。1934 年3月16日夜,漆黑漆黑的,毛毛雨还在下着,百种畲到翁林坑一段山路滑得像泼上了油,队伍里不断传出扑通、扑通的滑倒声音。有的同志草鞋被烂泥粘住拔掉了,就干脆赤着脚走路。王直和战士们在漆黑的夜里不顾一切疲劳,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前进。第二日拂晓,他们已到达目的地,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迅速地包围了县城。王直拔出手枪在城楼下大喊:“同志们,冲啊!敌人跑不掉了,多捉俘虏,多缴枪炮呀!”他边喊边带领侦察队员们冲锋,迅速打开了东门和北门,并且在狭窄的十字街头,开始了激烈的巷战。他们一面在正面攻击,一面派出四连绕过一条巷子,用密集的火力夹击敌人。子弹、手榴弹像暴雨一般向垂死挣扎的敌人倾泻而下。这场战斗歼敌一个保安团及国民党县政府、警察武装等6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子弹3万余发,食200多担,还有很多其他物资。
王直随身携带的这把手枪还跟随队伍在永安城外将守敌全部肃清,歼灭国民党卢兴邦部2个团,缴获了轻重武器2000多件和大量的弹药、食盐、布匹、药品和钢铁等;还在连城姑田制服了姑田一带的恶霸地主华仰桥手下400多名武装团丁和1000多个大刀会门徒,歼敌300余人,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打开了到苏区的通路。
1937年7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国抗日战争,闽西南地区才停止内战,红军结束了三年游击战争。
1986年,王直将这把手枪捐赠给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本文摘自《中国纪念馆珍贵文物故事》
作者:陈淑芬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