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迁,地方政府官员扮演什么角色?
暴力拆迁,地方政府官员扮演什么角色?
蔡金安
太震撼了!为了阻止城管的暴力拆迁,11月13日早晨,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自家三楼楼顶天台,在多次向楼下的拆迁人员喊话并两次向身上倾倒汽油也无法阻止拆迁队伍的攻势下,点火自焚!11月29日,已死在医院。
事件回放
这么惨烈的一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笔者痛心地还原事件的开始。
11月13日早晨,在成都市金牛区政府的组织下,金牛区城管执法局会同公安、消防、医院、搬家公司等部门,对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唐福珍家进行暴力拆迁,女主人唐福珍站在3楼楼顶多次喊话,未能阻止对方拆迁的步伐,最后以死相胁,开始往自己身上倾倒汽油,仍一遍遍喊话,要对方坐下来好好谈,然而拆迁队伍无动于衷,继续强拆,并破门冲上楼顶见人就打。唐福珍再次将汽油浇在身上,用打火机点燃,瞬间变成了火人。
自焚的唐福珍被烧得面目全非,被医生送到医院。在场的伤痕累累的唐家人被冠以“暴力抗法”的罪名而被公安抓走。在这种情况下,拆迁队伍并没有停下来,搬家公司也没作为,拆迁的破碎机所向披靡,很快就把整栋三层楼捣毁了,唐家所有家具用品包括贵重物品全部被埋在废墟中。
多么惨烈啊!金牛区政府的官员果真牛气啊!强悍啊!
先抛开别的不说,人命重于天,人民的生命财产重于一切。可官员们呢,却做出逼死人命、毁人财产的伤天害理之事,天理不容啊!
唐家人说
“你们退下,我们可以坐下来商量,否则我就要自焚了!”唐福珍站在三层楼顶阁楼的天台上,只见她一次次举起油桶,把汽油浇在身上,不停地用喇叭向下喊话。
唐福珍的外甥媳妇魏交说:“当时我们一家老少十几口都退到三楼平台上,我抱着一岁的娃娃不停游走,一群头戴钢盔、手持盾牌棍棒的人冲了上来,他们见人就打,从怀中夺走了我的孩子,又朝我踢了几脚。”
唐福珍的丈夫胡昌明说,这次事件中胡家有四位亲人受伤住院,其中两人伤情严重,住在重症监护室,七人被公安人员带走,未给法律文书,至今下落不明。这七人当时都被打了。
见证人说
唐福珍的邻居邓尤德说,我听到唐福珍一遍遍喊话,看到她朝自己身上浇汽油,想以死来阻止那些人进攻,但那些人完全不理会,他们锯开三楼防盗门,头戴钢盔,手持棍棒,冲上三楼楼顶,唐家的人都躲在楼顶平台上,吼叫声、打斗声、妇女孩子的哭叫声混成一片。站在阁楼上的唐福珍情绪很激动,再次把油桶举过头顶,将剩下的汽油全部浇在身上,她是万般无奈才“自焚”的。
官员说
12月2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钟昌林向媒体介绍了有关事件过程。
钟昌林说,今年4月10日,金牛区城管执法局依法对胡昌明违法建设实施过一次拆除,胡昌明、唐福珍及其亲属采取投掷汽油瓶和向执法人员泼洒汽油等方式阻挠,致使依法拆除行动被迫取消。
11月13日,钟昌林再次带领金牛区城管执法局人员对胡昌明违法建设实施依法拆除。“当时胡昌明虽不在现场,但仍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在其违法建筑楼顶平台上的前妻唐福珍及亲戚10余人联络,对执法人员的喊话、劝说置若罔闻,再次采取向执法人员投掷砖头、石块、汽油瓶及点燃汽油等方式进行阻挠,致使10多名执法人员被打伤、烧伤。当然,在拉锯过程中双方有一些肢体抓扯,这也是事实。”
在相持了近3小时后,站立于楼顶平台楼梯井顶端的唐福珍情绪失控,做出极端举动:向自己身上倾倒了汽油并用自备打火机点燃。楼下的消防队员立即用泡沫水枪喷洒灭火,执法人员及工作人员迅速搭梯攀登救人。
12月3号,成都市金牛区政府召开了自焚事件的情况通会。通会上,金牛区政府认定了胡昌明所修房屋属违法建设,金牛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拆除胡昌明违法建设,主体合法,程序合法。但唐福珍自焚过程中,由于判断不当、处置不力,金牛区政府已对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钟昌林做出停职接受调查的建议。
律师说
事件发生时,胡昌明正在北京上访,侥幸得以平安。11月16日,躲在成都的胡昌明对记者说金牛区政府正在四处抓他,他很想到医院见妻子唐福珍一面,却又怕自己被抓后连个伸冤的人也没有了。然而,就在第二天傍晚,胡的亲戚打电话说:“躲到绵阳的胡昌明被金牛警方抓走了,什么罪名不得而知。”
北京市长歌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刘亚军认为:“胡昌明的房屋如果当地国土、规划等管理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应根据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并允许胡昌明对相关处罚提起诉讼,如果处罚最终被依法认定为合法,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相关处罚决定,应该说区政府本身不具有实施强制拆迁的主体资格的,同时也没有任何合法的拆迁手续,成都市金牛区政府的行为,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严重相违背的。本案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某些官员把政绩放在首位,根本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就本案而言,大批的地方官员在现场,眼看着一个被拆迁人举火自焚,竟然还下强制拆除的命令,就不仅仅是法律理念的缺失了。”
对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拆迁的分析
金牛区政府在自焚事件的情况通会上,仍然认定金牛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拆除胡昌明违法建设,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而对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钟昌林做出停职接受调查的建议,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此举是为了继续打压像胡昌明家那样的对抗拆迁的人家,又暂时平息一下众怒。
政府官员为何要这样做?
改革开放30年后,一些地方表面上经济增长了,社会关系却空前紧张,矛盾纷争此起彼伏。
很多人用“地方政府间竞争”来解释中国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增长。这里的竞争只不过是地方官员为了升迁而进行的竞争,是为了引起上级注意、取得升迁资格而进行的。多年来,经济增长被当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上级主要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作为考核下级官员的主要指标,官员们当然也就围绕这个指标展开激烈竞争。
那么,官员会选择何种竞争策略?在投资、消费、出口三个GDP构成部分中,官员偏好投资。这是因为,投资见效最快。官员任期过短也强化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投资偏好。目前地方主政官员通常不能完成法律所规定的一届任期,就会被调动到其他岗位,这导致官员的预期短期化,倾向于寻找短期内能够最有效地显示政绩的经济增长方式:投资。因此,这些年来,所有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员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大规模拆迁和采取种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
地方官员之所能够进行大规模拆迁,是因为他们享有很多制度上的便利。
一方面,政府拥有广泛而不受有效约束的权力,这种权力在市县等地方政府层面上的任意性最大。另一方面,政府官员相信,所有土地都是政府所有的,各级官员普遍把公有土地所有权理解为一种私法意义上的所有权。换言之,他们都以商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要用这些土地做买卖,创造财富。
这样,地方政府官员既是巨大权力的拥有者,又是商人。为了使商业收益最大化,几乎所有地方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城市拆迁、改造运动。
政府之所以热衷于拆迁,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原因:通过拆迁,政府盘活了自己的“资产”,土地的价值可以变现。如今,地方政府买卖土地乃是一宗巨大的收入,而如果不拆迁,不改造,政府就得不到这笔收入。
在权力的傲慢与商人的贪婪双重动机驱动下,政府在进行这种拆迁、改造的时候,不会顾及社会已经形成的内生秩序。政府利用其手中掌握的权力,对城市进行拆迁、改造,确实创造出了无数投资机会,从而创造出了很好看的政绩:本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及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应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终究属于得不偿失型策略。在招商引资、城市改造过程中,由于各方权益被置于不平等地位,政府利用强制性权力介入,导致一部分人的权益被严重地侵害,而另一部分人则享有特权。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收益分配的不均衡制造出新的社会矛盾。
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其实就是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模式造成的。高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试图矫正这种偏向,但从现实看收效不明显,地方官员依然故我。经济衰退的危机更是给了地方官员放肆地利用这种增长模式的大好机会。
面对横行于各个城市的铲车、破碎机,面对那些上街堵路的愤怒的民众,面对一个又一个像唐福珍那样为抗议暴力拆迁而点火自焚者,人们需要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生成种种社会问题的机制?政府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政府对于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所有权,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如何限制官员的权力?政府怎样真正回到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中来?
2009.12.8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