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村:又一个“按手印”,却完全不同于当年的小岗村
又一个“按手印”,却完全不同于当年的小岗村
[春天的惊雷] 于 2006-07-08 16:20:45上贴
转引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网民[两手老茧乱弹琴]在论坛上发了《白眉村的意义》的文章,给我们介绍了少数民族的白眉村。这是一个通过按手印,近来重新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的又一村。谢谢了!
人所共知,这一按手印,同几十年前,小岗村人按手印完全不同,那是一个受小农经济影响、团结不到一块的人们,为了各顾各,而按手印“搞单干”的。
再一个不同的是,白眉村按手印,仅是表明他通过历史性比较,看到了“还是集体道路宽广”,从而坚定走集体化道路的决心,没有其它的,诸如——能让炒作的“不怕杀头”的意义。当年,据有些媒体宣传:小岗村分田求粮,为了吃饱肚子,在所谓“政治恐怖”下,不得不考虑到政治风险,故而“作出了托靠乡亲带管身家后事”的决定,提“头”按手印的。可见其多么的“悲壮”!
去年冬,本网民在过小岗,曾问了几个当年按手印的人:“那时,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尽管是处处集体化,但还是有一些单干户的,难道在你们安徽搞分田单干,就真的要冒杀头危险吗?!” 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是有个别人说过“不要怕坐牢”,但后来,就被上边来的“笔杆子”那么写了……哈哈!
我是从来不低估某些知识精英的“两极夸张”的能力的,这一回,我又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好了,不谈此事,还来比较两种不同的“按手印”!
小岗村按手印“分了家”,一分就是二十多年,到今天,该村群众大都结论说:田地分到了手,是一步解决了温饱,却几十年不得富裕。有人说:小岗村分田以后调动了劳动积极性,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全身心地扑在责任田里,解决的是吃大锅饭整个效率不高的问题。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片地,改革后之后粮食产供销一步步地增加,这就是成效。而就连小岗村人自己都清楚,近一二十年的粮食问题的解决,说到底,还是吃老本,是亏的集体化时代的农田水利的配套,和那个时代已建成的化肥农药的生产厂,以及那时已完成的品种改良…… 并不是包产到户的功劳。
至于“单干”——这是什么伟大创造,老实的农民心里也有数,他们中的人,现在也已懂得: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民都是这么干的,有些农民眼睛浅,心窄,团结不到一块,分着干,是没办法的事……
历史是真正的智者,他会通自身的演绎,让人们比较出科学和真理;人民群众是真正创造历史的英雄,他们少有某些知识精英的个人虚荣心,从而对自己以往的“是非”做出客观的检别。从毛泽东的集体化,到后来的包产到户,他们知道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滋生的是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意识;产生的后果是——小面积的土地难以使用高机械化程度的生产工具,最终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白眉村人,好样的!他们又以按手印的方式重走集体路。这是他们痛定思痛后的明智选择。有人认为:“也许他们已经感到了单干的穷途末路,看到了集体道路的希望和曙光。就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白眉村这种做法的意义在于,积极探索敢为人先”。
网民[两手老茧乱弹琴]说得好极了:“新农村建设不是等来的,更不是靠政府靠上级靠社会资助盼来的,是靠广大农民自己动脑子想办法找门路、靠勤劳建设出来的。此路不通寻彼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与其在单干的道路上死守那二亩薄田,不如携起手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拳头的合力共同寻找致富路”。
在本网民看来,白眉村的意义更在于:她宣告了以分田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小岗模式的失败,她同全国若干个悄然兴起的“合作社”一起,撩剥了多年来披在小岗村身上的“创新”外衣,击破了少数改革精英的谎言。她们将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集体道路才是农村富裕的康庄大道。
一个伟人说过,一切真正伟大事件,大都要经历两次,只是——第一次是以闹剧形式出现,第二次才是正剧。两次按手印,第一次,第二次,正合这一“天机”。
2 回复:人民网强国论坛又一篇关于白眉村的文章
看来白眉很快就要成为“焦点”了。 这两天已经有三篇文章了。 都是从“高屋建瓴”的层次在讨论和鼓励,反对的还没看到。 我注意了值班的版主在“加星加肉”(强国论坛的专用语,我理解意味“观点性强,有现实意义,推荐阅读”)。
各方都会关注的。是好事,也是压力。想起了理晓农的话:现在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了。 白眉探索的毕竟是一条新路,完全靠自己自力更生的路。
: 红心化雨 2006-7-8 17:04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人民网强国论坛又一篇关于白眉村的文章
呵呵,好!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白眉村。
: 无声的惊雷 2006-7-8 17:34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人民网强国论坛又一篇关于白眉村的文章
现在关注白眉村太早了,毕竟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白眉村需要人才帮助!
: 理晓农 2006-7-10 20:54 回复此发言
白眉村回归集体化 建设共产主义新村
本文转自网易论坛: 2007-03-18
白眉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三穗县良上乡,地处山区,是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汉苗族混居。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单干并没有使这里富裕起来,反而越来越穷。公有制时代计划修建的公路搁浅,一些青壮年男女背景离乡到外面打工,收入微薄。如女子到城里当佣人(护工),一天24小时工作,月收入才300元左右。
穷则思变,苗族青年理晓农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收入较高的警官职业,毅然回乡,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反复研究和征求村民的意见,他们决心回归集体化的道路,以公有制为主体,建设共产主义新村。因为改革20多年,单干在他们那里没有出路。他们不能再等了。他们在艰难中起步,在人们疑惑的目光中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着,节假日也有人在工作。
他们需要正直善良人们的理解和帮助,他们那里山清水秀,没有污染,是片尚未开垦的世外桃园。土特产有三穗鸭、米酒、羊肉等,山泉甘甜,或许还有中草药材(他们自己认识不多)。他们暂时没有技术人员,村民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希望广大网友、专业技术人员,能帮助他们一下。他们目前准备建一个砖厂和煤厂,初步只需要6万元,但他们拿出来很困难。所以诸位如果能在技术、设备、生产等方面帮他们想些办法、出出主意,说不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好是先了解一些情况,能在政策、技术、市场、经营管理、资源开发、教育等方面给他们一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网友人才济济,内行人一、两句话或许就能管很大用处。
白眉村的实质问题在于探索一条中国部分地区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建设共产主义新村的尝试,这一点比较重要。如果成功,以点带面,对农民是件大好事。否则,全国贫困地区太多了,恐怕帮不过来。他们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后代,实行公有制,局部可能会借鉴南街村的经验,他们山里人的人品是非常可靠的。
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讲未尝不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机会,白眉村虽穷,却拥有部分可以开发的资源,那里的水质未必输于给茅台,山里还可能有草药,同时是难得的旅游福地(现在不污染的地方不多了。可喜的是,白眉村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双手已经修通了一条公路,可以与外界交流了。
网友评论:我到那里工作过,其实说真的,贵州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村,像这样的村多着去了,不过我非常感谢理晓农,是他让社会了解了,贵州.
网友评论:支持白眉村
网友评论:南街村当年也是这样,由五保户军烈属按手印权属归集体,才有走上幸福路的。
白眉村的意义
[ 原创 ] [2006-07-07 15:42:12 | 无声的惊雷]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我是从强国论坛上看到有关白眉村及其贴吧的。
今天我去了该吧,粗略地浏览了几个贴子,也初步对白眉村对白眉村吧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谈点个人浅见。 白眉村是一个地处穷乡僻壤的少数民族村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同全国大部分农村一样没能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这里不说大家心中自明,不是白眉村们的村民不勤劳,也不单单资源环境的问题,这里面有个农村体制的问题。笔者曾在强坛发过一贴,题目是“集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贴中指出,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特定时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土地)分配的相对平等,但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滋生的是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意识;产生的后果是小面积的土地难以使用高机械化程度的生产工具,势必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关于这一点,其实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难得的是理晓农这样的实践者。 理晓农是好样的!能够自动放弃在县城当公安的优越工作而积极投身火热的农村一线,说明他有胆识有见地有魄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个理晓农似的乡镇领导、村级干部和新型农民,他们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新农村建设到底路在何方?在现实中在网络上见仁见智,讨论一直在继续、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有人推崇小岗村,宣扬农村土地私有化;有人弘扬南街精神,指出集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讨论和争论说明了一个问题: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农村体制已经到了转型的风口浪尖。就在这当口,出现了一个理晓农,出现了一个白眉村,于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白眉村在总结了自身近三十年来的经验之后,村民们又以按手印的方式重走集体路,是痛定思痛后的明智选择,也许他们已经感到了单干的穷途末路,看到了集体道路的希望和曙光。就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白眉村这种做法的意义在于,积极探索敢为人先。新农村建设不是等来的,更不是靠政府靠上级靠社会资助盼来的,是靠广大农民自己动脑子想办法找门路、靠勤劳建设出来的。此路不通寻彼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与其在单干的道路上死守那二亩薄田,不如携起手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拳头的合力共同寻找致富路。白眉村的意义更在于,她至少在一个村落(甚至一个地区)宣告了分田到户农民单干模式的失败,她以无声的行动,回击并戳穿了那些推崇小岗经验的主流精英的谎言,并将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集体道路才是农村富裕的康庄大道,来证明只有毛泽东思想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有理由相信,白眉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