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年钟南山等痛斥医卫彻底地今不如昔
巴德年钟南山等9位政协委员痛斥医卫弊端、彻底地今不如昔
巴德年等9位委员: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
央视国际 年03月11日 09:46 :新华网
专题:2007全国两会
3月11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巴德年等9位委员的联合发言
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以下是发言实录:
我代表长期工作在医药卫生战线上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9位院士委员作联合发言。
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空前发展,许多传染病得以控制,性病被根绝,人均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等机构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赞誉中国只用了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遗憾的是,时隔20年后,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没有兑现。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卫生投入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科目,姑且不说发达国家用于医药卫生开支均占GDP的10%以上,就连巴西也为79%,印度为61%,赞比亚为58%,中国只为27%。而且,中国政府的卫生投入在整个医药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减少。1985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58%,1995年为1797%,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相反,让老百姓自己掏腰包、支付医药费的比例却逐年增加,1985年为2846%,1995年为4640%,2000年以后竟一直接近60%。其实,贵不贵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感受”。只有当自己不得不消费,而自己的经济条件又难以承受时,即刻就感到贵。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种不情愿消费,但又不得不消费的极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由医院决定。如果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病人的医疗费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由医疗保障体系承担,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药或者动手术,他们就不会感到贵了。
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会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结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无法承受的地步。
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从而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为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棘手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指出了光明前景。
某些省市政府已开始行动,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天津市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已全面铺开,农民的年平均医疗保障金已达130元;南京市已宣布全市所有居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陕西省政府已把全省的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列入地方事业编制,解除了基层医药卫生人员的后顾之忧,并与李嘉诚基金会一起,逐个装备乡镇卫生院,确保农民兄弟就近看病,有医有药。
2005年,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比2004年净增国税5500亿。2006年比2005年净增国税超过8000亿,而2005年全国全部医药卫生总支出为6900亿。也就是说,仅一年间净增的国税就足以满足全国全部的医药卫生消耗。中国已有能力、有财力解决中国人民的医药保健问题。当然,我国国大人多,用钱地方很多,确需统筹兼顾,但制订一个中国人口与健康的五年乃至十年规划和工作进度,以确保胡总书记的批示及早落实,建立起100%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何方?是像过去那样,主要投向城市,投向医疗机构,投向大医院,还是面向百姓,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得到国家的关爱,分享改革开放和国家富强的成果。我们主张中央财政主要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地方财政也应当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至于属于国立、公立的大医院,也要加强管理,不得资产流失,确保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为了抓紧时间落实胡总书记的指示,让老百姓尽快得到实惠,必须加强领导,提高效率。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真可谓政出多门。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逶扯皮、失误和腐败。为此,我们建议下届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我们期待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国人口数量适中、人口结构合理、全体国民都享有医疗保障,国家有完整、系统、高效的卫生服务及应急体系,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
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中国人也有能力解决人口与健康问题。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世代健康的伟大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界别
巴德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校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医卫
杨雄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医卫
强伯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 侨联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广州医学院院长 医卫
李连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室主任 医卫
高润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原院长 医卫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员 医卫
王红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物信号传导研究室主任 医卫
刘志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副主任 医卫)
责编:毛婷
--------------------------------
巴德年钟南山等九院士联合发言痛斥医卫弊端
2007年03月12日08:30
本记者 秦晖、徐锋、赵琳琳、黄楚慧 、柳建云、谢绮珊、唐迎春
卫生公平
昔被WHO表扬 今排全球倒数第四
昨日上午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白发苍苍的巴德年委员第一个上台,代表钟南山等9位长期工作在医药卫生战线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委员作联合发言(见右图,新华社发)。他发言的主题是: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讲完后,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迎了上去,握着正准备离去的巴德年的手连声说:“巴院士,您讲得非常好!我完全同意!”
巴德年说,建国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人均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等机构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赞誉中国只用了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卫生保健问题。遗憾的是,时隔20年后,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位列全世界倒数第4位。
医卫投资
财政投入逐年减少 政府承诺没有兑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巴德年说,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的“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并没有兑现。
巴德年说,2005年,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比2004年净增国税5500亿,2006年比2005年净增国税超过8000亿,而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总支出为6900亿。一年间净增的国税就足以满足全国的医药卫生消耗。
“中国已有能力、有财力解决人民的医药保健问题。”巴德年说,制订一个中国人口与健康的五年乃至十年规划和工作进度,建立起100%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九位院士一致主张:中央财政主要应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地方财政也应当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至于属于国立、公立的大医院,也要加强管理,不得资产流失,确保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路在何方
医疗卫生改革有方向 及早解决看病难
巴德年表示:“看病贵不贵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感受’。当自己不得不消费,而自己的经济条件又难以承受时,立刻就会感到贵。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种不情愿消费,但又不得不消费的极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由医院决定。如果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病人的医疗费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由医疗保障体系承担,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药或者动手术,他们就不会感到贵了。”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能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结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且无法承受的地步。
巴德年说,2006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从而指明了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为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棘手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指出了光明前景。
奋斗目标
全体国民有医疗保障 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
巴德年呼吁:“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真可谓政出多门。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诿扯皮、失误和腐败。为此,我们建议下届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我们期待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国人口数量适中、人口结构合理、全体国民都享有医疗保障,国家有完整、系统、高效的卫生服务及应急体系,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巴德年最后坚定地说:“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中国人也有能力解决人口与健康问题。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世代健康的伟大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委员热议
多数百姓都不满意 说明医改确有问题
在当天下午继续召开的两会小组讨论中,巴德年的发言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就此话题展开热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在昨天下午的全国政协经济组的小组讨论上,一位委员就提议:应该把这份发言直接送给总理,以期引起高层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如果大多数老百姓都对医疗卫生事业不满意,就说明我们的医疗改革确实有问题,需要大力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永江情绪有些激动地说,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比重上,我们甚至还比不上印度。如果不能解决好看病难的问题,我们真的要“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各国医卫开支
占GDP比例
发达国家 10%以上
巴西
7.9%
印度
6.1%
赞比亚
5.8%
中国
2.7%
中国卫生投入占
医卫总支出比例
1985年
38.58%
1995年
17.97%
2000年后 约15%
老百姓支付
医药费比例
1985年
28.46%
1995年
46.40%
2000年后 近60%
:《广州日》 (责任编辑:邓伟芳)
-----------------------------------------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巴德年委员代表医卫界9院士解读“看病贵、看病难”
(本讯 记者高新军)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12位委员就医疗体制、宗教、城乡发展、农村残疾人、中华文化、京杭大运河、北京2008年奥运会、高等教育等方面问题做了大会发言。大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以及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大会。
会上,巴德年委员代表杨雄里、强伯勤、钟南山、李连达、高润霖、程书钧、王红阳、刘志红等其他8位长期工作在医药卫生战线上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委员作了联合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加快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巴德年委员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他说,看病贵不贵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感受”。只有当自己不得不消费,而自己的经济条件又难以承受时,即刻就感到贵。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种不情愿消费,但又不得不消费的极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由医院决定。如果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病人的医疗费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由医疗保障体系承担,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药或者动手术,他们就不会感到贵了。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调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从而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为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一棘手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指出了光明前景。天津、南京、陕西等省市政府已开始行动,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巴德年委员认为,2005年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四位,2006年比2005年净增国税超过7600亿,而2005年全国全部医药卫生总支出为6900亿。也就是说,仅一年间净增的国税就足以满足全国全部的医药卫生消耗。中国已有能力、有财力解决中国人民的医药保健问题,应该制订一个中国人口与健康的五年乃至十年规划和工作进度,以确保胡总书记的批示及早落实,建立起100%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
因此,巴德年委员主张中央财政主要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合和农村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上。地方财政也应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至于属于国立、公立的大医院,也要加强管理,不得资产流失,确保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另外,巴德年委员指出,当前我国政出多门,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为此,建议下届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至少应采取中医管理局的模式,将食品、药品管理局、医疗保障局回归卫生部统一领导,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最后他说,我们期待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国人口数量适中、人口结构合理、全体国民都享有医疗保障,国家有完整、系统、高效的卫生服务及应急体系,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多数国民身心健康。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有能力解决人口与健康问题。
与会的委员们被巴委员的发言所感染,会场内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发言结束后,场内的掌声更是经久不息。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