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企也私有化:吉林省年底前“粮企”全部改制
吉林省粮食局透露——年底前643户“粮企”全部改制
日期:2008-06-02 :李晓静 :吉林农网
“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做了。思想不解放,就拿不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昨天,吉林省粮食局局长祝业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粮食系统继续解放思想,在目前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年底前没有实行改制的643户国有粮食企业,全部退出国有。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上粮库”这句顺口溜,从某一方面来讲说明了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国家对它实行特殊政策,导致粮食企业和职工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现象。2004年时,全国粮食系统政策性挂账达400多个亿。“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统购统销和双轨制。2004年,开始步入粮食购销市场化。多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国家的政策性企业,在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油供给、平抑市场粮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经营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但改革推行起来步履维艰。”祝业辉说。
“按国家的计划,2004年深化粮食流通改革时,第一步要解决‘三老’(老人、老粮、老账)问题;第二步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但我省解决完‘三老’问题后,就没有转入第二阶段。2006年,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改制,但改制过程缓慢,完成改制的企业占应该进行改制企业总数的17.4%。现在,我国已有17个省打破了50多年粮食系统亏损的局面,实现了扭亏为盈。我省在目前这种改制不彻底的情况下,还没有改变亏损的局面,去年亏了8个亿。”
“不要刚吃了几天饱饭,就忘了挨饿的时候”、“国家不掌握粮权不行,万一遇到什么自然灾害,粮食都在私人手中,他们哄抬物价怎么办?”这是粮食系统在进行思想解放讨论,确定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听到最多的反对声音。怎么办?改还是不改?该怎么改?经过讨论,粮食局的领导干部统一了思想:那就是思想不解放,改革就进行不下去。要在搞好中央、地方储备粮的基础上,原则上所有国有粮食企业全部退出国有。
统一思想后,省粮食局决定对没有实行改制的643户国有粮食企业,全部退出国有。通过兼并、重组、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争取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对改制后的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权责分明、责权对等、协调运转的权力制衡机制。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将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过去单纯解决农民卖粮难,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由过去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方式,向创新机制、加工增值、品牌开拓、做大做强产业转变;由过去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向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骨干、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市场主体转变。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