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皇甫平先生再出马,回答网民的几个问题
最近,有网友转贴了皇甫平先生“改革不可动摇”的文章。笔者认为这位先生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精神值得赞扬,但遗憾的是他闭口不谈“如何改革”的问题。据说他曾任某大报的副总编,按说“大笔杆子”写文章功底显现在“所以然”上,或许他压根不愿讲道理,直表现得盛气凌人,容不得半点不同声音。本人感到他的文章必然漏洞百出,留下不少疑问。
——历史又到了什么“拐点”?皇甫平先生说:“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内矛盾凸显期与国外摩擦多发期的交织,社会上出现一股新的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我们不明白:中国又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性拐点?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从何谈起?大家有目共睹,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几乎都在重申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继续改革开放,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很好地坚持了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一问题上,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以胡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所作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自主创新型社会”等等一系列决策,正在紧跟党中央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阔步前进。党中央坚持继续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变,而皇甫平先生所说的“中国又走到一个历史拐点”是什么意思?
——究竟是谁要“动摇改革”?近年来,确实社会上对改革议论较多,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网络媒体给群众带来了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信息时代的到来很难堵住群众的嘴,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群众议论改革,是对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不能理解,不再简单地为拥护改革高呼口号,而是理智地建议党和政府要总结改革经验、反思改革是否有失误的地方,积极探讨如何顺利推进改革开放的事业。若说有人要“动摇”改革,一方面,任何人不可能撼动党的既定政策,起不了大的风浪。另一方面,出现一点不同声音也不值得这样“乱打棍子”。其实,大多数群众关心改革,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议论改革甚至反一反那些“假改革、乱改革”没什么不好。应当相信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任何人不可能“动摇改革”,大多数人民群众是拥护改革的。面对群众对改革议论,我们相信:党和国家领导会有这种度量,在重大问题上要让群众说话的度量,包括善于听听不同声音甚至反对意见。皇甫平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不该表现得这样气量极其狭小,或许是多年耍笔杆子压根还没习染领导者的风度。
——假如改革有失误,还非得继续失误下去吗?皇甫平先生承认:改革中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事实上,中国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也不敢保证改革永远正确,更不能保证时时处处都正确。“改革”不是“正确”的代名词,更不是“永远正确”的化身。人们议论改革的声音强大了甚至不满意的声音多了,恰恰说明我们应该对改革总结一下了,需要反思一下了,看看是否有失误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错误;难道永远不去发现问题、查找失误,一味叫喊“改革”,带着问题继续制造新的问题吗?还非得继续失误下去吗?很明确,善于总结和发现改革中的问题,不是“动摇改革”,而是为了更加顺利推进改革。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得了病,治疗一段时间,病情不见好转反而症状更加明显。这个时候,医生就必须考虑是否“对症下药”的问题,而不是继续沿用老药方,否则病人迟早治死拉倒。在改革中面临新问题,我们不谈怎样继续改革,而是象皇甫平先生一样叫喊“只能用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又岂能解决问题?
——“南巡谈话”还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吗?通读皇甫平先生的文章,他发出“改革不可动摇”的叫喊,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在89年5月16日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从马克思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对不能要求马克思解决他去世之后一百年、两百年、上千年所产生的问题。”从这里,邓小平同志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发,这个启发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已经十多年了,他去世也马上10周年了。这十来年间,中国改革开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遇到哪些新问题?他全然不知。难道我们活着的人们,还要依靠他来解决今天的诸多的现实问题吗?我们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掌握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思维方法去操作改革,而不是动辄搬出邓小平有一个什么样的讲话!
正告皇甫平先生,当前我们必须探讨人民群众究竟期盼改革如何“改”的问题。借此机会,我不妨谈点关于如何继续改革的个人意见:
一、 必须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决不是唱高调的一句空话,要切实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指导改革前进的方向,一切改革举措都要真正经得起四项基本原则的检验。只有尊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历史和基础,才能确保改革不失方向。
二、 强化宏观控制,树牢全局观念。加强一切改革措施出台前的论证,权衡利弊、去伪存真,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为地域、行业自谋私利,不顾大局的所谓“改革”行为,要特别警惕和防止打着改革旗号,借公营私,窃取国家、集体资产的法人犯罪行为。
三、 立足现实,把目标集中到解决社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要注重研究实际问题,切实着眼和致力于解决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谈改革“对症下药”地去解决问题,照样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 防止崇洋和爬行主义。要真正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防止“拿来主义”的行为,尤其要切忌简单模仿和照搬。尽管这是个常识问题,但在今后的改革中,仍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