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评吴敬琏的“质疑”
不切实际加不怀好意——评吴敬琏的“质疑”
黎阳
2007.3.7.
不了解“主流经济学家”吗?不相信他们是一群脱离实际的家伙吗?不相信他们是一伙专门与老百姓为敌的不怀好意的家伙吗?那就看看吴敬琏在政协对2007年春运火车票不涨价的“质疑”。吴敬琏不愧是出色的反面教员,用活生生的事例给老百姓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一.脱离实际:
吴敬琏说,春运火车票不涨价是大坏事:“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造成了三个有害结果:一、许多人连夜排队买不着票,排队成本增高;二、黄牛党横行,票价高涨,更多人难以负担;三、权力凸显,‘批条子’的现象严重。”“这一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可能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低效,使我们意图得到好处的人,并未得到好处。”结论:“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分析,春运价格的浮动是必要的。”那么老百姓的利益呢?吴大官人建议曰:“如果打工者在过年回家的问题上确有困难,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法,例如对全体打工者补贴,更加实际。”
这个“没有取得”的“预期的成果”究竟是什么?吴敬琏没说。不说,就是故弄悬虚。如果老老实实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让大家都知道这“预期的成果”具体是什么,那大家岂不都能自己作出判断了?那还怎么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只有保持“天机不可泄露”,不告诉你这“预期的成果”到底是什么,才能确保不管实际结果如何,都可以一口咬定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脱离实际”手腕的一大妙用。
吴敬琏既然说“春运火车票不涨价”造成了“三个有害结果”(许多人连夜排队买不着票,排队成本增高、黄牛党横行,票价高涨,更多人难以负担、权力凸显,‘批条子’的现象严重),那就是说,如果“春运火车票涨价”了,就不会存在这“三个有害结果”了。换句话说,这“三个有害结果”是2007年春运独有的“土特产”,以前历届春运季节火车票涨价时就从来不曾存在过这种问题。——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胡说八道。以前春运季节火车票再涨价这种情况也照样存在。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吴敬琏把这“三个有害结果”全部归罪于“春运火车票不涨价”是不折不扣的信口开河。——不切实际例证之一。
如果事情当真如吴敬琏断言的那样,“春运火车票不涨价”效果那么坏,简直坏透了,那么必然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1.搞得多数民工买不到票、买不起票,春节没回成家。
2.“排队成本增高”、“黄牛党横行,票价高涨,更多人难以负担”搞得大多数民工因此付出的代价比因火车票涨价带来的损失还大,普遍抱怨火车票不涨价,强烈要求火车票从此恢复涨价。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民工们春节回没回成家,当事人最有发言权。至于成本,难道老百姓都是傻子,连回家成本这种帐都不会算,“火车票不涨价”得没得到好处自己不知道,还要靠“经济学家”来启蒙?如果多数民工因“火车票不涨价”而吃足了苦头,人家自己难道会不知道?难道不会叫?事实上有多少民工因“火车票不涨价”而抱怨过?吴敬琏们也太小看中国老百姓的判断能力、太脱离实际了。——不切实际例证之二。
吴敬琏说“春运火车票不涨价”“这一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可能造成价格扭曲、资源配置低效,使我们意图得到好处的人,并未得到好处。”
注意吴敬琏的提法:“可能造成……”——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可能”二字更强有力地证明吴敬琏们纯粹是在脱离实际凭空想象了。医生看病,是什么病就是什么病,就得按那个病对症下药,能允许仅仅凭这含糊其词的“可能”二字来下处方吗?如果碰上个医生折腾你半天还确不了诊,只会跟你说你“可能”是什么病,然后根据这个“可能”来给你治疗,你会如何感受?——庸医一个,赶紧走人。看病如此,其他也如此。当真了解实际情况,必定是什么问题就告诉你是什么问题,毫不犹豫,毫不含糊。比如认路,认得就是认得,不认得就是不认得,该朝东就是朝东,该向西就是向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根本没什么可犹豫的。一旦说“可能”,不用问,肯定是不熟悉,肯定是不常走,肯定是脱离了“认得这条路”这个实际。如果吴敬琏们当真了解实际,当真胸有成竹,那春运问题关键是什么就是什么,明确开出药方,立刻就地解决,哪有含糊其词曰“可能”的余地?既然用了“可能”,那就足以证明说话的人对实际情况并不真正了解,而是在凭主观想象说事。而“主流经济学家”们一向最爱用的词恰恰就是“可能”。张维迎主张“政府缩权”、“要象戒毒一样戒除政府管制”,其列举的“理由”几乎从头到尾都建立在“可能”的基础上:“管制者‘可能’言而无信”、“实际上政府‘可能’是自私、无知、言而无信的,由此导致管制失败”、“管制‘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坏而不是更好”、“正是因为政府的垄断性,好多政策就‘可能’变得非常的模糊。……因为政策越模糊,官员的权力越大,越可以胡作非为”、“大量患者因为吃不到更新更有效的药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出了政府防假药减少的死亡人数。这可以说是管制失败的一个具体例证”……这里吴敬琏也不例外,也在靠“可能”这两个字来救驾。就凭这就可以知道他对春运问题的实际情况、实际原因、实际解决办法根本不了解,纯粹是在抽象地照搬书本教条:“这一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所以才会说“可能造成……”。
治国之道犹如医道,必须准确无误,必须对症下药,是什么病就必须确定出什么病,是什么问题就必须确定出什么问题,毫不犹豫,毫不含糊,毫无模棱两可的余地,哪能容忍凭不负责任的“可能”来决策?就凭吴敬琏们的这些“可能”,就可以断定他们一贯凭假定想象拍脑袋做决策。————不切实际例证之三。
吴敬琏说“给全体打工者补贴,更加实际”,这恰恰最不实际。民工能不欠薪就已经不容易了。再想“补贴”,谈何容易!实际上怎么可能行得通?别的不说,光是确认补贴对象身份这一桩就是扯不清的糊涂帐:什么人算“民工”?什么人有资格被补贴?如何定义?如何确认?如何操作?难道这样补贴就不会发生“批条子”?就不会闹“猫腻”?如何把关?如何防止虚冒领?全国成百上千万民工,流动性那么大,如何补贴?谁来补贴?补贴多少?如何预算?走谁的帐?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铁路财政?老板代付?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全国各省各市如何配备?要当真操作起来,全国加在一起需要多大成本?总开支跟火车票涨价增加的收入相比高还是低?……类似扯不清的问题可以无穷无尽。就凭这些就足以明两条:第一,所谓“全体打工者补贴,更加实际”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的闭门造车。这说明吴敬琏一伙“经济学家”是一群高高在上,对具体操作、具体实践根本一窍不通的臭官僚。第二,所谓“全体打工者补贴”根本就是随口瞎说骗骗人的,并不当真打算实行。这说明吴敬琏一伙“经济学家”是一伙骗子。“补贴”是假,“涨价”是真。一边说“涨价”一边说“补贴”是在“以假乱真”,真正目标是涨价,从老百姓身上榨油水。“补贴”不过是一种瞒天过海的欺骗手段。——不切实际例证之四。
二.不怀好意
靠火车票涨价不涨价能解决春运问题吗?
首先明确,所谓“春运问题”是什么问题?很清楚,春节期间客运量暴增,远远超过平时的需求,远远超过现有铁路运力,导致客运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春节期间客运量暴增?“中国特色”: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全家团圆的日子,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着回家,家家户户“我盼爹爹快回还,欢欢喜喜过个年”。人人要回家,大多数都使用最平民化的现代运输——铁路,于是造成铁路客运量暴增。
为什么过去春运问题没有现在这样突出、供需矛盾没有现在这样尖锐?因为过去出门在外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的“这么多人”都是什么人?民工。外出打工的农民工。
换句话说,“春运问题”实际就是民工问题。只要春节期间返乡过年的外出民工数量大大超过铁路客运能力,春节期间铁路客运的供求矛盾就必然存在,“春运”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
“主流经济学家”如吴敬琏者根据“市场经济原理”开出药方:用涨价抑制消费,减少需求,刺激供应增长,最后达到平衡。
“用涨价抑制消费,减少需求”,具体化就是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用涨价的办法减少客流量,解决供需矛盾。
如果单纯纸上谈兵,这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确实很合乎逻辑。然而实际呢?
1.涨价有效,“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涨得客流量急剧下降,那就是说,涨得多数民工都买不起火车票,只好放弃回家过春节了。那意味着什么?
——剥夺了民工春节全家团聚的权利。春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民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奔波在外,唯一的欢乐就是春节回家团圆。吴敬琏们现在就连人家这点愿望都要剥夺,都要拿来敲竹杠。如此刻薄狠毒,还有点中国人味吗?——也难怪,“主流经济学家”们都是“经济人”,冷血动物,六亲不认,哪会想到民工也是人?
——民工年年春节回不成家,过不上春节。中国人不过中国节,久而久之,还会认同中国文化吗?还会认同中国吗?让民工只知道当牛做马,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潜移默化的“去中国化”。
——民工春节回不成家,那怎么办?只能继续给老板打工。这就一举解决了老板的“民工荒”问题。逼迫民工连春节都不得休息,都不得不继续为老板卖苦力。——“主流经济学家”为血汗工厂的老板们筹划得何等无微不至,何等鞠躬尽瘁!
——“主流经济学家”不是很自豪:毛泽东时代农民不能自由流动,现在可以自由打工了吗?用“春运火车票涨价迫使民工春节不回家、继续为老板打工”这个损着为这种“自由”做了最好的注解:为老板做牛做马的“自由”大大的有,决不阻拦,但回家过年团聚的“自由”就不行了,一定刁难。只不过换个花样:用涨价的办法叫你有家回不成,不得不留下继续当牛做马。剥夺了民工回家的自由还不留痕迹,还要你相信并非是“主流经济学家”在剥夺你的自由,而是你自己愿意的——这种看不见的剥夺民工回家自由的手腕厉害不厉害?
2.涨价无效,“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涨了又涨,民工们仍然克服重重困难返乡过年。那就是说,客流量并没有降下来,供需矛盾并没有解决,那吴敬琏指责“春运火车票不涨价”造成的“三个有害结果”照样还存在。这意味着什么?
——问题丝毫没有解决。民工的苦难一点不减,反而还得为火车票涨价付额外的代价。
——“主流经济学家”的药方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只是从民工身上又多扒一层皮。
总而言之:
如果靠涨价能解决问题,那往年是涨价的,问题早就应该解决掉了,不成其为问题了。可见靠涨价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靠不涨价能解决问题,那今年不涨价,问题也应该解决掉了,也不至于再成为问题。可见靠不涨价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老百姓看来,既然无论涨价不涨价都解决不了“春运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涨价?
但“主流经济学家”们就不这样看了。他们的逻辑是:“既然涨了价你也要买票回家,那为什么不涨?”“既然能多扒你两层皮,为什么只扒一层?”
“主流经济学家”的逻辑是什么逻辑?市井无赖敲竹杠的逻辑:“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见东西不拿是大傻瓜。能涨价不涨是混帐。有竹杠不敲是憨包。”流氓就是流氓,即使混上“经济学家”当了白领也仍然流氓本色不变,仍然是“白领流氓”。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永远不脱流氓地痞“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本性,考虑问题的角度永远不是该不该,而是能不能:“没有超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用马克思的话形容,就是:“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
解决“春运问题”的真正要害是什么?
按“市场经济规律”的教条用涨价抑制需求,逼迫民工买不起票回不成家显然不行。按“主流经济学家”的教条按照春运高峰的需要拼命扩大铁路运力以达到“供需平衡”就更上当。人家真正目标是剥夺铁路国有,无论你涨价不涨价人家都有话说:涨价,是“垄断暴利”,该死;不涨价,是“行政干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照样该死。拼命扩大铁路运力,满足春运高峰的需求,那平时就有大量运力闲置,那又成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铁证。按照平时客运量保持运力,那春运问题又要变成“主流经济学家”的攻击题材。——总之,死活都有罪。反正只要铁路还是国家所有而没有“民营化”或卖给外资,“主流经济学家”永远有的要骂——“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那么“春运问题”就无法解决了吗?
当然不是。但是不能困在“主流经济学家”指定的思路里,而必须从根本做起。
为什么会有春运高峰?因为有大批民工要回家过春节。为什么大批民工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因为要挣钱。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家挣钱?因为在家挣不到钱。——不是说中国“不存在两极分化”吗?如果当真如此,那么民工在家乡就应该能挣到差不多的钱,何必离家打工?大批民工外出打工,本身就否定了“主流经济学家”关于“中国不存在两极分化”的神话。这是其一。第二,如果没有“教育产业化”,没有“医疗产业化”,没有房地产投机倒把,没有苛捐杂税,好些农民有多大必要外出挣钱?换句话说,外出民工导致的春运高峰实际是“主流经济学家”制造的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副产品。
要彻底解决春运高峰问题,最根本的是让大批民工不必背井离乡,而不是用高票价逼他们有家难归。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内陆与沿海地区的收入差异,让农民可以就近打工挣钱,而不必千里迢迢妻离子散。第二让民工能够融入在所打工的地区社会,安家落户,扎下根来,变成真正的“移民”,就地全家团聚过春节,不必再当“候鸟”,永远飘零。这同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高峰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人民的“长远利益”。“主流经济学家”对这样的解决办法有任何兴趣吗?根本没有。他们既不肯为缩小中国贫富差异努力,也不肯为民工融入所在地社会做任何努力。在他们看来,民工永远是“会说话的工具”,永远只配当牛做马,召之即来,来之即用,用完即甩。所以他们对从根本解决民工问题、春运高峰问题毫无兴趣,只对如何利用民工回家过春节的可怜愿望狠敲一笔有兴趣,难怪总是千方百计要涨价,还说这是为了“长远利益”——真是厚颜无耻登峰造极。
吴敬琏之流“主流经济学家”对国贼巨贪半根毫毛都不敢得罪,对整日辛劳、收入微薄的民工却穷凶极恶到了极点,连人家一年一度的全家团聚都不放过,都要算计,都要敲竹杠,行径简直如同一群拦路抢劫的强盗土匪。对他们来说,“敲骨吸髓”这样的成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倒是元人一首《醉太平•夺泥燕口》刻画得更贴切,故录之以敬此苍发匹夫、皓首老贼。看二者何其相似也!
《醉太平•夺泥燕口》
无名氏
夺泥燕口, 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 无中觅有。
鹌鹑膆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