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两个条例修订在即?直销人最关心的四大问题!

2025-02-20 最新 评论 阅读

 

直销邦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针对2024年度的重点立法任务进行了部署,其中“推动修订禁止传销条例”一项,备受直销业内关注。

《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作为直销行业监管的基石,自2005年颁布实施以来,已经为直销市场提供了近二十年的指导。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直销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两个条例逐渐显露出其滞后性。

此次《禁止传销条例》被列入年度立法重点,引发了业内对《直销管理条例》是否也将同步迎来修订的广泛猜测与期待。

多年来,尽管市场上关于两个条例修订的呼声很高,也不乏两会代表们为此建言献策,但该项工作始终进展缓慢。

不过,从近两年有关部门的积极动作来看,条例修订或将迎来实质性进展,获得重大突破。

1

2023年3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价监竞争(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工作会议将“推动有关直销条例修订”列为重点工作;同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主办了直销企业圆桌座谈会,明确表示直销条例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发展需求,亟需加快条例修订以营造更为完善的营商环境。

2

4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向直销企业下发书面问卷调研,开展“破解制约直销业高质量发展难点问题的对策”专题调研,要求企业提供近五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填写《破解制约直销业健康发展难题企业调研问题清单》。该清单涵盖团队计酬、区域限制、网点设立、会议报备、产品审批等各类敏感问题。

3

8月,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直销管理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在京开展,来自11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骨干及业内知名法律专家参加,提出条例修订要“回归直销机制和简化直销监管协同”、“支持直销企业创新发展,改变现行条件下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不合理制度”、“建立适应直销行业特点的监管制度和机制”等。

4

9月,推动直销业高质量发展座谈活动在广东举办。会上明确指出,《直销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启动,破除制约直销业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性障碍,为直销企业营造宽松友善的法治环境,已迈出坚实步伐。

5

2024年3月,由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规直打传办公室)主办的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3•15圆桌座谈会透露,商务部正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动相关条例修订,着力引导直销企业创新发展与规范经营。

那么,在这场关乎行业未来的条例修订中,直销人最关注哪些方面?最希望迎来哪些限制的放开呢?

多层计酬

分享经济浪潮下,团队计酬作为直销的精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业态,如微商、社交电商等,同时也渗透至保险、房地产及流通行业。当前,“泛直销”已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常态。

尽管国内法规对团队计酬及多层次直销有所约束,但实践中其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奖金制度是直销的基石,团队计酬更是直销魅力的核心。全球直销的主流一直是团队计酬,许多欧美国家也成功实践了多层次直销。

我国禁止团队计酬主要是出于其复杂性和管理难度的考虑,但这并非直销市场混乱和传销泛滥的根源。直销与传销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

一家坚持诚信经营、注重产品质量的直销企业,即便采用团队计酬模式,亦不会沦为传销之害。相反,那些采用欺诈、虚假宣传手段的企业,无论是否涉及团队计酬,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市场的淘汰。

产品范围

2005年,《直销产品范围公告》为直销行业划定了严格的产品界限,主要局限于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保健器材以及小型厨具五类。直到2016年,这一范围才得到有限的扩展,加入了家用电器,但这一调整仍显滞后。

从市场经济的原理来看,产品的自由流通才是市场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是多样的,但直销目前的几类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甚至还可以说是落后于市场需求的,这就导致直销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直销企业在引进新产品时,需要反复确认产品是否符合直销产品范围,还要经过繁琐的审批流程。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限制了产品的自由流通,使得直销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之间也缺乏核心竞争力。

20年前,直销或许被视为特殊业态;但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直销的特殊性已远不及众多新兴业态。因此,直销企业应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自主经营权,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自由决定销售产品,以充分释放企业潜力,促进经济增长。

区域限制

《直销管理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招募直销员应当与其签订推销合同,并保证直销员只在其一个分支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已设立服务网点的地区开展直销活动。”

回到直销的本质来看,直销是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方式,并不等同于开店经营,包括《直销管理条例》也对“直销”定义为: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直销经营以直销员为销售媒介,传播产品时就难免面临人员流动与地域分布问题。直销员销售产品,关键要看这款产品是否满足对方需求,是否适合他使用,而不是首先看他人在不在规定的经营区域内。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求直销从业者的业务局限于特定地域显得不切实际,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市场经营空间。

从流通环节和行业实践看,直销经营区域限制难以控制。直销企业为避免违规,常投入大量资源划定经营区域,强化审批,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这导致在一二线城市直销服务网点增多,地域性市场压力增大,竞争加剧。

此外,每当直销企业遭遇调查,若其未在事发地获得区域审批,往往被视为违规直销或涉嫌传销的重要依据。这种情况对企业极不公平,也可能导致权力寻租的问题。

因此,在国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放宽直销区域限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服务网点

《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在进行直销活动时,必须在相关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应在其从事直销活动的地区建立服务网点,以满足消费者和直销员了解产品价格、退换货以及其他服务的需求。这一规定的初衷,是鉴于直销的无店铺经营模式,旨在保障消费者退换货权益和便于监管,还基于当时互联网、物流业和现代通讯技术尚不发达的背景。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实现了广泛覆盖,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消费者退换货和了解企业信息变得更加便捷,不再过分依赖于传统的线下服务网点。如今数字化直销已是大势所趋,直销经营依托服务网点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直销企业也在陆续探索线上模式,创新推出各类与时俱进的新营销工具。

所以,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服务网点就避免不了成为“鸡肋”般的存在。企业一方面不得不为了开展直销业务而去设立大量的服务网点,另一方面又要经受服务网点所带来的高成本,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此,鉴于现实条件的变化,线下服务网点的必要性已需要重新审视。通过优化服务模式,提升直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也是直销行业改革的重要一环。

综上,团队计酬、产品范围、区域限制和服务网点等都是制约直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性障碍,放开这些限制,也是直销人对两个条例修订的核心诉求。随着条例修订工作不断推进,我们相信这些议题也将得到妥善解决,能让直销行业在更加完善的法规指引下,实现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