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外资渗透粮食安全引起高度警惕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外资渗透中国粮食产业

  

  
:中国经营 :屈丽丽

  

  “据我了解,目前有些国内的基金,主要是南方的基金,出钱到东北收购大米,出口到香港,再转口欧洲,赚了不少钱。还有一些把粮食收购回来,储存到租来的粮仓里,待到价格攀升之后售出,赚钱更容易。”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目前全国粮仓存在很大的空置率,为资本对粮食的收购提供了便利。
而在资深投资人辜勤华看来,收完粮食再卖掉赚取差价是最笨的办法。“牟取暴利的国际资金往往在不经意中进行布局。”辜勤华分析说,几年前,国际资本就已经向中国的农业产业大举渗透。

  

  控制相关产业
如高盛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高盛此举的深远用意,由于猪肉与粮食的密切互动关系,高盛等于是加强了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
不仅如此,中国最大的两家制奶业,蒙牛与伊利,同样让外国资本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中国在新加坡上市的“大众食品”更是新加坡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上市公司,其青睐度甚至超过了国家航空公司,不用说,它的控制力也在外资手里。
“在当时政策缺少限制情况下,这些国际资本,或者热钱,它们紧紧盯着中国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一个简单的例子,早在2004年,德国的DEG就介入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G海通()。”
事实上,国际资本一直在中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相关的种子、畜牧等产业虎视眈眈,对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化肥、食品加工、养殖、饲料生产等行业层层围剿,以此争取在中国粮食价格上的话语权。在外资的围剿下,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已经丧失。
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而任何一个国家农业领域最赚钱的环节都集中在加工领域。“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农业产业领域中的外资进行调查,最后的结果令人震惊。”该研究机构的人士说。
“国际资本一直在加强对我国农业加工产业的并购步伐。事实上,我国之前对外资投资农业领域的鼓励政策,已经使国际资本在中国农业相关领域获得了足够的控制力。”辜勤华说。
在辜勤华看来,目前情况下,大量消耗粮食的啤酒产业已经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之前的哈啤、青啤收购案已经为中国的粮食产业敲响了警钟。2008年,嘉士伯再度出手,收购了纽卡斯尔在重庆啤酒的股权,成为重庆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在中国粮食市场存在巨大隐性危机的情况下,国际大资本集团有可能收购分散在不同外资手里的啤酒股份,进一步加强对啤酒产业幕后粮食的控制力。”辜勤华说。

  

  期货市场联手作局
辜勤华提醒说,最可怕的是国际资本的联合操作,它们一方面会通过集中收购,降低国内粮食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掌握的情,在国际期货市场操作价格。从而对中国粮食进行高额获利。
如今年上半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糙米期货就一度出现大面积涨停行情。而根据统计显示,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植物油也都处于历史高位。2007年世界小麦价格上涨了112%,大豆上涨了75%,玉米上涨了50%,大米2008年第一季度就上涨了42%,势头迅猛。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粮食海外补给一方面通过进口,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芝加哥的期货交易市场。“中粮与加拿大小麦局签有长期买卖协议,其他主要进口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中国在2008年1~2月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5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了近40%。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了近80%。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的顺差变为逆差。同时,中粮承担了中国在粮食期货市场上的主要买卖任务,虽然多年以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大资本作局时,我们赌不起。”辜勤华说,“即使我们有丰富的期货操作经验,当粮食出现告急,期货市场的临时下单是买不到的。而这就可以成为国际资本制约中国这个粮食消耗大国的杀手锏。”
而国内面临的粮食压力不容忽视。城市化、工业化占领了很多土地。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得粮食生产能力减弱,与不断增长的需求形成矛盾。
而在国际上粮价一路攀升之际,中国一直在利用财政对农民进行粮价补贴。而粮食的产量受制于土地的面积及固有常规产量,很多时候还受到气候的影响,如果出现短缺,很难解决。
“中国有13亿人口,靠支援解决不了问题,稍有差池就容易形成恐慌,所以必须早加警惕。”曹建海说。

  

  


三倍价差催生投机 中国粮食警惕热钱



:中国经营 :屈丽丽

  

  


  日前,一份有关我国的农业(粮食)安全体制漏洞的调查告上交国务院。参与出具该告的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而据记者了解,中国农业根本大法的修改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新法修订的任务交由农业部、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完成。”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2002年通过的农业法还在单向地鼓励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现在国家需要警惕的则是国际资本对我们粮食安全体系的威胁。”

  

  
国际资本觊觎粮食价值洼地
  6月25日,泰国100%B级大米价为每吨760~810美元,约合人民币每斤6元,而国内米价仍维持在每斤1.8元左右。
  热钱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在全球28个国家出现粮荒,全球粮食储备已经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之际,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生产量最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热钱追逐的对象。
  这也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资本从没有投资前景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下一个进入领域就是粮食,如果大量的资本进入,粮食价格很快就会失控。”
  “国际粮价飙升,虽然国内政府控制粮价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生活,但较大的价差造成了投机的空间。”农科院黄季琨教授指出,2007年7月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月同比增长幅度平均达71%,食用油为40%,蔬菜为23%,粮食仅为5.3%。投资粮食的获利性一目了然。
  而据记者了解,在国际粮价大幅上升之际,商务部已经联手海关,严查粮食通过各种方式走私的行为。不过目前仍有一些不法贸易商,通过香港、澳门的一些人员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从内地往香港、澳门小规模夹带大米,然后转口欧洲。“不要小看了这些蚂蚁搬家,巨大的价差也可以让贸易商牟取暴利。”消息人士提醒记者。
  “如果按照粮价到年底翻一番的国际推测来看,投资粮食市场的获利空间比高利贷还要高。因为高利贷有很大的风险成本与讨债费用,而粮食除了短期的储存费用之外,成本很小。更何况,热钱进粮食市场,对价格的推高作用可能会更大,如果不加控制,粮食市场对热钱的聚集效应会不断攀升。”曹建海说。
  而据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出炉的“最新在华热钱数额”告显示,从2003年开始至今,连同热钱在华获得的收益在内,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热钱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不仅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购买力强,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制度缺乏系统性考虑,热钱最好作局,这也是它们蜂拥而至的重要前提。”国际资深投资人辜勤华博士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众多采访对象一致认为,尽管目前无法确切统计究竟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粮食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热钱对中国农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原因就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警惕制度漏洞
  事实上,国内粮食市场的隐性危机,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旨在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体系的《农业法》的修改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知情人士说。
  曹建海认为,现行的2004年通过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存在很大漏洞。“该条例规定‘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储备为辅’,在该体制下,个体经营户只要具备相应资格就可以买粮卖粮,而且只有买卖的下限,没有上限,如果热钱收购一大批这样的具有采购资格的公司,那么他们就可以合法地大举买卖粮食。”曹建海说,同样需要警惕一些香港的贸易公司的暗中操作。
  另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地方虚,中央就难以获得准确的储备粮数字。而由于地方粮库警惕性不高,随便一个微服私访就能打开粮库,也使得外资的耳目有可能比某些中国相关部门更了解中国的储粮实况。这种情况使得觊觎的外资更容易作局中国粮食。
  据了解,2007年12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已经对外资在农业领域的投资进行了调整,一是要求在作物品种、粮食生产、转基因、棉花、重大的高科技及生物安全方面一定要由中方控股。二是加强对粮食相关领域的控制力,包括化肥、农药、粮食的零售、批发及物流领域等外资只能参股。
  然而,对于该制度出台后,我国的农业(粮食)安全是否还存在漏洞,前述外经贸学院人士表示,由于刚刚为国务院完成有关农业产业制度漏洞的调研告,具体细节还不便透露。“但目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下,外资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该人士说,新目标只针对以后的投资行为的调整,对既往的投资行为并无影响。另外,外资仍可以通过在原有企业下属的分厂进行投资,所以国际资本在农业领域的强大的渗透力目前不容忽视。
  而今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决定立即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
  “如果国家能够将这些政策逐一落实的话,对国家粮食市场的保障体制就会大为提高。”国家粮食局粮食研究所的亢霞说。“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一定不能跟着国际市场走,如果国内与国际看齐的话,国内的生产品种也会变得逐利,大豆涨价,大家都种大豆,到明年国际买家就会让小麦涨价,他永远都能把你甩在后面。”辜勤华说,加强对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并对非上市的农业相关领域的产业保持高度关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支持同样重要。
  辜勤华提醒,欧美发达国家对农业安全的重视甚至超过能源安全。“美加自由贸易区、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也是集中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贸易领域。在美国,本土的农业上市公司极少,大型农场企业(包括粮的种植及深加工)的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家支持的合作社银行,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防止国家农业落入国外资本的手中。”
  “借鉴他们的做法,我们国家也有必要建立保障农业安全的金融支持体系。”亢霞表示,这需要粮食部门与金融部门的配合,如果出台这样的制度,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

  

  

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今年创纪录

:中国经营 :索寒雪

  

  

  不起眼的大豆,却给中国的食用油企业带来了几多梦想和哀愁。作为中国唯一与世界接轨的粮食作物,我国大豆高度的进口依赖,让中国企业不得不面临大豆价格受制于人的尴尬。
  而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的增加,将让这种尴尬愈发严重。

  

  
无奈的依赖
  6月16日,出访美国的中国政府和商务代表团不慌不忙地签署着各种采购协议,在装满了美国商品的“购物篮”中,大豆是购买协议的主角,价值总计30亿美元。
  这一次,美国联合大豆委员会、美国大豆出口理事会和美国大豆协会,这三家机构联合协调了八家美国出口企业和14家中国进口企业的购买协议。密苏里州农业部还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签署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和食品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密苏里州的大豆产量居全美第五。2007年,中国从该州进口了价值1亿多美元的大豆。
  当协议签署的同时,期货分析师王晨马上观察到大豆期货市场的异动,“在得知中国加大大豆采购订单时,大豆期货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扬。”此时,大豆价格突破5000元/吨,创了历史新高。
  其实每一个大豆行业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中国代表团签署的只是采购协议而已,最终的采购数量和价格都没有敲定,但是却已经向期货市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今年中国的大豆采购量还要增加’。”王晨表示。
  “是的,今年中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创纪录的70%。”参与采购美国大豆的中粮人士向记者坦然地承认,对于价格炒作的异动,他无奈的表示:“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是需求方,是一定要买的。”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也发布预测,200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增加至33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内需总量4707万吨来算,进口依存度将高达71%。

  

  
收复失地的梦想
  其实,中国食用油领域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多数大豆需要进口,多数压榨企业被外资控制。
  目前,美国是大豆的最大出口国,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国际粮商如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控制了国际大豆90%的交易,同时也控制了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
  此时,中国现有90多家压榨企业,其中64家被这4家粮商巨头或相关的外资控股或参股,这64家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占市场份额的85%。在国内前十大压榨企业中,只有九三油脂集团没有与外资联姻。
  “四大粮商并不关心产品的终端价格以及压榨企业的利润,只是想通过购买压榨企业,让这些企业购买进口大豆,这样可以稳定他们对中国进行出口。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3,四大粮商的利润在贸易环节上便可以完成获利了。”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曾解读外资的收购行为。
  事实上,外资收购行为的最终意图,国内企业早有察觉。徐建飞是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国家意识到,压榨企业需要中资的力量,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这样中国资本可以收复失地,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
  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限制外商投资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等项目,“这留下了市场空白,无疑有利于扶持国内压榨企业。”徐建飞苦等的机会看似已经到来。
  然而事实并非一帆风顺。“这么高的大豆价格已经成为了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刀,对民企收复压榨市场的失地显然是不利的。”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徐建飞,近期加盟到A股市场唯一食用油压榨企业东凌集团的旗下。
  由于中国食用油市场终端价格由发改委控制,不能随意涨价,“而大豆价格波动非常大,每个开压榨工厂的企业都要准备足够的抵御风险资金。”徐建飞为记者计算了一下,“一个最普通的压榨厂需要有5000万元到一亿元的风险资金用来抵御大豆价格的波动。”
  而在两年前,大豆价格没有上涨的时候,“只需要3000万元,连设备购买和抵御大豆价格风险就都足够了。”

  

  
全局之痛
  据了解,大豆是粮食领域,中国唯一与世界接轨的粮食品种。“之所以让大豆接轨,是因为制定政策之时,决策层并没有预料到食用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徐建飞透露。
  然而在世界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的2007年和2008年,春耕时节的黑龙江,大豆种植用的种子已经“卖疯了”。2007年这个时节大豆种子只有2.7元/斤,到了2008年的春季,价格已经涨到了5元/斤。大豆价格更是接近翻倍上涨。
  发改委不得不采取临时限价政策,控制终端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上涨,并给予中粮、嘉里、九三等“亏损眼”中的企业予以补助。
  “其实,中国企业是有能力突破国外卖家价格垄断的。”对外经贸大学专家夏有富表示。据了解,同样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日本企业为了突破价格垄断,他们在巴西发现了盛产的粮食区域后,自己修建或者收购码头,自己承担运输和加工,因此没有受制于人。
  “其实修建和购买码头、运输渠道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但是需要决策层的规划,而行业内的企业目前还缺少这样的规划。”夏有富表示。
  徐建飞更深一步解释,“以国有最大的粮食企业中粮的身份进行对外投资,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而民企对外投资又受到紧缩银根等资金政策的控制。”






标签:中国   粮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