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南街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困局根源及建议(上)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南街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困局根源及建议(上)

  

  老草根

  目前仍在激烈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关于南街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问题的论战,原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偶尔看一两篇网友的驳论文章,也仍然没有往深里想。直到3月12日《上海证券》上发表胡飞雪先生的文章《一个“红色亿元村”泡沫的破灭》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这才觉得必须写写这“痛后感”了。  

  

  如果说,以前发表的批驳徐友渔先生反思他所谓“文革”的文章还多少带有哲学思辨的性质,那么这一次胡飞雪先生则是一下子把我拉到了同样尖锐深刻但更直接更现实的经济政治危机问题上了。  

  

  然而,当我要拿起笔写文章的时候,却立刻发现问题远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仅涉及到了目前社会最深层的经济政治乃至思想文化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实践危机问题,而且涉及到了更深刻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危机从而理论探索发展问题。所以,思来想去,为实践视野和理论水平亦为篇幅所限,就只有下面这些话了。  

  

  南街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困局根源及建议  

  

  一.宏观的经济根源:全国整体的经济制度及运行机制变了,南街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及运行机制处在被完全包围和逐步瓦解的严峻形势之中  

  

  在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实质是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却仍然存在顽强生存甚至发展的各自孤立存在的孤岛式的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就必然发生两种根本对立的而且是敌强我弱的经济制度从而运行机制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不是短期的,更不是一时的,从根本上说是长期的,直到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彻底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而且,更残酷的是,在这个长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可能要经历多次严重挫折和失败,直到完全成熟起来。所以,从根本上说,在整个大环境的这种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而运行机制地严重包围和冲击下,这些极少数相互孤立存在的孤岛式的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从而运行机制发生危机或者说困局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危机或者说困局对这些极少数的相互孤立的孤岛式的小块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红色根据地”始终是一种严峻的生死考验,如有重大过失,就可能很快被瓦解消灭。  

  

  (二)宏观的政治根源:相应的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从而运行机制变了,南街村坚持的社会主义某些政治制度从而运行机制同样地处在被完全包围和逐步瓦解的严峻形势之中  

  

  在30年改革开放的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化狂潮中,以南街村为代表的极少数相互孤立存在的孤岛式的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除了自身基本制度从而运行机制的根本优越性之外,同时得益于执政党当局从中央到地方的默许和诸多有力的实际支持,包括政治荣誉和有力的金融信贷。但是,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侧面,而从根本上说,这种生长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之上的政治制度,从而思想文化制度,同同样生长在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上的政治制度从而思想文化制度就必然发生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具体反映到南街村这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农村集体经济实体的政治从而思想文化环境上,在长期严峻的敌强我弱总形势下,发生危机或者说困局,也自然同样在情理之中。再具体到眼下这场以《南方都市》为代表的汉奸卖国集团的走狗文人对南街村这个小块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红色根据地”的猖狂进攻,则不仅是当前国内乃至国际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斗争白热化的明显反映,更是他们那些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化卖国害民泡沫“理论”不断遭到破产,从而逐渐被包括大多数有良知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在内的爱国人士和亿万工农劳动群众愤怒唾弃的气急败坏丧心病狂。所以,从他们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倒使国人世人明显感觉出他们的一种狗急跳墙拚死一搏的味道!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一次他们这个反面教员的角色就当得充分,当得好!  

  

  所以,包括大多数有良知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在内的爱国人士和亿万工农劳动群众则要大大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充分表演使自己看清了这种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理论”到底是一些什么货色!看清了他们的卖国害民行径到底走到什么地步——看清了他们的真正嘴脸!  

  

  (三)南街村领导班子的几点值得重视的失误  

  

  毛泽东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从阶级的政治的全局来说,不如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就不能前进,从而我们也就不是社会主义者。但是,从一般战略战术的斗争意义上说,敌人所攻击的则往往是甚至基本是我们的弱点或者说缺点错误。而在这一根本点上,我们既不能幻想更不能要求敌人不加以攻击,而只能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少犯错误尤其是重大错误,即俗话说的:“求诸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揣冒昧愚陋对我认为的南街村领导班子的几点值得重视的失误谈谈自己的看法。  

  

  1.政治上的某些具体做法过于注重形式而有流于“形式化”之嫌。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物质或者事物,无论其性质如何,总要或者说必定要表现为一定的形式,即所谓外在表象。而具体到人类阶级社会的政治行为上,它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形态。表现不充分,不利于政治内容的存在和发展;表现过头了,脱离了实际——实质的内容,则适得其反,阻碍以至破坏其内容的存在和发展。再具体到南街村,我以为,“喊革命口号”、建“长城”、建“朝阳门”一类活动,就有过于注重其外在形式而流于“形式化”之嫌。即如这“喊革命口号”,一方面,在特殊情况特定场合下“喊革命口号”可以起到激发群众斗志坚定信心的巨大作用,但是,如果作为一种工作甚至生活常态,那么一般群众是否也同样有这样的政治激情就值得研究,如果不强烈甚至没有,那就脱离群众,更难持久。而极端者,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做法或者说形式,如“早请示汇”、“跳忠字舞”、正式社交活动先背毛主席语录等等,就很容易走向倡导者良好愿望的反面,最终引起大多数群众的逆反心理。这不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强烈政治行为(愿望),而是一种领导者的主观意志行为。另一方面,它可以因为领导集团尤其是主要领导者的革命激情存在于一时,而后继者能否继续保持这种激情也同样值得研究。再如建“长城”、建“正阳门”,如果是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为创造与本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相配合相协调包括创造协调优美的旅游环境而投入巨资,那无疑是可行甚至必要的;如是在资金并不充裕甚至没有储备资金的情况下投入巨资建设,那倒真有点儿象“形象工程”了。那就不仅是一种严重的经济浪费,而且政治上也适得其反!。  

  

  2.经济上的几点值得重视的失误。  

  

  (1)“书记从不看财务表”[注:这里引用胡飞雪先生文中的说法,我假定它大体是准确的。老草根生性愚钝,倘若错误,盼批评指正.(三)以下同]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宏观的政治经济决策上了。从一般意义上说,主要领导者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的宏观决策,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从不看财务表”,那就是一个严重的过失。毛泽东说: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数量。还说:要心中有数。而经济建设则是完全被数量化的社会生产行为。成败得失,就存在于真实详密的统计数字之中。经济实体领导者的看“财务表“,一是看盈亏,二是尤其要看漏洞和失败。所以,“财务表”是万万不可不看的。据毛泽东辞世后问世的资料,我们得知至少是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经常扒拉算盘计算消灭敌军的详细数字,甚至直接与战区指挥员核对!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就很有几位有名的大人物“从不看财务表“,结果都吃了大亏。如雄才大略功业彪炳史册的秦始皇,以及那个好大喜功的隋炀帝都“从不看财务表”,结果耗尽国力国破家亡。而建国后的毛泽东也有时“不看财务表”,也吃过大亏,如55——56年的反周恩来陈云“右倾”,58年的发动大跃进(主要是初期)。  

  

  再具体到南街村,“班长”王宏斌同志“从不看财务表”的最直接贻害之一就是长期养着一个大贪污腐化分子——村长王金忠(至于什么“二千万现金”,纯属胡扯!)。这是一个严重教训。  

  

  (2)非生产经营性开支过大,以至影响到生产经营的发展。  

  

  A.非生产经营性基建规模过大,如上文提到的两项工程。  

  

  B.村民物质生活福利待遇过高,超出了生产经营的长期支持能力。  

  

  (3)从一般员工到村级领导应付的货币工资又太低。  

  

  A.本村员工的货币工资过低。如果真到了“要让村里人富得一分钱存款都没有”,那是不行的!上文已经说过,南街村并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更何况在目前这种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而它通行的一般法则就是商品和货币的相对等价交换。也就是说,南街村村民出了村就得以货币开路。而这一点,没有相当货币储蓄支持,那是寸步难行的。尤其是,一旦出现村民物质生活待遇不继而村民又无货币储蓄,那可就成了灾难性的大问题了!  

  

  B.大多数一般外来务工人员货币工资太低。  

  

  就绝大多数无幸享受“荣誉村民”待遇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初衷来说,给人打工,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即使他本人在本村能够享受到再多再好的物质福利待遇,但是拿不到与付出的劳动相应的扣除应缴三金的货币工资,那么他养家糊口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即是说,他(她)的家庭经济就仍然是没有得到解决的大问题。即使从吸引劳动力的角度说,大多数一般外来打工者也很难较长期地坚持下去,尤其是远地的。  

  

  C.村级领导成员的250元货币工资过低,不符合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一般分配原则,更缺乏长久坚持下去的相应激励机制或者说动力,尤其是对后继者。  

  

  (4)上马“永动机”项目所反映的更深层弱点:  

  

  A.无论生产经营有多大困难,都不能指望“神明”相助。“小信未浮,神弗福也。”要永远靠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指引。这一点决不能动摇!  

  

  B.自然科学知识严重不足。发展生产搞好经营,还需要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支持。  

  

  二.南街村领导同志和全国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者一样面临着艰难深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革命的经济政治从而思想文化制度,一种全新的革命的社会形态,在全世界的建立,至今还不到100年,而在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又都遭受严重失败,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又一次走向了空前严重的低潮时代。而这就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党和一切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者提出了一个最严峻最深刻也最沉重的课题,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或者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底应该怎么进行?这不仅是一场艰难深入的革命实践探索,更是一场艰难深入的理论创新发展。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完全回到原来我们曾经创造的社会主义形态(革命建设形态),即将原来的社会主义形态再来一次“复辟”。可是,如果那样真能行得通,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就不会中途夭折了。我们也就用不着准备“二次革命”了。  

  

  也可能有的同志要问:照你这么说,那原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根本就不应该搞,不然怎么会失败呢?我的回答是:原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就应该搞!这不光因为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实际发生的社会形态中最先进最合理的,不光因为它是社会革命发展在那个时期的必然结果,而且如果不搞,即连第一步也迈不出,那么就永远不会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确立最后胜利。这也就是说,即使它是失败的尝试,也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革命实践探索和极可宝贵的思想文化(理论)创新。因为没有这不屈不挠的即使是失败了的尝试,就决不可能有最终的伟大成功。此其一。其二,原来曾经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但在实践中显示了巨大的社会进步性优越性,而且也由于它的不完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认识既有待深化更包含着巨大的足以致命的误区,所以最终还是悲壮地遭受到严重的失败。其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冷静地科学深刻而全面地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将已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理论加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将新一轮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向前进,就成为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党和一切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者光荣伟大的历史使命。完不成这个历史使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不能再前进一步。  

  

  所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南街村的领导同志不但同样地面临着这新的艰难而光荣伟大的科学探索创新任务,而且,因为他们的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已经在周围一片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包围之下胜利地坚持了将近30年,所以这种坚持和探索就不但具有某种伟大而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创新意义,而且具有某种伟大而深刻的理论创新意义!所以,你们当前的任务之一,从而全国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成功的实践创新以及挫折失败进一步总结深化,从而推动新的伟大理论创新,又从而成为继续前进的指南和根基。  

  

  亲爱的南街村的同志们,你们已经做了带有伟大示范意义的无比光荣的革命工作,你们是好样的!相信你们决不会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全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者和亿万工农劳动群众坚定地站在你们一边!  

  

  最后的胜利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三.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必须适应目前这种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规律)相应地适当地灵活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方式从而改革某些制度体制  

  

  从一方面说,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总体上处于绝对少数和劣势的相互孤立的孤岛式的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体就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更别说发展壮大了。从另一方面说,实行这样的调整改革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从而政治思想文化特征亦即发展规律的应有之义。马克思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之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里的所谓“痕迹”,就是“成分”。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亦即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还完全不可避免地带有(留存)某些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成分。这些成分,从阶级的政治的全局上说,它既必须被消灭,即被充分发展了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体制取代,但又需要一个过程,即是逐步的。也就是说,在具体的现实实践中,却是又必须至少在一个时期内甚至一个相当时期内适当地允许保留这些成分甚至允许其一定程度地发展。即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从“军事共产主义”(制度)退回到“新经济政策”(狭义的制度.下同);我国一度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从共产主义(因素)的“一大二公”(制度)退回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保留农民自留地(制度)等等,都是这不可移易的规律在无形地起着决定的作用。而更何况,现在我们社会主义者及所实行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被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极其险恶的社会制度所紧紧包围的环境,这种相应的适当的灵活调整就完全是必要的。  

  

  再具体到南街村,基于上述根本道理,它既不能将现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具体制度体制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也不能根本脱离当前这种极其险恶的社会大环境拒绝做任何相应的适当的灵活调整。否则,就只能招致挫折甚至失败。  

  

  (二)南街村领导同志尤其“班长”王宏斌同志应当坚决走出去进行全方位至少是有重点地调研学习其他经济实体尤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体的好经验,接受它们遭受挫折失败的教训  

  

  1.比较全面地至少是有重点地深入走访学习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经济实体的好经验,同时认真研究接受它们遭受挫折失败的教训。做到做好这一点,至关重要。  

  

  2.比较全面至少是有重点地深入调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研究其经济法律乃至某些政治思想文化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规律,并相应地适当地灵活调整自己的经营发展思路并改革某些制度体制。  

  

  3.有选择地深入走访全国各地搞得比较好的私有制经济实体,认真研究它们的经营理念及制度体制,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同时深入研究它们曾经失败的根源。  

  

  4.合理确定本村集体提留和个人分配比例,适当提高集体提留比例,适当降低现行村民物质福利待遇水平,同时相应地适当提高从员工到村级领导的货币工资,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着重做两点说明:  

  

  一是,之所以提出适当提高集体提留比例适当降低现行村民的物质福利待遇水平,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在集体经济的一时承受能力和长远发展关系问题上,我认为更应该为长远发展积攒后劲。当年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创办的社会主义经济实体里的许多具体制度体制是何等公正富有人情味?然而都很快失败了!为什么?根源之一,就是不能适应极其险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大环境,也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没有发展后劲。(2)在村民和外来打工者的经济分配关系上向村民民倾斜,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说,就是将本应该属于他人所得的一部分正当劳动酬不恰当地转移到不应该得的另一部分人身上。说白了,就是剥削。这个话说得比较尖锐,但是事实。辩驳者可能会说:外来工也有高工资者,也有享受“荣誉村民”待遇者。但这只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得不到。所以说,必须纠正过来,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而既然要纠正过来,最直接的结果之一就是村民的物质福利待遇水平的相应降低。所以,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应当“适当降低”的基本道理之一。  

  

  二是,之所以提出真正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是因为:(1)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和彰显社会主义的相对公平原则,也才能长久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革命从而革命者,不光要靠神圣理想坚定意志的意识形态支持,更要靠必要的物质基础,否则就很难持久。(2)上文说过,南街村不光是处在带有日益严重半殖民地性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汪洋大海的重重包围之中,即使是在真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经济领域通行的一般原则和方式之一也是货币与商品的相对等价交换(流通)。也就是说,人们离了货币也寸步难行。所以,无论对外来打工者或者村民都应该在真正社会主义的公正平等原则下一律实行同工同酬,而且以货币工资为主。(3)与外来打工者与村民的工资分配原则同理,村领导成员的工资也不应该都是“250”(元)。而且这种完全失去经济激励机制的分配原则和制度,后继者恐怕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确切地说,不但不应该很低,而且是应该比较高。这里的“比较高”的底线就是:决不允许造成新的两极分化,当官暴富,即造成新的剥削!  

  

  5.适当压缩一些不十分紧迫的行政性、福利性和政治性基建投资,集中更多一点的资金用于科研、生产经营和人才开发。  

  

  6.“班长”王宏斌同志要及早发现和着手培养接班人,以防“人亡政息”。要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创造出一套比较完善有效的产生、制约、罢黜各级领导人的制度体制,以确保领导权从而对领导者的选择权真正掌握在社会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  

  

  古往今来,中外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教训太严重了。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切望引起王宏斌同志的足够重视。  

   二OO八年七月六日半阴南风  

  

   二OO八年八月十八日又改多云大风  

标签:社会主义   革命   制度   从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