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粮食:是否是美国的武器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粮食:是否是美国的武器

  

  赵永红

  

  2007年的下半年,猪肉价格突然串升,从原来的每公斤3.5元在有限的几天增至5元,一个月的时间达到7.5元,虽然政府一度救市,拿出战略储备猪肉甚至大量进口,但是最后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6.5元的水平上。以此为起点,很快,羊肉、牛肉也跟进,羊肉达到每公斤6.5元,牛肉到7.5元,鸡肉鱼肉都有所涨。紧跟着方便面开始涨价,由此粮食价格暴涨,零售商于是说,工人都的吃饭,非粮食产品也得涨,因为这些东西是人做的,吃的涨了嘛。这样,到2008年,春节来临,同样是1000块钱,2007的年就够了,2008年却只够面食钱,意味着一家人将面临闻不到腥味的危险。这是俺们这地方的情况,全国也一样,春节前夕,又碰上南方的雪灾,情况更为严重,有一同学在武汉参加大唐电力培训,说那里的一斤葱涨到40块钱,而我父亲的10亩葱批发了0.3元每公斤。本市的葱最高涨到3元每公斤。到2008年2月25日,新闻联播说英国人也将面临告别千年传统食品——一种猪肉的熏肉。因为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猪农养猪无利可图,市场上没有猪肉了。看来围绕粮食涨价这是世界性问题了。

  

  什么原因呢?国际媒体说这和太空军备竞赛和海洋资源争夺一样,是中国因素。瞎掰,彭博社基本上见屎盆子一般都扣到中国头上。相反,今天的许多世界性问题,特别是灾难性问题,光荣归于美利坚。因为今天,任何一国都不像美国那样是一个真正世界性强国,美国不但军事是世界上最强的,粮食生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 42.7%, 玉米产量占34.4%, 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小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一变化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

  

  
  目前,美国已经建成114家乙醇提炼厂,还有80家工厂正在建设中。2006年乙醇产量超过50亿加仑,比2005年增加了1/4,预计未来两年里可望新增60亿加仑的产能。预计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然而这将导致世界范围缺粮。 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若从玉米生产360亿加仑所需玉米足够13亿人口吃一年。由于美国的乙醇战略,美国玉米价格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新高。美国众议院在12 月通过新能源法后玉米价格更有加速上扬的趋势。据预测,未来几年美国玉米价格有望再创新高,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美国的农业产业政策具有世界影响,这个喷嚏使得世界粮食市场严重感冒,直到中国小县城收入低下的平民过不成年。

  

  众所周知,粮食生产极具战略性,衣服可以少穿,电子产品可以不用,但是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三天没有粮食将要了小命。所以历来国家非常重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主要是围着农业转的,这是本。但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越来越注意成本问题,如果粮食作为维持生命的唯一产品,听任市场,必然使其价格上涨,引起劳动力成本上涨。从资本的角度讲,市场主义需要粮食的低价格,从国家的安全角度讲,也需要粮食生产和产量的稳定。所以,最终必然导致农业是受国家保护的产业。即农业补贴政策。

  

  不过有趣的是,农业保护政策同样还是源于美国,谁让人家发达呢?别的国家还在打仗呢,还谈不上民族国家呢,还在前现代挣扎,人家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了,几乎就进入了后现代。事情的本末是这样的:

  

  
   “罗斯福新政”时代,战争需要和经济危机,必须增加农业生产和出口,于是开始实施对农业的补贴。1933年,美国政府对农业提供了1.31亿美元的补贴。同时也在于要提升农业生产力,拓展国际市场,保证粮食安全。由此而出《农业调整法》。到1950年前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为了保证美国粮食在世界市场的不败之地。美国政府开始全面增加农业补贴。到了1970年前后,美国开始实施“目标价格--价差补贴系统”,并在1977年通过 《粮食与农业法案》予以全面实施。此后,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每隔5年便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迄今为止,有影响的农业补贴法案汗牛充栋:1985年的《农业安全法案》;1990年的《食品与农业贸易保护法案》;1995年的《联邦农业促进与改革法案》;2002年的《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经过了价格补贴、收入补贴和两者并存的三个阶段。说白了,就是政府直接把钱装进农民——不是——农场主的口袋。在2002-2007年期间,美国政府年均农业补贴支出大致为190亿-210亿美元。凡大米、小麦、玉米、棉花、高粱、大豆、油料、花生等都在补贴之列,连羊毛、蜂蜜、杂豆和水果、蔬菜、乳制品、食糖等等都有名目繁多且数额巨大的补贴。
此前知道美国的养牛专业户,每天能从政府那里拿到12美元的补贴,一年大概4300多,折合成人民币达3万多,若是在中国,那还用做什么。养3头牛就10万了。谁不愿意搞农业生产?2000年,美国对小麦的直接补贴为每吨45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370元),对玉米的直接补贴为每吨2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220元)。换句话说,美国的小麦和玉米分别从政府补贴中获得了370元/吨和220元/吨的降价空间,从而使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比较价格竞争优势。200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3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今天不光是美国的粮食出口世界第一,美国的种子产业也从规模到质量再到世界市场占有,同样是世界第一。如果说美国的粮食态度事关世界人民的肚皮,而美国的种子产业却是关系世界粮食产业。

  

  在世界十大种子公司 杜邦(Dupout美国)、孟山都(Momsanto美国)、先正达(Syngenta瑞士)、 利马格兰(Limagrain法国)、圣尼斯(Seminis墨西哥)、 埃德瓦塔(Advanta荷兰)、 道化工(Dow美国)、 KWS AG公司(德国)、 Delta & Pine Land 公司(美国)、 Aventis 公司(德国), 美国占十分之四,且第一、第二的是美国公司。杜邦公司在世界500强公司里排第47位, 1999年以77亿美元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种子公司--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开始涉足种业, 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19.38亿美元,主要种子业务是玉米,约占全球杂交玉米种子市场的43%。2005年,杜邦先锋的销售收入大约是20亿美元。这个数字差不多是整个中国种子产业一年销售总额的3倍。

  

  孟山都(Monsanto)公司,斥资近百亿美元收购了以培育玉米、大豆种子为主业的迪卡(Dekalb)公司,重组岱字棉公司、嘉吉(Cargill)公司和阿斯尧(Asgrow)公司,1998年又收购了霍登(Holden)公司。2000年3月。孟山都公司与法玛西亚和厄普约翰公司以300亿美元交易合并,组建世界最大的法玛西亚高科技产业集团。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16亿美元。几大跨国公司依靠巨额资金、科技力量和运营体制基本主宰了世界种子市场。且农业生产的集团或者个体必须每年向他们购买种子。如孟山都公司有一项"终结基因"技术,只能使用一年,第二代即出现不育,以此来保护其种子权益。

  

  美国种子产业1980年对玉米育种投入经费5300万美元,占种子销售额的3.8%,1990年上升到1.1亿美元,占种子销售额的8.2%;1998年达到1.8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0%。法国利马格兰公司1998年科研投入3.4亿法郎,占销售总收人的6%;2000年增加到4.6亿法郎,占销售总收入的12%。KWS种业集团公司科研投入占年销售额的15%。其他著名的跨国种业公司一般都把销售收入的8%~10%用于科学研究。

  

  这几家跨国种业公司,如孟山都、杜邦、先正达、利马格兰、KWS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聘用技术人员、布置品种试验,努力实现植根本土化。

  

  2007年12月10日,杜邦先锋公司与山东登海集团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合资公司一期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登海集团控股51%,杜邦先锋占股49%。山东登海集团年销售额约2亿元,在中国种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一度占据50%以上)。孟山都公司不单在中国投资了2个棉花方面的合资公司,更在中国栽种公司所拥有的转基因作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种子公司之多亦是全球之最,仅国有种子公司就达2700多家,但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的市场份额达到10%,没有一家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种子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公司。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股”的合肥丰乐种业公司,2002年上半年的主营(种业)收入也仅为2.36亿元,全年预计约4.6亿元。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种业目前年销售额约200亿元,毛利率约为15%~30%。随着种子商品率和种粮比价的提高,预计到2010年,中国种业的年销售额将达到800亿元以上,平均销售毛利率将超过40%。这是一个潜力无穷的高利润市场。但从现在的形势看,中国种子市场已经被美国公司占领,这还不说蔬菜种子市场的日本和韩国的份额。而且今天世界粮食贸易也为几个为数不多的公司如卡吉尔、大陆、邦奇、达孚、安德烈所垄断。如卡吉尔一度控制过一半的国际谷物贸易。

  

  也就是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控制在美国手里,让你吃饱是人家愿意去赚钱,如果不开心,让你饿肚皮,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行文至此,或问:美国是不是把粮食作为武器呢?

  

  毫无疑问,美国的农业是工业化的农业化,美国的农业也是商业性的,赚钱是第一选择,如果某一国家真有大量饥民而美国人狮子大开口,作为世界头号大国,作为主宰世界的大国,并且号称世界昂最民主自由的国家,那也是说不过去的。但是把粮食作为一种策略和武器,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

  

  话说春秋战国的时候,远在东海岸边的齐国,大家还没怎么注意,几乎一夜之间,就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而为世界性强国,考其历史,就和粮食战略有关。

  

  齐国本是周王封给姜太公的小国,方圆不过百里,且多为盐碱地,粮食生产和人口都不多。到战国时代,管仲出,而形势变。以粮服国,三策兴齐。

  

  
策一,服帛降鲁梁。鲁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经”,棉线做“纬”织成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穿绨料衣服,并下令大臣们都服绨。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把绨运到齐国卖高价,而获取利润。鲁、梁二国财政收入大涨。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时机成熟以后,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飞涨,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不得不归顺齐国了。

  

   策二,买鹿制楚。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影响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策三。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以上三种情况,可见用粮食作为武器,很少有国家能承受的了。

  

  那么中国“织绨”了吗?中国“捕鹿”了吗?中国“逮狐子”了吗?

  

  没有!但是如今中国农民撂荒耕地却是事实,而且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使耕地越来越少,18亿亩的耕地救命警戒线频频亮红。今天中国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大涨,闭门反思,我们的外向型轻工业产品,本质上就是绨,就是鹿,也就是狐狸。表面上我们通过外贸发展了轻工业,其实中国的外贸,从美国的角度就是管仲的“织绨” “捕鹿” 和“逮狐子”。

  

  美国先大量买入工业品,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这是第一步。如第二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谷物生产水平从顶峰下降了33%,和31%。自给率下降到目前的27%和26.9%。世界粮食进口的头号大国并不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 而是1亿多人口的日本, 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国人口4%的韩国!

  

  中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产国家,具不完全统计,中国种植油料的农民达两亿以上,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4以上。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靠巨额的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而中国大豆生产却没有补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农民生产的大豆越多赔得也越多。 中国每多进口100万吨大豆,就能造成130万种豆农民“失业”。致使中国大豆生产逐步萎缩,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会比2005年还要减少40%左右。最近 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这样的结果将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其生活不在是追求和谐和幸福感,而是挣粮食保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范布伦说,粮食的价格正在上涨,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很多。他强调说,用于生产面包的粮食价格可能上涨30%到50%,豆类和植物油种子可能上涨60%到80%。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每天只能花费一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食物的。如果食物价格上涨50%到80%,很多人将会陷于饥饿之中。

  

   看来也许存在所谓粮食武器一说了。有有心人统计说,美国用大量粮食制造乙醇,最大限度也只能满足3%的能源需要。而用玉米生产乙醇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石化燃料能量的,包括生产收割灌溉运输玉米等原料中所需投入的动力能量,蒸发提纯所需的能量。据估计每生产可放出1卡能量的乙醇需要投入0.74卡的化石燃料的能量。所以乙醇生产中的能量增值并不多,很大程度上是把石化燃料的能量转化成了乙醇能量。即使如美国新能源法要求到2022年生产的360亿加仑乙醇中的210亿加仑于纤维素乙醇,比如秸秆之类,这也基本上是扯淡。因为尽管秸秆是一种资源,但由于秸秆具有分散、体积大、难收集、易腐烂等缺点,集约化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能量。秸秆本身经过加工也是可以用作饲料的。牛羊的胃就是分散流动的化工厂。“秸秆变乙醇”等工业项目实际上是跟牛羊争饲料。消耗的还是玉米。以2007年12月的价格比较,乙醇的价格 (2.38美元/加仑) 比汽油稍便宜 (2.46美元/加仑), 但同样体积乙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60%,所以若油箱里加的是乙醇,花同样的钱汽车跑的路比加汽油少将近40%。

  

   美国这是何苦呢?行文至此,似乎也只能说,粮食作为武器的事,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美国要保证其大国地位不受挑战,扬长避短在所难免。再说,地球人都知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哪一个国家都在执行着自己的粮食安全战略呢。不过如善于模仿的中国也下马粮食生产而大上玉米变石油项目,对一个有13亿张嘴的大国,那是欠考虑的。

标签:美国   粮食   公司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