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号角丨法度者,正之至也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正在全国开展。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宪法”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法度者,正之至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2018年3月11日15时52分,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0多天后,北京平安里西大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古铜色牌匾上的红绸布揭开,一个全新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挂牌成立。
2018年宪法修正案确立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为其履职尽责提供了根本遵循。支持重大改革,护航国家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每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施行以来,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5次修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现行宪法的5次修改,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增表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年以来,国家实现了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珠亭村人民调解员阳昌绍(中)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对我们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今年9月至10月,“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档案资料展”举行,上百件修宪档案首次展出。
展柜中,一封历经40年的电报吸引不少人驻足品读——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名普通工人给大会秘书处写信,并用自己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加发了一封电报,提出有关土地管理等问题的建议,其中部分意见得到采纳。
一份《全民讨论意见汇集底稿》,是资料展上的“大部头”。
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整理了数以千计的修改建议,并将全民讨论的意见按照草案的条文顺序整理汇编成5册,分发给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讨论时参考。展品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档案,就是秘书处整理形成的这份意见汇集底稿。
“现行宪法把公民权利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廉希圣参与了1982年宪法起草工作,回忆当初历时两年多的起草过程,仍激动不已。
△浙江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学生通过普法卡牌学习宪法知识。
“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是温暖的,保障着公民的权利、尊严和幸福,伴随我们的一生——
从出生起,每个人都被宪法赋予了人权;长大后,宪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成年后,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学毕业后,宪法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休息的权利、依法纳税的义务等;结婚生子后,宪法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退休后,宪法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仅法条就有两百页!”“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位参观者手捧一本民法典,饶有兴致地翻阅起来。
作为基本法律,民法典在公民权利保护方面积极对接宪法的规定,为公民权利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今天,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浙江杭州度过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
宪法是什么“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啥叫“五四宪法”?草案初稿为何称为“西湖稿”?……今年9月,揣着诸多疑问,100多名浙江杭州的小朋友走进位于西子湖畔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陈列馆宣教部讲解员沈双汇说,通过聆听讲解、体验宪法宣誓、欣赏影视作品等形式,孩子们对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什么等有了基本认知。
2016年12月4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人们追溯、感受法治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近日,在四川泸州市,“法治大讲堂”巡回宣讲走进农村、社区等地。由党员干部和法律专业人士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为群众送去家常话、听得懂、受欢迎的宪法、法律知识。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右手举拳,向宪法许下庄严承诺。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宪法宣誓,在今天已经成为公众熟悉的场景。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12月初,福建厦门一所中学举行“宪法晨读”活动。活动中,一位学生以“增强宪法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登台演讲,“宪法伴我成长……”朗朗诵读,朝气蓬勃。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2月1日,广东东莞桥头镇第四小学举行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
“宪法很薄,只有0.6厘米,可它浓缩了上下五千年的精髓,变得无比厚重;宪法很短,只有143条,可它所构建的保护链圈进了14亿人,变得万分绵长。”浙江一所中学班会课的生动讲述,让不少人感同身受。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