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晚年错误”学术考证?(之一,序)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毛泽东“晚年错误”学术考证?

(之一,序)

剑云拨雾

“毛泽东晚年是否犯了错误?”——对这样以及类似的问题我不感兴趣。因为“晚年错误”已经写入“正史”,是“铁案”了。而且已经编入中小学生教材,已经给那些幼小稚嫩的心灵,潜移默化嵌入了一个“晚年错误”的符号。

我感兴趣的是“犯错误”的时间问题,就是毛泽东到底是“晚年犯了错误”?还是“从青年就犯了错误”?抑或“错误贯穿他的终生”?因为象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此巨大的“错误”,不可能象一个小错误,小过失,突然说犯就犯了,太突兀。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这才符合事物发展演变规律吗。

我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学术问题”来考证。“学术”问题的结论,是需要洞微烛幽,详实的资料和史料的,拍脑袋,信口雌黄,是学术的大忌和死敌。

“晚年糊涂了,所以就犯错误了”,这种简单逻辑,对于那些无知懵懂幼小稚嫩的心灵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因为在这些孩子心目中,他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就是一些这个样子的“老糊涂”。他们很自然地,把毛泽东理解为一个“晚年犯错误的老糊涂”。

但对一个有了阅历的成年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却是完全相反的概念。父母和老祖宗的话,通常都是饱经沧桑后大彻大悟的至理名言。因为通常人到了晚年,除了偶而对一些小事糊涂唠叨外,对大事情,对社会规律人生的意义,头脑反而会非常洞明清晰。而青年人恰恰相反,小事清楚,大事糊涂。——故孔子云:“六十耳顺”“七十不逾矩”。年轻人因为阅历不足,容易犯错误,老年人不犯或很少犯错误,才是至理。所以,大多数中国的高层领导人,多处于“六十耳顺”“七十不逾矩”的阶段,是有道理的。邓小平先生70多岁才出山,90多岁还南巡,也没有糊涂。唯独毛主席70岁怎么就糊涂了?

这种把错误与年龄这两个毫无必然联系的的事情,简单地,似是而非地联系起来,表面顺理成章,秘而不宣,实则荒诞不经。我忽然想起了“含沙射影”这个典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读史》诗:“含沙射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这源于一个传说。古时候水里有一种鬼魅,当它在水面时,如果听见有人的脚步声走近,就会用嘴含着细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喷射,人体或人影被射中后,就会生病不起。

强大的苏联,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复辟了,这件事情对以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理想的毛主席刺激很大。毛泽东在1965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领导人,领导集团很重要,许多事情都是这样,领导人变了,整个国家就会改变颜色。我们的党里、政府里、军队里混进了赫鲁晓夫一样的人物。他们就睡在我们的身边。

“晚年错误”的一个基本逻辑就在此,编造这一逻辑的人,说人晚年容易猜忌多疑,而毛泽东也无法避免这一点,所以他无端地怀疑“XxxXXx等老革命是中国的赫鲁晓夫。”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因为“精深”,所以就很少人能由博而约,悟道企及精髓的殿堂。而毛泽东恰恰就是这很少人之一的圣者巅峰,他窥见了“天生一个仙人洞”,那险峰上众生跳出周期律轮回的“无限风光”,他人生大惊喜的同时也陷入了千年大孤独!因为“博大”,象一所庞大深幽的老宅子,所以也就更容易藏垢纳污,而这些平庸的编造者恰恰就脑子里就塞满了各种传统文化糟粕。臆测者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用“走兽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来妄臆毛主席。而传统文化糟粕也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可信社会基础,很多年青人或平庸者很容易地按照常理推绎,相信了他们的“莫须有”。

——回到今天中国以及世界封建资本主义全球化肆虐掠夺,人民权力被剥夺,广大普通民众原来享有的各项福利被取消,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成为沉重负担;政治腐败黑暗;经济畸形,贫富悬殊,底层民众生存状况悲惨;民族工业、农业破产,金融利益被出卖,奴工、童工;工农和学生失业、失地、失学情况严重;生态失衡,人民饱受环境破坏之苦;文化氛围邪恶,社会风气糜烂,社会道德堕落;维系社会团结、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被摧毁,国家意志、民族意志、集体意志瓦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高度紧张;科研、学术、教育变成争名谋利工具,体制扭曲,性质蜕变,科技落后、文明退步;黄赌毒黑横行,刑事犯罪高企,治安状况恶劣,社会动荡,外交软弱,国家统一堪忧。人类重新陷入轮回泥潭的残酷现实。

任何一个脑子没有坏掉的人,都能判断出毛泽东到底是“晚年猜忌多疑”?还是高瞻远瞩,洞微烛幽,纵贯古今中外,穿越千年?………!

标签:错误   晚年   一个   毛泽东   社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