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坐过牢的企业家中,就属他最刚
ONE·人物
中国证监会成立25年,只输过1场官司。
但这两天,顾雏军就成为了第二个人。2017年12月26日,顾雏军在微博上公布了胜诉的判决书。法院责令中国证监会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于法定期限内对顾雏军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予以重新答复。
顾雏军要求证监会公开的,就是当年声动一时的“科龙案”立案调查文件,他想知道立案的原由和依据。
因在监狱中曾中风
顾雏军的左眼总是不自觉地微闭
而引发“科龙案”的,则是那场发生在2004年的“郎顾之争”。在《大败局2》中,吴老师这样形容这一场论战:
这场大论战掀起惊涛骇浪,中国经济界几乎所有重量级的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护“顾”卫“郎”,鲜明对立,构成近20年来经济理论界规模最大、火药味最浓的一次大论战。
“郎顾之争”的两位主角:郎咸平和顾雏军
在“郎顾之争”正式爆发之前,郎咸平和顾雏军曾是关系极佳的好友。那时,在香港执教的郎咸平常往返深港,于是顾雏军专门为这位好友指派了专车和司机提供服务。
郎咸平和顾雏军年岁相仿,经历和性格亦有相似之处。郎咸平曾回忆自己的学者生涯,在5、6年间换了5、6家学校,原因是:大家都在为学问而学问,这样太冷静太寂寞。另外,一些学科被大牌教授把持着,你很难出名。只要他们不死,你永远只能打下手。
顾雏军亦然。他从小就梦想自己一定会得诺贝尔奖,1988年,他30岁,发明了一套热力循环系统,便直接命名为“顾氏理论”。他说,在1989-1996年,我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证明我的制冷剂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冷剂。
于是,“在1996年之前,我的人生几乎就是在跟世界斗气。”
顾雏军公司“格林柯尔”音译自 Green Cool
顾雏军的高中同学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顾雏军常常为了不被他人打扰,爬到大树上,坐在大树的浓荫里看书。这种高高在上的孤僻姿态,在他之后的大学、研究生时期,都有迹可循。例如,他在图书馆从来不排队,常常质问旁人:“耽误了我的研究,你们负责的起吗?”顾雏军甚至还和师兄说,自己做的研究,导师能看懂一半就不错了。
性格使然,顾雏军的人生,永远伴随着盛名与争议。当他首次发表“顾氏理论”时,年仅30岁的他着实在全国引起了不少主流媒体的推崇,同时也遭遇到了行业内人士的抵制。而第一个跑出来批判他的,就是他的研究生导师和师兄。
而这样的经历,又让他变得更加孤傲、多疑和暴躁。有人评价说:顾雏军这个人,只能信任极少的人,同时,他也注定只能得到极少人的信任。
而这样的命运,让诸如此类的情节在他的生活里不断上演,如同一只在他体内力量巨大的异兽,将他驱至注定的命运。
顾雏军出狱第一件事
纸帽上书“草民完全无罪”
在“郎顾之争”爆发后,郎咸平和顾雏军的命运显而易见地分道扬镳:默默无闻的经济学教授郎咸平一战成名,成为了“最敢为民请命的经济学家”,而难以得到大多数人信任的顾雏军,则锒铛入狱,家财散尽。
而历史的吊诡则在于,当时间的手翻云覆雨,“郎顾”两者的境遇和地位,在今时今日,竟完全翻转,如天地重生。
当我们再度回看“郎顾之争”,会发现,这竟不是可以用“对错”来定论的一段历史事件。不论是之于郎咸平、顾雏军,还是之于那个时代的企业家、经济学家,甚至曾是“中国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资产质量最好”最终却沦为祭品的科龙,“顾郎之争”都像是一场命运。
当我们踏入其中,就再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
TWO·数据
①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塑料垃圾禁令开始生效,24类“洋垃圾”被禁止运入中国。在此之前,英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塑料垃圾就有220万吨,其中大约25%(50万吨)会运往中国处理。除此之外,中国更承接着英国55%的废纸。禁令意味着英国可能需要立刻增加每年35万吨的垃圾处理能力。
② 中科大胡不归指出:中国在某些消费领域上,人均消费水平其实高得让人惊叹。
在汽车销量上:2016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销量高达每万人203辆,居世界第35名,比新加坡高,更是中国台湾111辆的近两倍,美国也仅为中国的2.5倍。
在肉类消费上:2016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59公斤,是世界人均的两倍。美国人均是中国的两倍。
在住房消费上: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67平米,为世界最高,家庭平均住房面积高达204平米。但中国2016年人均住房面积也达到了40.8平米,超过了几乎所有欧盟国家。
THREE·图片
12月25日,全国第一张“微信身份证”在广州试点签发。据说,用手机出示它,就可以和普通身份证一样,办理住宿、物流寄件、搭乘火车、政务等事宜。
听说你的跳一跳还没上100分?我教你!这款H5游戏不仅重燃社交,也打开了市场:2017年H5游戏市场规模在30亿-40亿元,未来潜在市场空间在300亿元以上。
大佬们的18岁,你能够认出几个?
这个星期,你是不是也分享了自己2017年的支付宝账单、网易云音乐榜单?等等,在进入2018年的之际,这些App也有话和你说……(GQ实验室制图)
FOUR·声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