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读《周恩来总理: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有感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引路人。

  这篇讲话现在读起来依然那么有力!他提出的群测群防的方针如果坚持不懈的话,可惜没有如果。他说:“我们要在地震问题上也放出异彩,不要像狗熊掰包[苞]谷,抓住又丢了,要作为事业抓一辈子”。

  1966年4月27日,周总理在中南海专门请李四光和翁文波来谈话,说我请你们来是要你们做地震预报,这是我给你们的任务。周总理给了李四光和翁文波地震预测的任务。他们二人一直到临终前都在努力做,令人感动。这两位前辈恰好代表了两类不同的流派,类似于股市上的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李老属于前者,翁老属于后者。

  李四光搞的地质力学和地应力,但可惜离世太早,未来得及在地震预报方面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应用成果。我是学地质的,知道他身后,他的学说也渐受冷落。

  翁文波院士搞的是信息预测,是和传统的统计预测不一样的。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这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成果,但是现在仍得不到重视,这很奇怪,成为非主流派,尽管他本人是资深望重的院士。但他倡议成立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集结了一批埋头苦干的人。本博龙小霞的就是用的翁文波创立的可公度信息预测方法。

  目前退休的耿庆国1972年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理论要点是: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汶川大地震再次证明了旱震理论是科学的,地震不是不可预测和预报的。这一基本知识应该宣传普及,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清楚。

  2008年4月26日和27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4月30日密件发出),而且,耿庆国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以上地震预报三要素:震级、地点、时间均已明确)。

  中央号召我们自主创新,但我们在地震预测方面的一些自主创新方法怎么那么像狗熊掰包[苞]谷,抓住又丢了呢?

标签:地震   预测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