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库门户洞开,迎接进口转基因玉米新娘进场!
国家粮库门户洞开,迎接进口转基因玉米新娘进场!
核心提示:四川新闻网2011年10月14日道,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为增加国内市场供应,缓解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国家拟进口一批转基因玉米作为中央储备,四川省将有20个粮库点承担本次进口粮食转中央储备任务。据悉,这次四川省进口粮数量多、存放库点多,监管难度大。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就有国际商2011年04月11日的道称,500万吨转基因玉米谈判进展顺利,年内有望进入中国市场。看来,转基因玉米大规模进口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笔者不禁要问,进口那么多转基因的干吗?不是有那么多外汇储备吗?拿出来一点进口一点非转基因的不行吗?价格可能高一点?但换来的是安全和健康!不过说到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价格,笔者还真有点纳闷,根据中国商情网的数据,竟然发现2011年1到8月玉米的进口转基因玉米平均价格(349美元/吨),居然比出口的非转基因玉米的平均价格(311美元/吨)还高,真是无语了。。。。。。
附文一:四川20个粮库点今年承担进口转基因粮食转中央储备任务
: 四川新闻网
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为增加国内市场供应,缓解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国家拟进口一批玉米作为中央储备,四川省将有20个粮库点承担本次进口粮食转中央储备任务。
据悉,今年,四川省进口粮数量多、存放库点多,监管难度大。为确保进口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随进口储备粮传播扩散,四川有关部门加强法规宣传,严格粮库资质审核,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主动做好中央储备粮进口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针对四川多数粮库均为首次储备转基因进口粮食的情况,四川有关部门主动联系中储粮成都分公司,详细介绍国家转基因粮食管理、进口粮食检疫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单位和存放仓库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转基因粮食安全管理和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国家进口粮食检验检疫要求和程序。
二是实施检疫资质许可。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口储备粮库资质考核规定和考核要求,审核四川辖区进口储备粮存放库点的申请资料,先后组织7个现场审核组,分赴四川14地(市、州),对第一批16个储备库实施资质认可考核,现场核查进口粮转运卸载站点接卸防疫情况、储备库库容设施等,针对存在问题累计提出48条次整改建议,督促企业切实落实防止转基因粮食散落、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进口粮质量控制和植物疫情监控的“两防两控”措施。
三是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在中储粮成都分公司的配合下,组织20个粮库点主管和仓储负责人召开专题培训会,宣贯国家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和相关法规、以及进口粮食检疫要求,并重点讲解加强进口转基因粮食管理、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方法、进口储备粮入库、管理和出库程序及检验检疫要求,指导储备库点完善进口粮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尤其是“两防两控”措施,确保进口粮食质量安全和国门安全。(西南商赵蝶王月婷)
附文二。2011年1-8月玉米进口数据统计
下表显示2011年1-8月玉米进口平均单价:349.美元/吨 ,比出口价(311美元/吨)的要高!
2011年1-8月玉米进口数据统计
年度
月份
当前月
当月比去年同期±%
数量(千克)
金额(美元)
数量
金额
2010
1
.3
2
299
128.7
3
230.6
105.5
4
507
211.9
5
615.9
327.6
6
5707.9
1991.3
7
.1
5389.1
8
.4
.7
9
7042.5
6509.6
10
1239
1455.3
11
364.3
362
12
-55.4
-11.4
2011
1
-84.4
-45
2
-77.8
-34
3
11.3
-0.1
4
101.1
3.5
5
146
39.3
6
-71.9
-62.9
7
-10.9
29
8
-43.4
-17.3
2011
累计
平均单价:349.美元/吨
附文三。2011年1-8月玉米出口数据统计
下表显示2011年1-8月玉米出口平均单价:311.美元/吨 比进口价(349美元/吨)的要低!
2011年1-8月玉米出口数据统计
年度
月份
当前月
当月比去年同期±%
数量(千克)
金额(美元)
数量
金额
2010
1
.3
.8
2
-89.8
-89.4
3
-23.7
-18.4
4
252.7
226.9
5
1
12.3
6
-69.5
-65.9
7
9.6
20.3
8
-23.7
-18.5
9
67.8
72
10
75.9
89.6
11
93.5
128.3
12
-82
-78.1
2011
1
-98.5
-97.8
2
45.1
71.6
3
52.6
84.7
4
49.9
83.8
5
70.5
98.5
6
1.3
17.5
7
-18
-8.2
8
46.8
85.2
2011
累计
平均单价:311.美元/吨
附文四。500万吨转基因玉米谈判进展顺利,7月前有望进入中国市场
:李延冰文章发于:国际商点击数: 1366更新时间:2011-4-27
2011年04月11日:国际商
中阿重启进口玉米谈判 国际市场再赌中国因素
随着9月份新粮上市的压力渐近,进口到货集中期来临,国际玉米市场可能顺应季节性规律出现调整。但近期有关中国与阿根廷重启进口玉米谈判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进口增长有利于降低对国内消费的紧缩性政策压力,但在国际市场,可能增加世界玉米价格上行动力。
近期,中国进口阿根廷玉米的希望重燃,这给国际玉米市场带来新的炒作题材,也令国内投资者加重了对后市的担忧。在中阿玉米进口谈判的背后,绝不仅仅是几百万吨的贸易数字,而是为国内玉米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世界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次磋商成行概率提高
根据媒体的道,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奥斯卡•索利斯近日表示,目前中国和阿根廷关于玉米贸易的谈判进展顺利,阿根廷有望在今年7月前实现向中国出口玉米。索利斯在接受阿根廷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来自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专家正在阿根廷考察玉米生产、收获及质量监督程序。预计中方批准阿根廷向中国出口玉米问题不大。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年中阿根廷玉米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如果消息属实,这已经是5个月内中阿第二次就进口玉米问题展开接触和斡旋。2010年11月份,据阿根廷方面的官员透露,中国农业部方面官员抵阿与阿根廷方面代表进行多次磋商,最终达成双边协议。阿根廷农业部长宣称2011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进口500万吨玉米。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更是在去年11月份表示,2011年中国将从阿根廷购买550万吨的玉米,并继续增加对阿根廷豆油等农产品的进口。不过,去年12月初中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中国与阿根廷并未签署任何有关进口阿根廷玉米的协议。农业部还表示,中国阿根廷两国农业部就加强双边农业合作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但中阿两国农业部从未就进口阿根廷玉米事宜交换过意见。
根据首次磋商的经验,本次传闻虽然有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的发言作为依据,但仍不能最终确认进口协议的达成。另外,笔者从有关国际贸易商处了解到,进口存在两个难点:一是生物安全性检验与进口标准问题。阿根廷玉米总产量80%左右是转基因品种,而中国尚未批准转基因玉米进口。在进口政策的衡量与检验标准的调整中,国际贸易商认为其过程需要约一年的时间;二是货源问题。据国际贸易商反映,阿根廷政府虽然同意并乐于向中国出口玉米,但官方并不掌握粮源,只有对出口配额等的调控权力。其国内真正的粮源还是掌握在“ABCD”等跨国贸易企业手中,如果中国开启进口就不仅仅是国际贸易合作的问题,更现实的则是进口价格。
但是,中国官员二次访问阿根廷并磋商进口玉米事宜,还是反映出真诚的态度和迫切的需要。尤其内外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美国玉米到中国成本已经涨至3000元/吨左右,而中国国储轮入效果远差于计划。
重谈进口凸显供需缺口
笔者分析,第一次与阿根廷进口谈判未果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仍不想过早刺激国际价格过快上涨;二是去年11月中旬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一轮暴跌,为当时常规渠道进口玉米创造了希望;三是高估中国自身供给能力,低估消费总量,寄托在其他收购主体为中储粮让路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国有库存的补库。
但问题是,中国玉米全年产需缺口可能扩大至1200万吨左右,接近一个月的国内消费量。如果不进口,仅仅依赖短期的分配调整,后期短缺问题依然会暴露,并且变本加厉。
市场各类收购主体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市场价格仍然持续上扬。以当时吉林省中等玉米1880元/吨左右的市场收购价格计算,1800元/吨的政策性价格在未计算高扣量比的前提下已经严重逊色。政策性轮入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导致东北产区轮入工作无法展开。华北产区政策定价当时尚有优势,且免去了烘干的额外成本,因此在河南河北能够有一些进项,但总体数量有限。国有库存还存在一半以上的库存缺口,因此进口不得不加速。
进口压力引发价格波动
在日本地震灾害引发恐慌性抛售之际,中国有可能已经通过现货或期货市场采购了125万~200万吨进口玉米,预计将在九十月份到货。而根据之后的一些消息,进口订单有可能扩大到300万吨。如果阿根廷玉米谈判顺利实现,在九十月份最早实现进口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按阿根廷官方说法在7月份落实出口,则按船期也将在9月份到货)。以此看来,9月份很有可能成为进口压力集中释放的关键期,这将为国内玉米市场带来新的波动节奏。
对国内玉米市场投资者来说,进口玉米不完全是坏事。如果一系列远期进口计划达成,政府对于玉米价格的紧张情绪缓解,将有利于降低对国内消费的紧缩性政策压力,特别是对深加工产业的调控可能不至于过分剧烈。全年消费量降低了大幅调减的风险,进口实际大规模到岸之前产需缺口依然存在。
依此,笔者预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中期第二波行情把握性仍然较大。七八月份,养殖业需求将强势恢复并助燃需求旺季,在这个季节性供应断档期,如果没有大量进口到货,没有大规模的政策性库存抛压,仅仅依靠小麦等品种的适度替代很难阻止玉米价格正常上行。9月份随着新粮上市的压力渐近,进口到货集中期来临,市场可能顺应季节性规律出现调整。当然,所有预测都是建立在本年度玉米种植期主产区不出现大灾的基础之上。
总体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刚性增长,可开发耕地潜力逐渐枯竭,进口玉米势在必行。有效的进口渠道将有利于保障国内的正常消费,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南美玉米采购渠道,放宽转基因玉米进口限制,将有利于缓解美国玉米的垄断力。对于国际市场,中国的进口增长趋势难免要增加世界玉米价格上行动力。另外,大豆远期行情可能从中国对阿根廷进口玉米行为中获得惊喜。
:李延冰(系新湖期货分析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