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热钱”的源头是“外资政绩”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热钱涌动”需防“外资政绩冲动”

  

  
中国网  时间: 2008-07-22 :亦菲

  

  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一个措辞很强硬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投资项目管理,防止外汇资金异常流入”的通知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

  

  尽管发改委在通知中没有使用“热钱”这个被专家媒体普遍使用的热门用词,只是使用国家外汇局“外汇资金异常流入”那个概念,但明眼人心知肚明,两者决不是毫无关联,均涉及到一个共同的问题。

  

  发改委出台有五大举措的通知,有着众所周知的背景。央行近日公布,6月新增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当月外汇储备金额为190.8亿美元。而长期跟踪地下钱庄“热钱”的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一位教授认为,国家境内“热钱”存量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并预测大量的“热钱”可能会在奥运后撤出(见《广州日》2008年7月20日)。对“热钱”与“异常资金”两者的区别多大暂且不提,但这么多“异常资金”涌入就值得人们警惕。或许是这个背景使人们对国家发改委出台规范外资管理的通知刮目相看。

  

  国家发改委此通知的措辞很硬。比如,重申“坚持外商投资先核准项目,再设立企业的原则,防止设立空壳公司”。把核准项目放在外资管理的第一位。而在过去,在某些地方,外资进入只经外经部门形式上审批即可,许多外资项目只领了营业执照,设立企业后就没有下文,成了空壳公司;比如,对外资项目或外商并购境内项目的增资和再投资项目,过去也只由外经部门办个手续即可,而今一律由发改委(局)进行核准,这就为外资的进入进行重要的规范。

  

  应该说,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不高度关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与经济安全。而“热钱”的大量涌入,就威胁着经济安全。前些时候,中国周边某个国家经济上发生重大困难,媒体指出一个症结也是“热钱”的大量涌入。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出台对外资项目进行规范的规定,无疑也是着眼于国家经济安全,公众大多以理解。

  

  不管是说“外汇资金异常流入”也好,还是说“热钱”也罢,不能从天上飞进来,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管道进入。因此,管理外资进入管道就是一个很具体很现实的措施。按理,外资按中国法律法规进入并经批准设立项目进行投资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出在“空壳公司”和某些不规范环节方面。其中,如发改委指出,先设外资企业再办项目就容易造成监管失控,也会令“热钱”进入提供方便。笔者曾调查过几家外资企业,发现他们在注册外资公司后,账户资金营运不间断,却迟迟没有按计划上项目,这就增加了“热钱”涌入的隐患。

  

  本来,对外汇管理问题上存在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一个怪象是,相关部门对此往往是熟视无睹,眼瞪眼闭。个中之因也是不言而明:“外资政绩冲动”。

  

  “外资政绩”是一个客观存在。在某些地方,实际利用外资是与地方财政收入、GDP总值等列为地方政府每年考核几大指标之一。有考核必伴有奖励,利用外资奖则是一个大奖项之一。为着名利双收,在外资管理问题上,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层层分解利用外资实绩指标;而为着完成外资硬任务,一些基层官员就变着法在外资企业资金往来方面作文章。在这样的气候下,一些“热钱”就乘机窜入。可见,“热钱”的源头是“外资政绩”,只有清醒地认识“热钱”对经济安全的危害,才会以坚决的态度堵住“热钱”的涌入;只有严格外资管理的规范,“热钱”才会望而却步。而今,面对“热钱”的涌动,确实需要地方官员对外资管理来一番冷静思考了。

标签:外资   项目   管理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