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测量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寻找普遍规律还是减小误差?
物理要想学好,必须要把每个实验吃透。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触,就是课上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物理学的挺好的,老师提问什么也会,但是考试就是考不好,甚至是不及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就是基本功掌握不扎实,老师讲课的时候,你觉得大概能听懂,大概是那么回事,这个地方差不多是这样,但是就是这个差不多,会毁了你,因为考试的时候不是考面,而是考点,特别是中考的时候,他会把一个点往细里扣,扣到很细很细。
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是大概懂大概的面是怎么样的,那你做题就会做错。
什么叫面?什么叫点?
比如说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这个笼统的知识就是面,考试不会考你这个。
比如磁什么情况下能生电,电流的方向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个细分的知识就是点,考试这种知识是有可能考的。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吃透。
再比如,我想大家都知道,物理要想学的好,必须把实验吃透,如果不懂实验,是学不好物理的。
而物理实验,特别是物理电磁学那里的几个实验,最后一问,或者倒数第二问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该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地方一般有两个答案:
一个是为了寻求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另一个答案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但是什么时候填哪个答案,不少同学总是记混。很多同学会问,这个地方怎么记?
方法错了,事倍功半!
物理不是文科,从来不是靠近的,物理当中靠记的地方,很少很少。
是需要大家理解的。
这个地方,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地方到底怎么区分。
其实,区分这个地方,我们只需要看一个地方,就是看这个实验的名字就OK了。
我们顺着这个实验的名字往下分析,就能分析出结果了。
比如,电磁学当中有一个实验:叫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你就想啊,实验的名字是探究他们的关系,他们有什么关系啊,我们作为后人知道,他们的关系就是欧姆定律:R=U/I。
那么这个实验需要多次测量的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为了寻找这个规律,就是为了寻找到“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这个规律。
这里没有什么平均值而言啊?
反过来也是一样,比如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啊?就是R=U/I。
我们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电阻就是等于它两端的电压除以通过它的电流这个规律了,我们就是用这个规律来算,来测他的电阻。
所以,我们不可能还要寻找这个规律啊?
用已经知道的规律,去探究这个规律?
哪里也没有这个逻辑吧?
所以这个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怎么样?
经过上面的分析,懂了吗?
其实学习物理很简单,他既不需要我们记忆,也不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只需要我们稍微动动脑筋思考,就OK了……
更多物理学习小技巧,尽在我的物理专栏。
专栏
中考物理满分很容易
作者:杰解说
99币
0人已购
查看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