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央行应果断而快乐的加息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加息?还是不加息?这是一个问题。

  

  似乎应该没有比中国高层更纠结的了,相信支持加息或者反对加息的都有更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6月CPI很多专家估计应该破6,加息似乎是水到渠成的。而经济似乎不太好,股市每况愈下,再紧缩好像也没道理,况且,近期国际商品市场大幅下跌,又让人看到了关住通胀这只老虎的希望。

  

  但这也许只是幻觉,因为市场只是对中国紧缩有了预期,一旦中国犹豫,国际炒家或许又兴风作浪,复性反弹随时可能发生,前功尽弃,滞涨继续。

  

  滞涨有什么好?首先是补贴资源型国家,而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其次是解决就业问题,无论对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但中国似乎已经发生民工荒了;在泡沫中狂欢,所有企业都可以过得很舒服,但不利于结构改革;有利于欧美国债发行,因为在高位购进资源并不明智。

  

  综上所述,滞涨对中国弊大于利。

  

  中国一直在紧缩,已经N次提准,四次加息,似乎收效甚微。所以有人认为这是输入型通胀,并举例巴西、印度那般紧缩,也无效果。

  

  但我们必须明白,前期物价上涨的合理性:农产品减产、北非战火以及中国因素。尤其是中国因素,历来是炒家最关心的,而我们以前的紧缩过于谨慎,缺乏决心,给了炒家可乘之机。美国就说,通货膨胀对美国是有利的,谁叫他们是最大农产品出口国呢。

  

  有人问:现在中国粮食丰收,国际农产品也供求改善,是否有必要继续紧缩?

  

  当然有。并且十分必要,“宜将剩勇追余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理由如下:

  

  自次贷危机以来,各国相继宽松,中国更是推出了四万亿的计划,但依然收效甚微。何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什么?

  

  根本问题在于南北失衡。如中美如此巨大的国民收入差距是很不公平的。

  

  如何解决失衡?

  

  一是本币升值,二是薪酬上涨。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要求薪酬与GDP同步,本币升值可以控制在2%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实体经济不受太大冲击,又能缩小南北失衡。这样,十年后,中美国民收入差距将由目前的约1:10提高到约1:5,比较优势依然明显。

  

  至于不能承受这个幅度(本币升值和薪酬上涨)的企业,说明其竞争力有限,不值得保护。任何变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建立在高流动性上的增长没多大价值。

  

  对比中美两国物价,人民币似乎没有升值的基础,因为购买力弱势明显。但若不想成为永远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就必须升值,不然中美收入差距会越拉越大。

  

  美国是绝不愿意降低国民生活水平的,否则谁也别想当选总统。但其经济增长乏力,就只能靠购买力的提升来完成愿望了,这将使物价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中国的本币升值与薪酬上涨又必将传到过去,最终受伤的只能是资源价格。

  

  但也很可能是人民币的狂贬,国民收入大降。

  

  为防止发生这种悲剧,中国的物价必须降!降!降!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等综合实力必须提升!提升!最终实现效益(投资回率)的提升!

  

  未来20年,是中国最困难的20年。人口红利消失,逐步进入老年化。但由于起点低,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挪移,20年后,若能将中美人均收入缩小到1:3就是胜利,伟大的胜利。再以后,就是中国的时代了。

  

  目前欧美流动性已到极致,而增长乏力。中国的减速很可能带来世界性萧条。但这不是末日,而是机会----结构调整的机会,外汇储备抄底资源的机会。

  

  这种可能性高于50%,因为各国政府救市弹药基本用尽。中国与其苦苦挣扎,不如顺势下砸,过紧日子中国有的是经验。即便欧美不甘心这样,也没什么办法----弹药用尽,中国对此却有主动权。

  

  为防止美国流氓的QE3,中国应该首先压缩所有政府投资。即使GDP因此只增长5%甚至更低,也是值得的,因为政府投资效益低,在现资源价格时大干快上也不经济;而民众不会不满意,因为物价必然会跌,生活压力会大大降低。

  

  然后是加息。加息的底气是相信欧美不可能永远零利率。为什么是加息,而不是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对中小企业太不公平,而中小企业注定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现在不必再担心热钱涌入推高泡沫,基本面已经改变了。推高股票国资应果断变现,未来养老缺口大着呢;推高房产就果断卖房卖地,正好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农产品就更别担心,又是丰收年,全球复耕面积也大。还可以乾坤大挪移,欧元换美元,多少都不怕!欧元先天不足,而美国是最不受汇率影响的经济。

  

  中国的未来注定是光明的。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标签:中国   加息   升值   资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