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影响毛泽东一生的一件事
影响毛泽东一生的一件事
……这时,湖南发生了一件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在我读书的那个小学堂旁边,我们学生看到许多豆商从长沙回来。我们问他们为什么都离开长沙。他们告诉我们城里闹了大乱子。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掉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摘自《西行漫记》)
据毛泽东回忆,这件事在他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大多数同学都同情这些“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而少年毛泽东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他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他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毛泽东深感不平。
这就是少年毛泽东与同时代的学友们的不同之处,心里装着老百姓,象装着他的家人一样。这次“群体事件”影响了他的一生,最终促使他投入了革命。……我有时想,现在那么多群体事件,如果老人家在,一定会说那些“过激”的群众干得好,而且一定不会轻饶当事的那些狗官的。可转念一想,如果老人家在世,那些群体事件还会出现吗?好啦,不说这个,我们来评评这起事件中的三位官员吧,逢君恶以为,他们很典型,很具有标本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三个代表。
老抚台:典型的官场“不作为”的代表。乍一看,这位“总是吃得饱饱的”、责问老百姓为什么没有饭吃的抚台,一定是个饱食终日,不深入群众,不解民间疾苦的昏官,与那个发出“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之问的傻皇帝和建言百姓“吃不起猪肉可以吃牛肉”的鸟精英,应该是一路货色。其实不然,这位,比他们要坏得多,皇帝和精英是无知,他是无良知。他对饥民代表团说的阴阳怪气的话,是在讽刺、责备老百姓游手好闲,不安分守己好好工作,只知道拖累和讹诈政府。混到没饭吃的地步,纯属活该。而后来这些人的造反,也似乎印证了他的判断的正确:这些所谓弱势群体,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流氓无产者”(本论坛某右派网友语)。大家看,从他的身上,是不是能看到当今一此地方官员的影子?――自己吃人饭不干人事,反倒打一耙,派老百姓一身不是?
布政使:典型的想“有所为”但“政治上不成熟”的代表。不管这位兄台是不是身体里流淌了亲民的血液,是不是真的“情为民所系”,这一次确实是良心发现,想干点人事,帮助帮助灾民的,可他做梦也没想到,一片好心换来的竟是圣上的责备,说他同暴民勾结!这罪名可够大了,被革了职,算照顾他,怪只怪,这为兄台政治上太不成熟,太感情用事。诚然,皇上是圣明的,是体恤黎民百姓的,可是,对于闹事的百姓,他还会体恤么?好家伙,都公然造反,围攻政府了,你还采取绥靖政策,骑着大马到处吆喝,扬言要安抚和援助他们,这不是在助长他们的气焰,让他们意识到“造反有理”,下次该反还得反么?傻兄弟呀,这种傻事,如何做得。就算你不在乎名利,只一心一意权为民所谋,也得先保住你的官位呀,官都丢了,你还谋个鬼呀。正常程序是,按兵不动,一面向上级请示,汇报,一面通过媒体宣传,局面已基本得到控制,目前饥民情绪稳定云云,待上面定了调子再行动。
新抚台:典型的硬汉形象,敢想敢干敢作敢当,能于荆棘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他采取高压政策,砍了许多闹事者的脑袋,还将其挂在旗杆上示众,极大地震慑了刁民,暂时地、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当然啦,现在这种作法是行不通了,想这位仁兄如果活到今天,处理这种群体事件,依然会逮捕许多人,但绝不敢高调宣扬的。这里顺便说两句题外话:两个多月前在广西苍梧曾经发生一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群体事件,当时逢君恶写过一篇帖子评析,后来,一位网友在QQ上加我,声称她是当地人。我就加了她,她说她是看到那个帖子才加我的,她告诉我,那次事件,她的母亲被警方带走了。她很着急,问我,你们在人民网写的那些东西,能影响政府么?能救我妈妈吗?我说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我尽管身微言轻,也会尽力为你呼吁,请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你妈妈的详细情况写出来发给我,她说好,回头整理下发给你,可后来她变卦了,给我留言,大意是:我决定不写了,恐非但于事无补,倒害了我妈妈。我看了留言,只有叹息的份儿,之后好长时间没再和她联系,直到前不久上QQ,见她在线,经询问,才得知她的妈妈至今依然没有放出来,而且关押在什么地方也一直不知道!我问她,你妈妈失踪这么久了依然下落不明,你还有闲心上网?她说,有什么办法呢,日子总要过下去呀!我再次请求她把当时的详细情况告诉我,有可能的话我替她呼吁,她说有用吗?你能说服我这样做吗?那悲愤、绝望的口气,令我心酸不已……逢君恶就不明白,她的妈妈,一个女人家,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到现在还不放出来?当地政府是不是在搞秋后算帐?这样处理群体事件,只能更加激化矛盾啊!!!这样的事,不知道中央知道不知道?)。在公开场合,顶多也就夺夺bi啦,骂两句hundan啦而已。
……这时,湖南发生了一件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在我读书的那个小学堂旁边,我们学生看到许多豆商从长沙回来。我们问他们为什么都离开长沙。他们告诉我们城里闹了大乱子。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济。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掉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摘自《西行漫记》)
据毛泽东回忆,这件事在他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大多数同学都同情这些“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而少年毛泽东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他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他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毛泽东深感不平。
这就是少年毛泽东与同时代的学友们的不同之处,心里装着老百姓,象装着他的家人一样。这次“群体事件”影响了他的一生,最终促使他投入了革命。……我有时想,现在那么多群体事件,如果老人家在,一定会说那些“过激”的群众干得好,而且一定不会轻饶当事的那些狗官的。可转念一想,如果老人家在世,那些群体事件还会出现吗?好啦,不说这个,我们来评评这起事件中的三位官员吧,逢君恶以为,他们很典型,很具有标本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三个代表。
老抚台:典型的官场“不作为”的代表。乍一看,这位“总是吃得饱饱的”、责问老百姓为什么没有饭吃的抚台,一定是个饱食终日,不深入群众,不解民间疾苦的昏官,与那个发出“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之问的傻皇帝和建言百姓“吃不起猪肉可以吃牛肉”的鸟精英,应该是一路货色。其实不然,这位,比他们要坏得多,皇帝和精英是无知,他是无良知。他对饥民代表团说的阴阳怪气的话,是在讽刺、责备老百姓游手好闲,不安分守己好好工作,只知道拖累和讹诈政府。混到没饭吃的地步,纯属活该。而后来这些人的造反,也似乎印证了他的判断的正确:这些所谓弱势群体,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流氓无产者”(本论坛某右派网友语)。大家看,从他的身上,是不是能看到当今一此地方官员的影子?――自己吃人饭不干人事,反倒打一耙,派老百姓一身不是?
布政使:典型的想“有所为”但“政治上不成熟”的代表。不管这位兄台是不是身体里流淌了亲民的血液,是不是真的“情为民所系”,这一次确实是良心发现,想干点人事,帮助帮助灾民的,可他做梦也没想到,一片好心换来的竟是圣上的责备,说他同暴民勾结!这罪名可够大了,被革了职,算照顾他,怪只怪,这为兄台政治上太不成熟,太感情用事。诚然,皇上是圣明的,是体恤黎民百姓的,可是,对于闹事的百姓,他还会体恤么?好家伙,都公然造反,围攻政府了,你还采取绥靖政策,骑着大马到处吆喝,扬言要安抚和援助他们,这不是在助长他们的气焰,让他们意识到“造反有理”,下次该反还得反么?傻兄弟呀,这种傻事,如何做得。就算你不在乎名利,只一心一意权为民所谋,也得先保住你的官位呀,官都丢了,你还谋个鬼呀。正常程序是,按兵不动,一面向上级请示,汇报,一面通过媒体宣传,局面已基本得到控制,目前饥民情绪稳定云云,待上面定了调子再行动。
新抚台:典型的硬汉形象,敢想敢干敢作敢当,能于荆棘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他采取高压政策,砍了许多闹事者的脑袋,还将其挂在旗杆上示众,极大地震慑了刁民,暂时地、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当然啦,现在这种作法是行不通了,想这位仁兄如果活到今天,处理这种群体事件,依然会逮捕许多人,但绝不敢高调宣扬的。这里顺便说两句题外话:两个多月前在广西苍梧曾经发生一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群体事件,当时逢君恶写过一篇帖子评析,后来,一位网友在QQ上加我,声称她是当地人。我就加了她,她说她是看到那个帖子才加我的,她告诉我,那次事件,她的母亲被警方带走了。她很着急,问我,你们在人民网写的那些东西,能影响政府么?能救我妈妈吗?我说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我尽管身微言轻,也会尽力为你呼吁,请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你妈妈的详细情况写出来发给我,她说好,回头整理下发给你,可后来她变卦了,给我留言,大意是:我决定不写了,恐非但于事无补,倒害了我妈妈。我看了留言,只有叹息的份儿,之后好长时间没再和她联系,直到前不久上QQ,见她在线,经询问,才得知她的妈妈至今依然没有放出来,而且关押在什么地方也一直不知道!我问她,你妈妈失踪这么久了依然下落不明,你还有闲心上网?她说,有什么办法呢,日子总要过下去呀!我再次请求她把当时的详细情况告诉我,有可能的话我替她呼吁,她说有用吗?你能说服我这样做吗?那悲愤、绝望的口气,令我心酸不已……逢君恶就不明白,她的妈妈,一个女人家,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到现在还不放出来?当地政府是不是在搞秋后算帐?这样处理群体事件,只能更加激化矛盾啊!!!这样的事,不知道中央知道不知道?)。在公开场合,顶多也就夺夺bi啦,骂两句hundan啦而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