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难以强国
把“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强国论”,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强体论”放在一起进行逻辑推理,的确是件很有创意的事。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 2010年10月30日 举行的“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刘福垣在谈到当前国内物价时说,物价涨几个点无需着急,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他说:“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所以我认为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刘福垣的话,核心部分有一半是实情,有一半是虚拟的。其中“我认为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这是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而“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则是他虚拟出来的,与事实不相吻合。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率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62.5%,下降到2008年的35%。同期的投资率从34.9%,上升到42.5%。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从1992年的17.5%,上升到2005年的24.3%。我国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三项社会发展支出占GDP的比例仅为5.1%,远低于美国、法国、瑞典的16%和30%,也低于波兰、俄罗斯、伊朗、巴西、南非的10%~27%的比重。1994年,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分配比例分别为18:16:66,而到了2005年,这三者的分别比例变为23.8:16.2:60。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在11年间下降了6%,而国家财政收入则上升了5.8%。从理论上说,现代社会的三大权利体系应该是相互制衡的,任何一种权利体系都不能危害另外一种权利体系的应有权利。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要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居民收入的增长比例要与GDP的增长比例同步。但从1992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达到19.6%,高出GDP增递近10个百分点,而居民收入的递增则一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为7.3%。
在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过程中,分配向资本倾斜,也就是向企业权利体系倾斜,劳动分配比例偏低,也就是居民权利体系收入偏低。在再分配过程中,国家财政收入长期偏高,而居民收入长期偏低,并呈下降趋势。而且在居民之间的收入结构也严重失衡,2005年我国平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镇人民币和外币存款总额的64.4%和88.1%,而最少的20%家庭,拥有存款的比例仅为1.3%和0.3%。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在社会财富分配结构中长期偏低,严重失衡。居民之间的收入结构也严重失衡,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富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现象严重。1979-2009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和2.7个百分点。2001-2009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和3.9个百分点。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而投资率则由1981年的32.5%提高至2009年的47.7%,消费率由67.1%下降到48%。由于消费与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必然走低。收入水平低、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量、供求失衡,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9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增速长期慢于GDP增速。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15.3%,而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8%,居民消费增长比GDP增长慢1.5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2001-2009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2.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比GDP增长分别低2.1个和3.5个百分点。
中国居民的“收入高”(所谓的人价高)没有实现,倒是实现了“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百分之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物价、房价、药价见天看涨。连香港人长期到深圳买日用品、食品的现象也发生了逆转。苹果的产品iPhone3GS 16G 在美国是599美元,而中国联通引进的同一款货,开价6999元人民币。同样一辆奔驰S600,在中国要222万人民币,在洛杉矶的一个汽车网上,查到的价格是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刚过100万。丰田卡罗拉 1.8升 ,在美国的价格是美元,中国同样配置的价格是14.98万元人民币,比美国要贵5万元左右。而且中国制造的东西,一离开中国反而变得便宜了。如广东东莞生产的李维斯牛仔裤Levis505,在中国商场的价格是899元人民币,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开出的价格是24.42美元,合人民币167元,价格相差5.4倍。阿迪达斯的一双男式复古休闲鞋,中国的市场价是615元人民币,而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是27.62美元,合189元人民币,价格相差3.2倍。但是,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万美元,我们当时的人均收入是190美元,相差约54倍。由于当时我们是低工资低物价,所以在收入相差54倍的情况下,中国工人也如同美国工人一样,独自一人就能够养活一家子四五口。可到了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是3.76万美元,中国是1100美元,相差34倍。但物价和生活支出却与美国相当,有些甚至高于美国。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应该放弃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国策。各地不顾一切的引进外资,过度开放,全面开放,一味追求带血的“GDP”,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引向了外向型经济和房地产经济。多年来,我们国家除了发展房地产经济外,就是不断的追求出口创汇,出口挣美圆,拿了美圆再到美国买国债,其结果是我们的经济被美圆绑架了。我们的国际外交跟着美国的指挥棒在转,美国要怎样就怎样,要制裁谁我们就制裁谁。一切听着美国的指挥与国际接轨。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我们的企业就成千上万的倒闭。工人则一批一批失业。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我们建设投资则高度提速,4万多亿投向建设,还说什么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不顾经济客观规律,滥发货币,推高通涨,还高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通涨超过预期,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普通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很多人吃饭都成了问题,政府却无能为力阻止通涨,房价控而又涨,“蒜泥狠”,“豆你玩”、玉米价暴涨、水稻价难控。很多问题诸如拆迁掠地,贪污腐败、通涨严重等问题一再加剧,难以控制。
如刘福垣所言,“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如果“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成为事实的话,那么“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是基本上可以承受的。但是,“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居民收入水平长期偏低,就必然导致消费率偏低,而消费率低表明经济总量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较少,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会明显加快,但如果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则会延缓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减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表明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启动有效需求,地区间收入差距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总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导致经济增长的过度波动。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还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影响消费的扩张,加剧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发社会动荡。
近年来,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今后几年要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理念。因此,要抓住历史契机,在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取向、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分配格局和政府职能转换上做出调整,进一步调整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改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只有民众的活力被有效的激发和释放出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会真正的令世界望而生畏和肃然起敬。中国是人民的中国,它不是哪一届政府和少数利益集团的中国。只有尊重民意、顺应民意,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希望。只有坚持反腐肃奸,坚持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弘扬正气严肃党纪,做到亲民、重民、以民为本,才有可能恢复人间的正气,中国人民才有可能万众一心的搞好本职工作,中华民族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复兴之路。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