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危机,日本金融事件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348篇原创文章
2022年,只剩下三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个世界,越来越有意思了。
日本国债,又一次创造历史了。
啥历史呢?反正不是什么好事:
10月12日,日本债券市场出现了20余年未见的怪象——日本最新发行的10年期国债连续第四天未能交易,为1999年以来最长的持续期,交易量继续枯竭。
直到10月13日,日本10年期国债5个交易日以来才首次出现成交。
这个事情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和舆论讨论,但是并不代表这个事情的意义和影响不大。
一个国家的国债,如果没有流动性,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丝毫不亚于夸张离奇,脱离现实的鬼故事。
2022年,这个世界的黑天鹅已经足够多了,但是真正说到引爆危机的那一只,还没有真正的落地,不过从当前很多事件和动向来看,或许,距离点燃危机,只有一步之遥。
进入10月份,全球经济风险急速上升,并且值得高度关注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英国,一个就是日本。
英国的情况热度很高,这里不多展开,新上任那位处处模仿撒奇尔夫人的特拉斯最近风口浪尖,但是毕竟也是称霸过一个世纪,家里堆满殖民时期全世界的奇珍异宝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挺还是能挺一阵子的。
全球最近的焦点除了美国通胀,就在日本和英国了。英国已经改弦易辙。
剩下的就是日本了。
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而言,日本的影响其实大于英国,主要因为日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之一,而日本国内金融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广泛进行的全球套息交易,也经常是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根源。
但是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恰恰是面对危机时候的低效率,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效率非常低下。
很多动向和信号,都在指向,日本这个国家,或许正在酝酿制造一场新的危机。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日本当下正在面对的金融风险所对应的一系列事件和动向,以及后续可能的走向和影响。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先看事件:为什么说日本国债0成交是一个大事件?
如果国债一直没有人买,零交易,日本政府的融资功能就断了,这会形成很大问题。
现在全球政府都在寅吃卯粮,举债度日,而长期保持低利率的日本国债,是没人愿意借钱给日本的。
美国升息,日本按兵不动,形成美日之间息差加剧,尽管有日本央行不断买,但不可持续。
美日巨大的息差,可能随时撕裂日本金融市场,过低的利率,令日本资金大量资金的外流,令日本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
换句话说,整个国家失血休克。
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有什么后果?
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的后果主要有如下两个:
第一, 提高了国债融资的成本。这就意味着日本国家债券的收益率面临着上升的压力。
这就是一把双刃剑:要想继续通过国债融资,那么就需要提高利率,那么融资成本就高,后续偿还的压力随之增加,寅吃卯粮从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如果不提高国债利率,就会出现流动性枯竭,国债市场无人问津,政府无法实现通过货币调节经济的目的。国家失血。
第二,使得国债的微观经济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随着国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枯竭,对应国内经济和货币环境,会产生直接关联,同样导致国内货币流动性紧缩的必然结果,当然,印钞可以吗?
可以,恶性通胀如影随形。
回到日本国债连续4天的零成交事件来看:
日本央行在国债市场的压倒性地位正在加剧债市的流动性问题,市场功能也愈发陷于失灵。
日本央行在日本国债市场的主导份额,以及在稳定实现2%的通胀目标之前将利率维持在零附近的决心,严重损害了日本国债市场的市场功能或价格发现功能。再加上国外的抛售压力,造成了日本10年期国债连续数日“零成交”的局面。
去年二月起,日元开始走贬,资金不断从日本流走,日本金融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少,随着连续四天的零国债交易,日本金融市场逐渐像一头精疲力竭,失血休克的怪兽。
大洋彼岸的英国养老金,并不孤单,这枚可能引爆英国金融危机的核弹,在看到日本国债市后,或大舒了一口气。
也许,这个处于东经135.3,北纬34度的亚洲国家,才是下一轮金融危机的主角
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表面波澜不惊之下,却是刀光血影,杀机重重。
一些看似极稳健的金融对象,其下隐藏着多重的杠杆,一旦出现问题,小则爆仓,大则殒命,参与了高风险投机行为后的交易员,许多妻子可能沦为寡妇。
因此,一些高风险金融交易称为“寡妇交易”。
1990年以来,做空日本国债,特别是十年期国债的交易,被称为经典的"寡妇制造者",在日本政府对国债收益率的控制之下,许多对赌日本国债的交易员被无情绞杀。
市场只要有暴利的诱惑,就有嗜血的交易员。
很明显,日本成为了美国华尔街资本集团们的收割目标了。
而且,华尔街可是不会在意日本国内经济和民生死活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再看动向:日本债汇困局何去何从?
除了日本国债市场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压力外,日元也再度跌破重要点位。
10月13日晚间,在美国公布超预期的通胀报告后,日元一度跌至32年来的最低水平,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47.67,为1990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10月18日,美元兑日元飙升至接近150这一关键点位,目前,日元已经历连续九周的下跌,在美国开始收割日本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交易员们正在密切关注日本央行可能出台的新一波干预措施。
在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宣布采取买入日元和卖出美元的操作干预外汇市场后,日元汇率仍在不断贬值。综合路透社、日本电视台18日报道,日元汇率当天一度跌破1美元兑换149日元,在当天的国会上,在野党议员要求日本银行(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立即辞职”。不过,黑田则明确表明,自己“没有辞职的打算”。
日本电视台报道称,日元对美元汇率18日一度跌破1美元兑换149日元
日本电视台称,截至18日目前,日元对美元汇率已刷新了3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接近150关口。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当天早晨表示,“针对过度汇率波动,将采取干预等措施加以应对”。
此外,报道还称,日本国会中出现批评日本银行金融政策的声音,在野党在当天的国会会议上要求黑田东彦辞职。综合东京广播公司、路透社报道,在18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立宪民主党众议员阶猛称,“只要日美间利率差距继续扩大,预计日元会继续贬值”,并要求黑田“立即辞职”。就此,黑田在答辩中声称,“‘量化以及质化金融宽松政策完全失败’这种说法有悖于事实”,并明确表明,自己“没有辞职的打算”。
黑田明确表明,自己“没有辞职的打算”,图自东京广播公司
可以说,日本的金融管理部门,已经开始有些魔幻乱象的苗头了。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共识之下日本债汇双杀的压力所在:
全球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继续大幅加息。市场再次意识到日美利差扩大,纷纷抛售日元购入美元。
美债利率高于日债,这是抢了日本政府通过国债融资的饭碗;
美元加息走强,日元持续贬值,拿着日元就是持续被收割,这是日元货币竞争力被压制。
最难防的暗箭,来自最亲密的人,这话一点都不假。
两个现实,成为日本国家当前经济的核心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一、日本央行持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国债,从而导致日本债券市场有可能消失;
第二、由于日本经济中最有效率的大型跨国企业早就实现了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所以,汇率贬值对日本企业、居民已经是净的负收益。
而从当前的局势来看,美元加息不止,日本国债利率又被金融部门死死按住:
日本央行多次强调,在全球其他央行上调利率以遏制通胀之际,该央行仍然决心维持最低利率水平,并将10年期日债收益率的上限维持在0.25%。在押注政策调整的交易员发起迅猛的投机性攻击之际,只有前所未有的买盘力量才能使得该基准利率无法跟随全球同行走高。
僵局,就这么形成了:衡量日本国债交易市场流动性压力的一项指标已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政府拼命压着利率,也就是为了经济和通缩,但是美国拼命升息,这样就要把日本的经济,从外部给拉爆了。
眼下留给日本的就两条路:
要么死扛国债利率,只要熬到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就胜利;
要么放开国债利率,保障日本国家融资能力和市场运行,代价就是日元,一落千丈,日本国内,接受恶性通胀的洗礼,国内经济和政治遭遇猛烈冲击。
不管怎么选,这一刀,日本可能是跑不掉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影响预判:日本正在制造另一个大型危机?
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债务危机,而“借贷过日子”早已成为日本国家高度依赖的经济模式。
如果这一轮全球经济风险率先在日本爆发,实际上从当前的种种信号和动向来看,并不意外。
大洋彼岸的英国养老金,并不孤单,这枚可能引爆英国金融危机的核弹,在看到日本国债市后,或大舒了一口气。
当下的日本国家金融部门,央行,还有资本市场,最好的形容,那就是躺平,装死,不作为。
实际上,日本不躺平也没有多大意义,别说什么夫妻本是同树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种废话,日本和美国是什么关系?
2022年以来,美联储紧缩政策和全球市场动荡招致的避险需求使得美元称霸一方,也导致日元在贬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美日利差扩大,日本央行坚持控制日本国债收益率上限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日本央行已规定,他们将在未来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美联储发出信号表明他们的目标利率正在大幅飙升。
正如下图所示,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为负0.10%,并通过将10年期日本国债设定在零附近正负0.25%的区间来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美国国债和日本国债之间的利差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央行面临的压力。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这也会使得日本作为美债最大的基石级别买家可能会在接下去积极清算抛售美债,这个规模可能会高达万亿美元,以捍卫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目前日本持有1.23万亿美元的外储。数据显示,日本抛售美债置换美元以购入日元的力度非常猛烈。
自今年3月美国开启加息以来至10月16日,除了日本央行外,还包括日本的养老基金、几家日本的大银行基金等在内的日本官方机构已经持续净抛售了高达245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创下2005年以来的最长连续抛售纪录。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日本央行此前几次干预的行情数据表明,日元只是出现短暂的回升,效果并不明显,很快就掉头向下,这表明日本央行在美国财政部明确拒绝提供支持的背景下,存在对日元贬值失去控制的可能,届时每一次干预都会使美国收益率大幅上涨。
图片来源:网络
在美国开始收割日本的背景下,这背后的主导力量是作为美债基石级别的最大买家日本正在为美债的历史性崩盘做出贡献。
这表明,日本央行为捍卫日本国债收益率上限和日元使得积极清算美债的趋势还将会持续,如果日元持续贬值突破155水平,如果日本央行失去对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和日元的控制,日本或将会制造在美债领域内的下一个珍珠港式的事件。
简单来说,美国美元意图挥刀收割日本小弟,没想到日本小弟反手就捏住了美元的要害。
鹿死谁手,尚在两说,天生反骨,名不虚传。
日本为了保住自己的经济,背刺美元,实际上已经开始。
美日在金融战场上不管如何博弈,其实都是风险酝酿,不管是日本经济崩溃,还是美债暴雷,都将成为引爆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暗流涌动,一触即发,量变到质变,或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了。
值得保持关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非常时期,中国必然需要保持定力,预防风险冲击
实际上,当前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形势,非常微妙,直接一点,就是原本的收割和主导阵营,内乱迭起,互相收割的浪潮已经开始起势了。
这么多年,日本国内政治如同死水微澜,如果民众普遍表达不满,带动日本的政治变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于一个军国主义深入血脉,曾经发起过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二战的爆发,日本的参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日本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所以,对于这样有前车之鉴的国家和经济体来说,利用发动战争对内团结,对外掠夺,是一种概率很大的血脉本能。
而按照日本的风格来看,东南亚地区的冲突阴云,实际上没有多少悬念。
另一方面,不管是美国,英国,日本,还是其他什么欧洲国家一旦出现债务危机暴雷,会进一步加大逆全球化的冲击。
国际经济贸易信用基石一旦受到持续冲击,出现动摇甚至碎裂,那么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就将面临新一轮的全面冲击。
非常时刻,难以避免,特殊敏感的阶段,正在持续酝酿风险。
这就是中国当前所面对的形势与环境。
当然,中国国家也选择一条艰难但是正确的道路
简要地说,国家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分析后,得出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这一重要结论。
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制定内政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保持战略定力并非一句空话,它意味着中国国家将不受国内外局势变化的影响,坚持把发展经济和解决国内问题作为第一要务。
该守的原则底线、国家利益必须守;该赚的钱也必须赚。
统筹发展与安全,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保持战略定力,中国行!
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当下中国之繁荣稳定,为吾辈之幸,崛起之路,人人有责。
未来我们的后代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能有怎样的地位,还看今日的我们和国家,如何保持定力,穿越周期,把自己发展好了。
相信祖国,支持国家,保持定力,稳而不乱,立场坚定,这应该不是什么要求,而是最基本的认知和态度吧?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谨以此文,和所有中国同胞们,共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