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不如说是金融资本自作孽不可活
与其说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不如说是金融资本自作孽不可活
冷眼向洋看五洲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的严酷现实:“中国的房地产阶级在用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用房地产分裂中国社会,用房地产瓦解中国政府,用房地产制造政府与人民的对抗,用房地产制造中央与地方的对抗,用房地产制造金融危机,用房地产制造经济崩溃,用房地产搞垮中国。它是一个只掠夺财富不创造财富、对中国社会只有破坏作用没有建设作用的极其腐朽、极其野蛮、极其反动的当代封建恶霸地主阶级。”黎阳最近总结的一个结论把这种绑架的事实和严酷性阐述到家了。
然而,我认为尽管这种绑架的事实与危害已快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关注这方面的仁人学者,不是全部的路人)。但这一事实仍然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我以为“极其腐朽、极其野蛮、极其反动的当代封建恶霸地主阶级”还够不上祸首,祸首应另有其人。
朗闲平最近的讲座自创了一个新的概念—虚靡资金,但遗憾的是他却避重就轻地把祸首归罪于腐败,腐败当然是祸害之一,但仍够不上祸首。本来虚靡资金概念的提出已接近暴露罪魁了,却不知怎地有转向了腐败这一从犯。
何新很早(1998)就有这样的洞若观火:“到1992年以后,中国资本的主导形态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而由产业领域拓展到金融领域。从而达到了市场资本生产关系的最高级形态,即以金融资本为经济主导形态的金融资本主义形态。(应当说明,本文使用"经济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是以之作为一个经济术语而不是意识形态术语。不包涵政治性的批评涵义。)
由产业资本主导转为金融资本主导的经济运动,这一转化,首先是由1992-1994年全国范围的房地产开发效促发的。
房地产热的实质是金融投机。房地产开发的一般模式是:一块土地,由地方政府批给某人或某公司。某人或某公司即以此土地为抵押取得国家银行贷款。这笔贷款因而被用于投资(开发建设)以及高额消费。当贷款因房屋销售困难而无法被偿还时,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即作为抵押物而转到银行名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 这块土地本来是国家所有的,但最终又通过银行回到国家手中。这似乎是一个魔术,当这同一块土地由国家(抽象意义的)转手到国家银行名下时,这块土地成为下金蛋的鹅,为土地批租者、征地者、银行创造了巨大经济收益(实质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地租)。(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土地统一地产的分割、私有化也由此实现。(只要银行再将作为被抵押物取得的各地地产予以公开招标拍卖,这些土地即可通过货币化而过渡到实际的私有化)。
另一方面,如果这块房地产上的投资能够实施完成,那么银行虽能收回投资,但这块国有地土也通过其建筑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让而被私有化。国家银行的巨额货币资本,在1992年后正是通过房地产开发这一媒介,即通过对国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有价转让,而导致资本性地租及级差地租的形成。在金融业提供过剩资本的媒介下,这种地租以房地产投资的高额回报形态实现,并迅速转入开发商手中。通过土地的非国有化运动(批租热的实质),导致房地产投资热。然而,又正是房地产开发业所产生的这种高利润(实质是地租),刺激了1993一1995年中国经济的繁荣。
在中国已初具了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条件下,这种实质是土地租金而表现为房地产投资高回报率的经济机制,自动吸引拥有过剩资金而寻求赢利出路的各级政府部门,包括国有企业,将其拥有的资金投入沿海及各地开发区,因此而促成了1993-1995年间中国以房地产热为动力的经济繁荣。
应指出,1992年以后以房地产开发为中心的金融投机狂潮,也是在国际金融资本的诱导及推动下发生的。最近十年以来,国际资金市场,由于实业投资不景气,而呈现巨额金融资本过剩。一部分过剩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业。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另一种政策选择是利用中国自身的廉价劳力优势,向世界市场寻求外向化发展和全方位开拓。然而由于房地产热及由此刺激起来的国内需求迅速膨胀,吸纳了大量国内资金及资源,使中国经济再度转为内需主导,从而诱发了1994-1996年的高速通货膨胀。这种高通货膨胀率发生的根源,是泡沫经济。”
“极其腐朽、极其野蛮、极其反动的当代封建恶霸地主阶级”还够不上祸首的原因到这里就很明了了,因为房地产离不开银行。卖房子的靠银行贷款,买房子的也靠银行贷款。卖房子的垮了银行要赔,买房子的垮了银行也要赔。房地产越热,意味着房地产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越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大,房地产占有的银行资金越多,银行相应的风险也越大。一旦出事,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导致金融危机的后果越严重。美国最近的次贷危机做了最好的注脚。
所以金融资本堕落到朗闲平的虚靡资金形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尽管腐败和当代地主阶级也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但尚不够罪魁的资格。虚靡资金的金融资本这个庆父不死,恐怕房地产的这个鲁难会不已啊!
但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金融资本虚靡也好,不虚靡也罢,如果脱离了实业,进而也就脱离了劳动,而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实业愈少,劳动价值愈少,剩余价值岂能愈多吗?劳动皮之不存,资本毛将附焉?此所谓金融资本自作孽者也!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