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西亚1·阿拉伯帝国(2)
第四部分 中古西亚
中古西亚1·阿拉伯帝国
·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家族是麦加阿拉伯贵族古莱什部落中最强盛的一支。在先知穆罕默德传教时期,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是多神教麦加贵族的政治代表,坚决反对穆罕默德。但家族另一成员奥斯曼·本·阿凡却是穆罕默德的早期追随者和战友。
656年奥斯曼·本·阿凡遇刺身亡,其堂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对阿里继任哈里发不满,引发大规模内战。657年,穆阿维叶在隋芬战役中取胜,661年阿里被刺杀后,穆阿维叶压服反对者,成为哈里发。679年,穆阿维叶宣布其子叶齐德为哈里发继承人,破坏了伊斯兰哈里发选举制度,阿拉伯帝国成为世袭王朝。
穆阿维叶登上哈里发宝座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体制。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国家政权机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
王朝最大的反对派什叶派不承认其哈里发地位的合法性,坚持哈里发只能从阿里后代中产生。阿里次子侯赛因在680年被倭马亚王朝军队杀害。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也强烈反对倭马亚王朝,在麦加建立独立政权。同时,哈瓦利吉派也反对倭马亚王朝。
664年占领阿富汗斯坦首府喀布尔,然后挥师北上,进军中亚内陆地区,先后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始为唐军所阻。另一支军队南下远征印度,征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区。
消灭了拜占廷的北非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使柏柏人改宗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攻占西班牙三分之二领土,征服西哥特王国,建立安达卢斯王朝。
曾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因拜占廷皇帝利用天险和“希腊火”抵抗而未能得手。732年,穆斯林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战役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所击败。
存在明显的阶级分化,阿拉伯穆斯林贵族处于统治地位,被征服民族多处于社会下层,王朝实行如高额税收和不公平土地制度等对农民不利的政策,加剧了贫富差距。首都大马士革成为繁荣的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家,文学、艺术、建筑和科学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如著名的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就是这一时期的建筑杰作。[1]
由于与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持续冲突,倭马亚王朝统治长年陷于不稳定状态,数位哈里发死于刺客之手。747年,阿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爆发,750年,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后代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利用什叶派与哈瓦利吉派暴动之机,借助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的军事力量推翻了倭马亚王朝。
在阿布·阿拔斯对倭马亚家族的屠杀中,阿卜杜勒·拉赫曼逃至西班牙地区,并于756年在那里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广大地区。
·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
阿拔斯王室出身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哈希姆家族。718年起,哈希姆家族后裔就企图控制阿拉伯帝国。746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起兵叛乱,联合什叶派穆斯林,利用波斯人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吸收非阿拉伯穆斯林,攻占大伊朗地区。
749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率军攻入伊拉克南部的库法。750年1月,他登位建立阿拔斯王朝,定都库法。同年2月26日,在扎布河击败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随后大肆诛杀倭马亚家族。
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哈里发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神权统治。地方设行省,由总督管理。前期哈里发巩固统治,打压异己,如曼苏尔处决阿布·穆斯林。后期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哈里发,从10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先后被布依德人和塞尔柱帝国控制。
重视水利建设,灌溉发达,农产品丰富,如小麦、大麦、水稻等,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造纸业、瓷器制造业等繁荣。中国造纸术传入后,推动了纸张生产和文化传播。纺织业技术精湛,产品精美,远销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巴格达等城市商业贸易兴盛,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与中国、印度、欧洲等地有广泛贸易往来,流通狄尔汗银币和第纳尔金币。
马蒙统治时期创建智慧馆,大力提倡翻译外国典籍,将大量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科学、哲学、文学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多样,《一千零一夜》《卡里莱和笛木乃》等是经典之作。天文学领域,建立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编制天文表;医学方面,有许多医学著作问世,如拉齐的《医学集成》和伊本·西那的《医典》;数学上,阿拉伯数字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还在代数学、几何学等方面有创新。绘画、音乐和书法等艺术形式多样。建筑风格融合阿拉伯、波斯、拜占庭等元素,如萨马拉大清真寺。
751年,阿拔斯王朝军队与唐朝军队在怛罗斯交战,因唐朝联军中的葛逻禄部突厥倒戈,唐军战败,阿拔斯王朝夺取了对中亚锡尔河地区的控制权。多次与拜占庭帝国发生战争,边境地区冲突不断,互有胜负,两大文明在冲突中也有一定的交流和融合。
后期哈里发权力旁落,政治腐败,地方割据势力兴起,什叶派等反对派斗争不断,加上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等因素,阿拔斯王朝逐渐衰落。1258年,蒙古帝国的旭烈兀率军攻占巴格达,杀死末代哈里发穆斯塔绥姆,阿拔斯王朝灭亡。 [2]
·图伦王朝
868年,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局势动荡,哈里发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减弱。艾哈迈德·伊本·图伦曾任阿拔斯王朝宫廷突厥奴隶近卫军统领,后到埃及任总督助理并统领驻埃及军队,受命代行总督职权后,集行政、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他从哈里发委派的收税官手中夺取埃及全部税收大权,仅将少部分上缴国库,使埃及走向独立,建立图伦王朝。
877年,伊本·图伦趁叙利亚总督逝世、哈里发派兵讨伐巴士拉赞吉起义之机,出兵兼并了叙利亚,将其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突厥奴隶和黑奴为核心组建了10万人的军队,成为政权支柱和对外扩张工具。拨巨资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整顿财政,减轻赋税,使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国库岁入充盈。赞助发展伊斯兰教育和文化,由国库拨款修建宗教学校、清真寺、医院、图书馆,使开罗和大马士革的学术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所建的伊本·图伦清真寺为伊斯兰教早期建筑的杰作之一。 组建海军,在巴勒斯坦阿克和亚历山大港建立海军基地,在开罗城东北新建格塔伊耳城,并据险设防,还整修开罗旧城,修筑宫殿、商店、旅店、道路。
伊本·图伦死后,其子胡马赖韦即位,他荒淫无耻、挥霍无度,营建奢华宫殿,滥用民力,使得王朝国力受损。胡马赖韦死后,伊本·图伦的子孙为王位争斗不止,各地暴动四起,进一步加剧了王朝的衰落。
904年,卡尔马特派袭击叙利亚,大马士革居民向哈里发穆克泰菲求援,哈里发借机派陆军收复叙利亚,直趋埃及,同时派舰队从西里西亚向尼罗河三角洲进发。905年1月,开罗陷落,格塔伊耳被夷为平地,伊本·图伦的子孙被解往巴格达,图伦王朝灭亡。
图伦王朝是突厥人在阿拉伯帝国内部所建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突厥人开始在阿拔斯王朝崭露头角,也使埃及产生了独立国家的意识,为后来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建立长期区别于哈里发国的国家奠定了一定基础。在图伦王朝之前,阿拉伯帝国更换过一百多任埃及省长,埃及被迫向帝国中央缴纳高额赋税。图伦王朝建立后,认可哈里发宗主权,但只缴纳一定数额贡赋,且赋税大部用于埃及自身,促进了埃及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王朝大力赞助文化事业,推动了伊斯兰教育和文化在埃及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留下了伊本·图伦清真寺等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伊斯兰建筑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蒂玛王朝(909年~1171年)
法蒂玛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绿衣大食,西方文献又名南萨拉森帝国,以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得名。909年,什叶派伊斯玛仪派首领赛义德·伊本·侯赛因被拥戴为哈里发,号称伊玛目乌拜杜拉·马赫迪,在突尼斯推翻艾格莱卜王朝,建立法蒂玛王朝。初建都拉卡达,920年迁都马赫迪亚城。
第四代哈里发穆仪兹执政后期,派昭海尔·绥基利率海陆军多次发动西征、东征。969年,昭海尔占领埃及伊赫什德王朝首都福斯塔特,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希贾兹并入版图。973年,哈里发穆仪兹迁都开罗。第五代哈里发阿齐兹统治时期,国势极盛,成为版图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强大伊斯兰国家。
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统治时,放弃宗教宽容政策,残酷迫害犹太教徒和基督徒等,严重影响王朝稳定。11世纪后期,王朝开始衰落,军政大权落入大臣和马穆鲁克禁卫军军官手中,各地总督割据。1096-1144年间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属地先后被塞尔柱王朝和十字军占领。1171年,库尔德人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自立为苏丹,灭法蒂玛王朝,建立阿尤布王朝。
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宗教的最高领袖,政治制度与阿巴斯王朝相似。在王朝极盛时期,建立起了庞大的统治体系,政治影响力辐射亚非两大洲,与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和西班牙后伍麦叶王朝形成鼎足之势。工商业及城市都很发达,物产丰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罗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亚历山大、迪米亚特等城市和港口商贾云集,成为连接亚、非、欧对外贸易的枢纽。哈里发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11世纪时,埃及城市工商业发达,为地中海区域最繁华的国家。
972年在开罗创建爱资哈尔清真寺,并发展成宗教大学,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及学术文化中心。哈里发阿齐兹在开罗建立了皇家图书馆,藏书达20万册。1005年哈里发哈基姆创办了科学馆,延聘各地著名学者进行学术研究,附设学校、图书馆和天文台,天文学家伊本·优努斯、光学家伊本·海赛姆等皆在此取得科学成就。
以什叶派伊斯玛仪派为国教,在各地修建了大量清真寺,附设宗教学校,派出传教师和法官到各地传播什叶派教义、教法。在经、训研究上,强调其隐义,并按什叶派观点阐释教义和教法,形成巴颓尼叶派。总体上对基督教及其他异教徒多采取宽容政策,但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时期例外,其残酷迫害犹太教徒和基督徒。
作为什叶派在北非和埃及建立的重要政权,法蒂玛王朝长期与阿巴斯王朝等逊尼派政权抗衡,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什叶派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依托。推动了伊斯兰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爱资哈尔清真寺及其发展成的宗教大学,培养了众多人才,对伊斯兰学术的传承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其建筑艺术等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开罗的一些建筑展现了独特的法蒂玛风格。
本段落参考 《倭马亚王朝的兴衰:社会矛盾与文化辉煌》 ↑本段落参考 北欧斧兵 《阿拔斯王朝 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制度与哈里发之位的宣称来源 奥斯曼帝国百科全书翻译》 2022年01月12日 ↑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