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卫生部领导对何新先生所作关于麻疹疫苗的“三点保证”可能是答非所问
看到有网友转贴了《何新请求国内外知情人协助提供以下问题的答案》,其中提到卫生部领导给予何新先生的“三点保证”:
“1、此次疫苗注射是没有外部背景的国家行动
2、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
3、此次注射用药品、疫苗全部来自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品,至少近年内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
本网友认为,这“三点保证”可能是答非所问的。
让我们一条一条地来看。
1)第一条:“此次疫苗注射是没有外部背景的国家行动”。
这次疫苗注射,当然是“国家行动”,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次的“国家行动”,真的“没有外部背景”吗?
本网友在这里就不引用媒体的道了,毕竟记者们不是专业人士,道中可能出现错误。
本网友直接引用卫生部官方网站今年4月22日发布的消息《世卫组织积极倡导中国儿童接种麻疹、乙肝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世界卫生组织今天大力倡导中国家长,通过分别接种麻疹和乙肝疫苗来避免孩子过早死亡和罹患慢性肝病。。。”
根据卫生部网站的介绍,这则消息是“卫生部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之六”,它的原文是英文,附在了上述超级链接的中文内容的后面。
然而,将中文翻译与英文原文进行对照,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一个表现世卫组织态度的重要词语,其翻译是有问题的。
英文消息的标题是:《WHO urges China's children to vaccinate against measles, hepatitis B》,第一段的内容如下: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day urged Chinese parents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against early death and long-term liver problems by taking up measles an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respectively.
出问题的就是“urge”这个词。
当urge在外交辞令中出现的时候,它的英文意思是“敦促”。
“敦促”表达的是“强烈要求尽快完成某事”的态度,隐含的意思是:这件事在此前的进展很不理想,应该加快进度!
然而,上面的中文消息里,标题里的urge翻译为“积极倡导”,正文第一段里的urge则翻译成“大力倡导”,显然曲解了世卫组织的原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世卫组织对于“中国家长通过分别接种麻疹和乙肝疫苗来避免孩子过早死亡和罹患慢性肝病”这方面的现状和进展是不满意的,因此提出了“敦促”。那么,还能够说这次的“国家行动”确实“没有外部背景”吗?实际上,地方上的宣传都是说:中国向世卫组织作出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承诺,这次的强化免疫接种是为了完成承诺。
2)“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
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据卫生部说,资金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此次中央财政拨付了1.2亿元用于卫生部的这次免疫行动”。
何新先生提出“仅仅1.2亿元若分配到1亿孩子则每个孩子身上平均每人仅1.2元,这是无论如何远远不够的”的质疑并不成立,因为每剂麻疹疫苗的成本价格只有1.1元,所以实际上人均1.2元不但是够的,厂家还可以获得近10%的毛利润。
然而,这句话的关键是“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仅仅是“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
本网友相信,这次的国家行动,决定由卫生部与另外四个部委共同采取如此大的动作,当然要经过对现状的调查、专家们的详细论证等等。
这个决策绝对不可能由少数几个领导拍脑袋决定,一定是经过详细考证,分析了各种相关证据和利弊之后,才做出的。
那么,这个决策的过程,以及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的那些重要证据和进行的风险评估,都是“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吗?这个决策的发起和论证过程所使用的经费,聘请的专家们的研究经费,也都是“全部来自国家财政”吗?
3)“此次注射用药品、疫苗全部来自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品,至少近年内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
我们当然应该相信这个保证是实情,其实前两点保证也是实情。
其实,卫生部大可以保证说“疫苗从来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因为这句话只是保证“疫苗”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
需要送去“加工改造”的,并不是所有的“疫苗”,而是为制造疫苗而保存下来的麻疹减毒活株“沪191”。
制作麻疹疫苗,其实就是把这株毒性减弱了的麻疹病毒复制,这个是最关键的成分,当然还要加上其他的辅料。
因此,只要对这一个病毒母体进行了“加工改造”,由它制造出来的疫苗就都自动“加工改造”了。
打个比方,这只病毒就像一个“模具”,用它可以打造出相同的工件出来。
要改变打造出的工件的形状,并不需要直接对打造出的工件进行再加工,只需要改造模具就可以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迮文远主任在《CDC麻疹强化免疫答疑》中对“沪191”的介绍:
“沪191是从上海一个11岁的麻疹女孩身上分离出来的,经过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减毒提取出来的,经过国内的试验和世界上常用的几个株的比较,世界上几个常用的主要是美国的斯瓦斯株,还有列宁格勒16这个株,我们把外国这些常用的株和中国的191这个株进行了长期的比较人群的试验,证明上海191这个株,免疫原性,就是对接种以后对人群的保护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常用的株,斯瓦斯和列宁格勒16株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是在用这个191,这个株,在我国使用多年,经过美国CDC进一步纯化,进一步选择,这只株一直保持得很好。”
迮主任的这段介绍,现在似乎已经在新闻道中彻底消失了。
可能这段介绍真的是“捅了漏子”吧,以至于卫生部领导在对何新先生的上述保证中也只敢说“至少近年内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不敢保证从来没送过。
实际上这种“加工改造”本来就不需要经常送去进行的。而且,前面也说了,也不是所有生产出来的疫苗都要送去“加工改造”。
那么,即便这次使用的疫苗统统没有加工改造,但是制作它们的“模具”已经加工改造过了,这句保证也仍然是成立的。
卫生部最初一口咬定“全部国产”,迮主任捅出“毒株经过美国提纯”之后,又改口说这次使用的毒株是1991年用荷兰技术提纯的,以此来否认美国提纯。才几天就换了两种说法,如何让人相信呢?
“1、此次疫苗注射是没有外部背景的国家行动
2、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
3、此次注射用药品、疫苗全部来自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品,至少近年内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
本网友认为,这“三点保证”可能是答非所问的。
让我们一条一条地来看。
1)第一条:“此次疫苗注射是没有外部背景的国家行动”。
这次疫苗注射,当然是“国家行动”,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次的“国家行动”,真的“没有外部背景”吗?
本网友在这里就不引用媒体的道了,毕竟记者们不是专业人士,道中可能出现错误。
本网友直接引用卫生部官方网站今年4月22日发布的消息《世卫组织积极倡导中国儿童接种麻疹、乙肝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世界卫生组织今天大力倡导中国家长,通过分别接种麻疹和乙肝疫苗来避免孩子过早死亡和罹患慢性肝病。。。”
根据卫生部网站的介绍,这则消息是“卫生部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之六”,它的原文是英文,附在了上述超级链接的中文内容的后面。
然而,将中文翻译与英文原文进行对照,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一个表现世卫组织态度的重要词语,其翻译是有问题的。
英文消息的标题是:《WHO urges China's children to vaccinate against measles, hepatitis B》,第一段的内容如下: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day urged Chinese parents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against early death and long-term liver problems by taking up measles an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respectively.
出问题的就是“urge”这个词。
当urge在外交辞令中出现的时候,它的英文意思是“敦促”。
“敦促”表达的是“强烈要求尽快完成某事”的态度,隐含的意思是:这件事在此前的进展很不理想,应该加快进度!
然而,上面的中文消息里,标题里的urge翻译为“积极倡导”,正文第一段里的urge则翻译成“大力倡导”,显然曲解了世卫组织的原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世卫组织对于“中国家长通过分别接种麻疹和乙肝疫苗来避免孩子过早死亡和罹患慢性肝病”这方面的现状和进展是不满意的,因此提出了“敦促”。那么,还能够说这次的“国家行动”确实“没有外部背景”吗?实际上,地方上的宣传都是说:中国向世卫组织作出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承诺,这次的强化免疫接种是为了完成承诺。
2)“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
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据卫生部说,资金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此次中央财政拨付了1.2亿元用于卫生部的这次免疫行动”。
何新先生提出“仅仅1.2亿元若分配到1亿孩子则每个孩子身上平均每人仅1.2元,这是无论如何远远不够的”的质疑并不成立,因为每剂麻疹疫苗的成本价格只有1.1元,所以实际上人均1.2元不但是够的,厂家还可以获得近10%的毛利润。
然而,这句话的关键是“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仅仅是“此次注射的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
本网友相信,这次的国家行动,决定由卫生部与另外四个部委共同采取如此大的动作,当然要经过对现状的调查、专家们的详细论证等等。
这个决策绝对不可能由少数几个领导拍脑袋决定,一定是经过详细考证,分析了各种相关证据和利弊之后,才做出的。
那么,这个决策的过程,以及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的那些重要证据和进行的风险评估,都是“与国际卫生组织无关”吗?这个决策的发起和论证过程所使用的经费,聘请的专家们的研究经费,也都是“全部来自国家财政”吗?
3)“此次注射用药品、疫苗全部来自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品,至少近年内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
我们当然应该相信这个保证是实情,其实前两点保证也是实情。
其实,卫生部大可以保证说“疫苗从来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因为这句话只是保证“疫苗”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
需要送去“加工改造”的,并不是所有的“疫苗”,而是为制造疫苗而保存下来的麻疹减毒活株“沪191”。
制作麻疹疫苗,其实就是把这株毒性减弱了的麻疹病毒复制,这个是最关键的成分,当然还要加上其他的辅料。
因此,只要对这一个病毒母体进行了“加工改造”,由它制造出来的疫苗就都自动“加工改造”了。
打个比方,这只病毒就像一个“模具”,用它可以打造出相同的工件出来。
要改变打造出的工件的形状,并不需要直接对打造出的工件进行再加工,只需要改造模具就可以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迮文远主任在《CDC麻疹强化免疫答疑》中对“沪191”的介绍:
“沪191是从上海一个11岁的麻疹女孩身上分离出来的,经过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减毒提取出来的,经过国内的试验和世界上常用的几个株的比较,世界上几个常用的主要是美国的斯瓦斯株,还有列宁格勒16这个株,我们把外国这些常用的株和中国的191这个株进行了长期的比较人群的试验,证明上海191这个株,免疫原性,就是对接种以后对人群的保护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常用的株,斯瓦斯和列宁格勒16株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是在用这个191,这个株,在我国使用多年,经过美国CDC进一步纯化,进一步选择,这只株一直保持得很好。”
迮主任的这段介绍,现在似乎已经在新闻道中彻底消失了。
可能这段介绍真的是“捅了漏子”吧,以至于卫生部领导在对何新先生的上述保证中也只敢说“至少近年内没有送美国加工改造过”,不敢保证从来没送过。
实际上这种“加工改造”本来就不需要经常送去进行的。而且,前面也说了,也不是所有生产出来的疫苗都要送去“加工改造”。
那么,即便这次使用的疫苗统统没有加工改造,但是制作它们的“模具”已经加工改造过了,这句保证也仍然是成立的。
卫生部最初一口咬定“全部国产”,迮主任捅出“毒株经过美国提纯”之后,又改口说这次使用的毒株是1991年用荷兰技术提纯的,以此来否认美国提纯。才几天就换了两种说法,如何让人相信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