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辩证法哲理
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辩证法哲理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就曾号召大家象邓小平那样学习运用辩证法,按辩证法办事。毛泽东是公认的辩证法大师,从毛泽东既然点出邓小平的名字来看,毛泽东是很欣赏邓小平的。
对于人民事业,毛泽东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是波浪式起伏前进的,有上升期,也有下降期。显然,对于人民事业来说,在上升期,当然要积极奋力推进事业发展,而在下降期,则要注意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积蓄人民力量,耐心等待拐点的来临。
二战后,苏联的迅速复苏壮大,以及随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受挫于新中国手下,在这种形势下,世界显然处于共产主义上升期,处于有利于大力推进人民事业的历史时期。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欧美政策的调整,展现出新的经济活力,而中苏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开始突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形势开始发生转移,人民事业转入下降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形势下开始的,而这种形势必然要求中国不能取进攻态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西方是很落后的,这就决定毛泽东时代主要取积极的战略防御态势,而毛泽东时代中国进行了彻底工业化革命,中国的劣势得到基本改观,待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以具备能力采取与西方战略相持态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指示。这是完全符合战略相持时期的客观要求的。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崩溃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确是取进攻方式的。这也表明邓小平提出的策略是务实的。
再则,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一方以另一方为存在的条件。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就是当时主要的国际矛盾体现。但随着苏联东欧的崩溃,这就实际上表明,欧美的矛盾对立面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非常着急地要寻找树立新的矛盾对立面的。美国的首选对象当然是中国,但是中国不伸头,象一堆软棉花,打太极拳,美国这就用不上力了。
另外,以前由于苏联的威胁,欧洲一直臣服于美国之下,但是由于苏联的消失,欧美之间的矛盾开始突出出来,欧洲想更独立起来。鉴于此,中国此时有所作为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欧美矛盾,进一步推动分化瓦解欧美。而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则提供了良机,欧洲当然想能趁机把美国压下去。前不久法国宣布要重返北约,这个时机选的非常耐人寻味。当年美国处于强势时,法国选择退出北约;今天,在美国显露疲态时,法国又宣布重返北约。法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趁美国疲态,想重返北约为欧洲夺取更大权力,甚至发展到驱逐美国势力。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新的拐点来临,不仅宣告人民事业重新进入上升期,同时也宣告中国进入战略反攻时期。当然,在具体的反攻中,也不会那么盲目伸头的,具体操作上,比如利用欧美矛盾,顶出欧洲来伸头,这都是可操作的策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