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们也要学会韬光养晦之术
自然界中,当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装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没想到动物的这些蒙骗把戏竟被我们人类采用了,古今学者将我们人类故意装疯卖傻和装死的行为美其名曰“韬光养晦”,这词儿当然比装死看起来雅观,听起来顺耳。
“韬光养晦”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意指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 有关“韬光养晦”最有名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骗城斩车胄”部分记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刘玄德以此计蒙骗了曹操之后,后来终于抓住机会异军突起,成为抗曹维汉骨干力量。其实,在刘玄德之前,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为避免庞涓加害,就曾装成疯癫,麻痹庞涓,再设法逃脱虎口。孙膑这种装疯卖傻法就是一种高明的韬光养晦术。为了发展中国经济,改变国际关系,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990年,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这在当时为恢复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实,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其它生物圈一样,一直都处在一种无序的竞争状态。为了维持生命,保持发展,获得优势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得像其它生物一样不断钻研和修习竞争技巧,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生存本领。不过,人与人之间在体力、智力、文化素质、能力及家庭背景上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悲惨场面——弱肉强食、贫富两极分化。当然,弱势群体也不会世世代代永远弱下去,他们中间也有个别能力和抱负非凡的人,会利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命运。但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改变命运的,故只能如行尸走肉般活着,过着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生活。
在这里,我们要弄清楚弱势群体这种忍辱负重、韬光养晦跟历史上英雄豪杰的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弱势群体这种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完全是被迫的无奈之举。为了苟延残喘,保全性命,弱势群体不能不扮演好顺民、良民、弱民和愚民这样的角色。不这样的话就可能被权贵豪族视为刁民、暴民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然后招来杀身之祸。熟悉社会历史或有生活经验的人一般都十分理解“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话的含义。他们知道权贵豪族跻身上流社会后,总是担心周围的人侵犯自己的既得利益、威胁自己的优势地位,故时常以疑虑的眼光打量周围,随时准备铲除那些蠢蠢欲动的异己。在这种情形下,为了不惹火烧身,弱势群体中绝大部分人只能选择韬光养晦。当然,也有个别生性耿直、不识好歹的年轻人不信邪,结果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侠士和英雄豪杰因为不肯韬光养晦,结果惨遭权臣暗算。而最近媒体报道的河南灵宝、四川、内蒙古三个省区几个懵懂青年,可以算得上新时期不懂韬光养晦之术的杰出代表。他们在网上发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个别地方政府领导的“光辉”形象,打乱了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在官场上谋取暴利、寻租权力的计划。对如此“胆大妄为”的危险青年,不严惩何以显示为官者的权威?所以,三个懵懂青年最终没有逃脱牢狱之灾。跟四川、内蒙古那两个青年比较,河南的王帅算是幸运的,关押八天,得到了七百多元钱的赔偿。我不知道中国其它省市是否还有类似的案例。倘若有的话,很希望网友们爆料出来。
诚然,仅仅关押几年,而不杀人灭口,这比历史上那些权臣做得仁慈多了,毕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领导啊,跟人民和正义隔得并不遥远。
为了确保自身安危,我不敢过多地评论地方领导,但就在这里搁笔的话,未免显得仓促。所以,我得把本文的标题再强调一下,在此,我要奉劝所有青年们,从即日起,你们要修身养性,在社会实践中好好学习韬光养晦之术。以后,不论身边和周围发生什么事,你们大家都要装瞎子、聋子、哑巴或者傻子、疯子。对了,要是你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幸遇到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一定要学会示弱、服从和献媚。要是遇到了不讲道理的对手对你实施突然性侵害,你们还得学会装死!
青年朋友们,爱国是无罪的,但我们必须学会使用韬光养晦的技巧来爱国,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