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于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恶化,我国旱、涝、高温灾害频发。而管理者治理思想守旧,缺乏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气魄,形而上学严重,机会主义猖獗的状况不可能使灾害得到根本治理。
一、基本建设中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
1、为什么人的立场问题。
基建为什么人的问题贯穿古今。封建统治者修长城,修运河,修颐和园都为自己吃喝玩乐,或者仅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不想花点钱为民造福。今天当官的资产阶级为自己过得舒服,为他们的表面政绩很舍得花钱,在教育、医疗、水利等方面为民造福却非常吝啬。深圳认为某地房屋规划稍不满意,一炸就是100多栋,一拆一建浪费了多少亿?仅仅这一项如果节约下来,可以重建多少农村危房小学,可以多修多少水利工程?我所在的省会城市,这些年内,省、市、区政府或党委的办公楼纷纷迁往僻静新址新建,成为旅游参观一景。当官的避开污染和闹市寻安闲,老百姓求官办事却更困难。不知道当官的一毁、一建这些工程时第一位想的是什么?几百年前的老式建筑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还在使用,为什么我们省国民党建的完好省政府大楼那么轻易被毁而不用?为什么60-70年代才建的省政府大院又要新迁?为什么县级机关大门比国务院,中央各部更威严,更讲究。按照某些人的作风,中南海的旧式建筑,他们早就嫌弃了。为什么水利建设面貌停滞不前,最根本的原因在此。
2、观点方法问题。无产阶级的气魄与小生产眼界的斗争;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与无视群众的资产阶级观念的斗争。
为什么毛主席在财力、技术那么困难的建国初期组织了那么多气魄宏大,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林县干部和群众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强的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为什么有敢在漳河提水,在悬岩上修渠的想象力和气魄,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固守小生产心理,连动员、组织群众维护好毛泽东时代水利工程的胆子和能力都没有。这完全是不同阶级世界观,以及同人民群众的不同关系所决定的。
二、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随着历史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治理、控制水害,变水害为水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在不断进步。现在应当由局限于单条河流、单个流域的疏堵治理,发展到各流域之间横向调节,全国一盘棋的大水网建设的新水平。
1、上游力争多蓄水,涵养水源。
上游不仅要保护好森林,还要多修水库、塘坝,涵养水源。一条河,一个地方,水总有丰有枯,无论从航运、发电、灌溉说,都必须蓄丰济枯。多蓄水,才能多利用水。
2、横向连通,旱涝同治,互相调剂,充分利用水源。
如果我们治水还停留在鲧和禹的水平,只着眼于单条河流的疏堵,丰水期担心洪灾,有塘坝水库也不敢蓄水,结果是水库等于白修,一旦旱情发生,依然无水可用。这些年的教训是:气象恶化,严重的旱涝并存,甲地水多成灾,乙地水少成害。我们必须改变思路,化害为利,以洪救旱。将各个河流各个水系横向沟通,互相调节丰歉。去年重庆大旱,湖南大遭水灾;今年重庆大遭水害,湖南特别是湘东久旱无雨。我想湖南与四川相邻,两地在龙山一带早有水系相通。为何不能像红旗渠那样互通水渠,互相调剂。两千多年前能修几千里的南北大运河,今天我们连川湘水渠都修不成?水库、河流一旦横向连通,水库的蓄水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多余的水可以横向向旱区输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雨水来了,害怕库容太满,白白将水放掉。
3、水利、水运并举,水陆并举,节约、高效。
我想渠道完全可以依山傍势,不避弯曲,水平修建,双向流通,并可设增速装置。水渠在大部分地方可以修成上层为公路,下面为渠道。不但可以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还可以发展水陆交通。这与当前高速公路大量占用农地,效益单调,伤害农业形成鲜明对比。湖南可以将东、南、西向山区各河道上游连通,还可以在下游东西横向连通。如将现在的长常公路改成东西向渠道加公路,为加快下游东西方向的水量调剂服务。
4、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不仅湖南、四川,不仅现在的南水北调,国家应当将全国各个可能和有必要连接起来的水网都连接起来,全国一盘棋,加强统一调度,使我国抵抗水旱灾害的能力,水的利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