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彻底否定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方向!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我讲三点:彻底否定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方向!

  

  第一点,土地私有,必然导致土地集中。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是最好的注解。而一旦启动土地私有化程序,中国就必然堕入分散——集中——分散的循环,每次集中的顶点,就是改朝换代的契机。

  

  第二点,土地私有,并不必然提高农业生产力。假定全国有100亩土地,生产的粮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生产粮食的农民自用,以养活农民自己。另一部分农民用来出售,用来养活无地的工人,换取工业品。在土地种子生产力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生产产出的基数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并不以投入的生产工具的现代与否,而改变产量。比如,水稻产量,在伟大的袁隆平先生的努力下,每亩产量800公斤是一个常数,不会因为你搞了什么农业机械化,就多生产出粮食。那么,土地集中的目的,为实现所谓农村生产集约化生产就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现在我国是地少人多,在农村很多地方人平只有每亩2亩地不到,这点土地,根本不需要什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来解决该土地的生产问题。如果农村土地私有化得逞,那么,意味着现在的100亩土地,由5个人所垄断,而原来的60多个拥有土地的农民,在土地集中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土地,按照城市人口2亿,农村人口11亿计算,当土地集中之后,城市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土地集中在5%人口的大地主,大资本家手中,他们虽然也生产了粮食,但这些粮食产量仅仅能够比原有农民的产量稍高而已,因为种子的产量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固定不变的,对社会的供给基本恒定在现在未土地私有之前。粮食生产的总量仍然是原来的数量。供给未变,但需求的主体彻底改变。首先,城市居民的需求没有什么改变,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购买粮食,同时,因为每个人的粮食需求是个常量,不会因为生产粮食多了,原来吃1斤粮食,改为吃3斤粮食,因此,城市的需求主体没有变化。农村的粮食需求锐减,5%的粮食生产者,只能消耗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粮食,比如一个大地主,拥有亩土地,他一家人的粮食需求,最多只有3亩的产量就够了。剩余的粮食,就用来出口,或者供应城市。国内城市的需求是一个恒定值,原来的农民,因为在城市不可能充分就业,在现在的2亿城市人口中,扩充11亿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居民,那一定是疯了!那么农民 一定是未来就业悬空的一个庞大群体,因此,原有土地,本来为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服务的结构,就变成城市人口,农村土地集中者,国外出口这样的服务结构。国家土地私有化的结果,只能是最终消灭了农村人口!

  

  第三点,美国农业大生产的条件。国内的“专家”是非常迷信美国的生产模式的。美国是地广人稀。大量人口在城市就业,大片的土地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开垦,美国又是一个平原为主的国家,土地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他们少量的人口在土地上,进行工业机械化的大生产,大部分人口呆在城市里进行工业生产。因此,美国的国情与我国没有任何可比性。

标签:土地   粮食   生产   农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