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凰网何亮亮评文革谈起---正确认识文革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
从凤凰网何亮亮评文革谈起---
正确认识文革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
许 晓 黎
2011年07月02日 ,凤凰网评论人何亮亮在《时事开讲》分析了胡锦涛主席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认为,文化大革命没有进步的意义,要解决现在的矛盾,不可能、不可以用文革的方式。为此,我必须说点什么!以下分三个阶段来逐步解析文革:1、愿不愿意公正看待文革;2、能不能正确认识文革;3、敢不敢直面文革。
一、愿不愿意公正看待文革---不要用个人的喜怒哀乐谈论国事
文革应该如何认定?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下的一个普遍趋势是:顾虑多于希望,回避多于正视,刻意贬低多于公正认识。原因就是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迅猛的思想浪潮和一些斗争方式,确实冲击了不少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重新认识文革的主要难点!为此,豪言壮语,我不愿意说,不是当事人,不知道切肤之疼;大道理,我不愿意讲,不是亲历者,不知道伤有多深。
有一位军人,投笔从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提着脑袋一路走来,人到中年,在某大学里与一位国民党将领的女儿一见钟情,这段婚姻给他的无限前程,带来极大的冲击,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人生黄金时期都是在牛棚中度过,妻子不堪重负离去,他出来已经疾病缠身、苦痛不已。每每提及此事,坚毅脸庞清泪不已的他,却总是那句话:“不要用个人的喜怒哀乐谈论国事。”1995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还是经常重复这句话:“不要用个人的喜怒哀乐谈论国事。”在当下人民自发怀念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句话,我终于懂了。
文革应该如何认定?当下文革被人们再次提起,必须要明白的这不是过去式的理念回归呼声,也不是某一些文革当红者对当下落寞处境的哀怨的集中表现,更不是一些文革被冲击者的怨恨被人们高高扬起。那么,是什么原因在改革开放30年后重新被提起?
借用何亮亮的话:“因为现在有的人在怀念文革,这恰恰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些现象一些矛盾,比方说贫富悬殊。”是的,文革被再次提起,是社会道德无奈的泛滥,是执政危机的凸现,是人民对公平、公正的期盼,是人民对贪腐、欺压的憎恶!这个被尘封多年,现在依然在冷宫徘徊的历史,被人们提起,显然是被迫的,这是来自底层人们的思想力量,托举着这段被禁锢的历史终于冲破黑压压的牢房露出了丝丝星光,然而也只是如此,正如何亮亮长出一口气一样,事实是禁锢依然存在,并且还在紧固!
因此,正确认识文革,就必须放下人们不愿意放下的沉疼,尤其在党、国、社会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情况下,个人感情必须让位于人民情绪,个人小形势必须服从民族的大趋势,这正是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根源所在。
二、能不能够正确认识文革---正视文革的苦疼教训和文革的社会主义大民主经验
个人感情不是几句话轻描谈写能够放下的,这是因为历史的沉重感离我们如此的近,任何人都可以听到亲历者的唏嘘和看到行行浑浊泪光,因此正确认识文革,其负面效应不能回避,必须勇敢面对文革的苦疼教训,这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回忆,而是为了搞清楚正确认识文革的各种因素。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和时代的局限性,随着历史的脚步,回味历史会认识到一些不同的东西,这些温故而知新的认识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弥足珍贵的,这是历史需要不断反思的根本意义所在。
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改革开放发展至今,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但是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因为经济成果有目共睹。同样,人民怀念文革,是人民对那个时期官员的清廉和人民积极参与政治、经济活动以及社会互助等等正面效应的期盼,文革同样不能全盘的否定。因此,正确的认识文革,是历史反思的再次深刻体现!是历史新生的必然途径!
当下反思文革的现实意义就是:如何认识文革,避免文革的负面效应;如何改造文革,趋利避害,用文革方式处理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
1、认识文革的正、负面效应
文革负面效应主要集中在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力等等方面,其主要原因如下:(1)、斗争运动扩大化,波及面广;(2)、斗争缺乏合理的判定标准,随意性强,;(3)、斗争方式暴力倾向较重,超过人的承受极限。
文革正面效应主要集中在干部党性普遍增强、廉洁奉公、干群关系紧密、群众参与政治积极性高,人民对政府、干部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清明等等,这些正是当下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问题迫切需要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监督机制,从这些正面效应来看,用文革方式处理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并不是矛盾的事情。
2、弘扬文革的正面效应是在社会主义体制内实现大民主的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贪污腐化一直是干部和政府挥之不去的毒瘤,当前这种从上而下的惩治力度不能说不大,但是贪污腐化的手段不断翻新,涉及的金额更是越来越大,职位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就是:(1)、私有化制度拉拢、腐蚀干部的能力比党性说教更具诱惑力;(2)、从上而下的监督机制的实质就是官员同时、同地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其危害不言而喻;(3)、人民缺乏参与政治、经济监督的有效途径和良好的保护氛围;(4)、官员和政府没有诚恳接受监督的态度和意识。
针对以上原因,文革的正面效应能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
(1)、党委积极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号召并支持工人无论在国企和私企,都敢于公开向一切伤害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2)、党委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经济活动,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建立由下而上的大民主监督机制和官员责问、答辩制度,建立由下而上的官员弹劾制度等等,建立人民和干部在公众场合就政治、经济、社会进行互动的机制。
(3)、政府和干部必须把自己的业绩和工作定期公示,并且接受监督,有义务在公众场合回答人民提出的任何质问,接受人民启动的弹劾议案和决定。
文革的斗争方式就是激发人民积极、广泛参与政治、经济活动监督和官员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大民主机制,让所有的政府行为都暴露在阳光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强有力的,更是对任何丑恶现象给予打击最坚决的力量。
3、避免文革的负面效应是让文革斗争方式重回政治舞台的关键
(1)针对政府、干部的政治表现和经济活动进行各项监督、责问,就事论事,不搞扩大化。
(2)建立人民问责弹劾机制和相关受理机构,合理引导人民适时、适度的实行监督权力,及时敦促官员接受人民的责问和弹劾。
(3)将文革斗争方式纳入理性的法制轨道,在体制内进行社会主义大民主,将负面效应完全在可控范围内。
最终形成党委广泛号召、大力支持、规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坚决监督、合理斗争,政府和干部认真对待、自觉答辩、深刻思辨的社会主义大民主的局面。
三、敢不敢直面文革---给政府和干部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文革斗争方式正面效应的现实意义,也明白了如何避免文革的负面效应,然而文革能不能够重回政治舞台,还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官员有没有勇气自觉的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从官员回到公仆,从为既得利益者跑腿回到为人民服务,从精英权贵回到社会平民,这才是难点中的难点!
理解这个难点必须明白当前政治改革危机的紧迫性,这是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体制内的政治改革方式,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日益严峻的问题。文革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体制内向官僚主义、资本主义、权贵享乐主义进行斗争,一方面可以时刻绷紧党性原则这根弦,确保政府、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变;另一方面可以对社会各个阶层进行社会主义再教育,形成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将为人民服务和巩固执政地位高度统一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必须远离小资生活方式,必须克勤克俭,鞠躬尽瘁。
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必须和富贵一刀两断,必须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必须抛弃一己私利,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只有心里装满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才能够最终装在人民的心中,才能不受紧箍咒之苦,才能最终功德圆满。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自觉戴上社会主义大民主的紧箍咒,是中国共产党确保执政地位不动摇的唯一保障!
附文:何亮亮:中国社会发展谨防“文革式”改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