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谈中国房价
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懂多少房地产行业知识,却班门弄斧地来谈论房价问题,本来是很心虚的,但当从网络上看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时,我终于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准备写点什么,从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的立场对这样一个热点发表一些浅薄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中国当前的房价是怎么形成的?我国经济学家们特别是非主流的经济学者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那就当前的高房价是泡沫经济的产物,是符号经济催生的虚拟数字效应;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的房价并不是实物经济的正常反映,而是产业投机造成的虚高,是与我国经济的真实水平相背离的。这种背离的背后就是一个房地产行业的暴利驱动力,该行业的领袖们为了获取其他行业难以获取的超级利润而上串下跳,一方面利用政府的政绩偏好争取大额贷款,将自身利益与政府特别是金融部门利益捆绑起来,另一方面制造社会舆论,利用喉舌优势诱使民众相信“住房供不应求,不会降价”,从而甘心去做“房奴”。可以说,他们的这种策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从2004年至今,政府和民众都是沿着这些房地产大亨们设计的圈子走路,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该行业已经制造了大量富豪,福布斯的排行名单足以说明问题;截至到当前,这种圈套似乎才露出了马脚。一句话,当前中国的市场房价是一种骗局的产物,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畸形儿,它既不能体现市场规律,也不能反映民本民生的政府执政理念,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社会综合现象。
其次,2008年多数大城市商品房交易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在哪里?2008年的股市房市形势双双下降,应验了一句古语:“物极必反”;股市暂且不论,房市却颇有转折意味:一向被视为原子化的中国民众何以能形成如此的默契,共同与房地产大亨抗衡与斗争呢?人算不如天算,这就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发挥所致了。中国民众的工资水平多少年不见显著增长,而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成本却不断攀升,如果这种差异能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适当的行业暴利与不公平分配制度尚且可以顽抗一段时间;但我们国内的一些大亨们与政府某些官员相互勾结,企图一夜暴富甚至一分钟暴富,这种贪婪的心理虽然得以施展,但同时也加快了潜在问题爆发的速度,当前的所谓“房市危机”就是这种爆发的集中体现。但仔细反思:这是危机吗?这只不过是社会对不正常经济现象的一种纠正罢了!但社会话语权并不在民众手上,这自然就被看做危机了。
再次,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式调查和关于是否“救市”争论正常吗?中央银行,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等部门到现在还是装糊涂,自欺欺人地进行所谓的“市场调查”,并说什么根据调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调控政策并决定“是否救市”。同时,一些部门领导不断约见房地产人士商讨“大计”,以共同应对当前的危局。这是正常现象吗?制造危机的主体再次联合应对危机,何等的可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还是这些所谓的内行人士垄断话语权,“救市”就是必然的选择,而且还会摆出很多貌似科学的理由来。以我们看来,不管是“调查”还是“开会”,当前的立场是错误的,仍旧一心一意地与房地产人士站在同一个阵营里,这必然导致他们继续偏听偏信,最后不仅不能缓解危机,反而加剧危机,只不过可能会将危机爆发的时间再退后一段时间罢了。如果这些大的方向问题不解决,而空谈什么微观经济问题,只能说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最后,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应该在哪里?面对当今形势,政府应该幡然悔悟,将下一步宏观调控和政策调整的立足点放在国民经济长远发展上面,主动去矫正市场经济必然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去恶化本来就已经出现的问题。克服集团利益趋向,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思考问题,我们眼前的危机是不难克服的;而反之,如果政府仍旧把房地产行业看做自己的财神爷,陷入眼前利益不能自拔,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更严重的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全民福利的整体性减少,即使一些既得利益者也难逃干系。
冷静面对,科学反思,勇担风险,这应该是一个大国政府具备的首要素质;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也算是一种普世的过滤吧。我们既然获取了本不该获得的那部分利润,那么将之拿出缓解当前危机,有何不可呢?况且这也有益于大亨们的长远经济利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