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一再强调,不论在第一还是第二部门,工人的劳动只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必要劳动形成工人工资,剩余劳动形成资本家的利润,两种劳动即可以用劳动时间表示,也可以用货币量表示,还可以用产品量表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都用货币量表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使用价值是社会的生产目的,因此,应该用实际产品来表示。我们的问题就是,剩余产品会被怎样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M是资本家的利润,如果他要扩大生产规模,就会把M的一部分重新转化为生产资料。可他作为有生命的人也需要消费,但是,资本家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活命,除了物质方面的消费资料以外,他还需要用于精神方面的消费资料,这包括进高档酒楼,旅游,戏剧院,各种社交聚会,雇佣仆人等等。在资本家进行这类消费活动的时候,他不是以资本家的身份,而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的,这种消费不会给他带来利润,只会减少他的财富,但是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做人的快乐。
所以,资本家要想享受做人的快乐,他就必须破费,这些费用从M中扣除后,进入各种服务机构,形成服务业资本家的利润和工人的工资。因此,服务业并没有生产什么,该业的全部收入来源于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现在很清楚了,现代的第三产业并不是经济学中的产业,因为没有产品被生产出来,而真实的产品才是价值的承担者。所以第三产业没有生产出价值,如果说第三产业有利润和工资,那么这种利润和工资并非由第三产业的工人创造出,而是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分割。
由此可见,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工人,不仅养活了自己和两类的资本家,还养活了第三产业的全部人员,其中既包括资本家,也包括雇佣工人。诚然,该产业的雇佣工人也在劳动,但是他没有给社会提供一个交换物,因此这种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没创造一分价值。
人要健康的生活,就需要每天洗脸刷牙,同样,对于社会整体来说,一定量的服务人员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由于服务性劳动不是生产劳动。这种劳动量就应该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类,增大这类劳动就是对劳动的浪费,因为劳动的现实目的就是增加现实财富。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发达恰好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并不是增加现实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而生产。第三产业越发达,就越能说明对劳动的浪费,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趋于没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