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不信“东”风唤不回(二)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1949年3月,春光明媚。23日上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率中共中央走在去北京的路上。那时的北京还不叫北京,叫北平。一年前,毛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再往上溯一年前,毛放弃延安,离开了生活十年的窑洞、杨家岭、宝塔山,开始在陕北转战。“不打败胡宗南,我就不离开陕北。”胡宗南被打败了,毛泽东可以离开陕北了。毛泽东挥手向前来送行的老乡招手致意,那一刻,毛泽东想得很多。他和战友们在那里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是那里的小米滋养了他们的生命,是那里的人民支持着中国解放事业。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人难舍难分。就要离开陕北了,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  

现在要离开西柏坡了。在去北京的一路上,毛泽东的心情也颇为复杂。临行之际,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回答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早就下定的决心。5年前,即1944年,在明亡三百年也是李自成攻进北京旋即败退北京三百年的祭日里,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三百年前,即公元1644年这一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 3月19日 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也就是在这一天,崇祯皇帝携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衣襟上写下遗诏,自缢于山亭。这位明朝末代皇帝临终时曾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他在遗诏中又是悔恨自己,又是怪罪群臣,凄凄惨惨地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4月,明王朝驻防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白成亲率20万军迎击,因战斗失利,退出北京,败走西安。5月,清兵入京。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李自成自崇祯2年在金县杀死县官、将官起事,与官兵辗转周旋,时胜时败,十六七年间历经危难,他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几乎成就了他的大顺朝统治的伟业。而进京短短40天后,他却败走西安,次年在湖北 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牺牲。这实是历史的大憾。他功败垂成,大事毁于一旦,归根到底一句话:败就败在起义军的一些首领因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军纪败坏;再加上一条:内部宗派斗争,导致“群贼解体”。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3月10日 脱稿, 3月19日 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后来又在延安《解放日报》转载,各解放区还印了单行本,反响极大。郭沫若在文中指出,这是明末农民革命的“一场大悲剧”,起义军首领们进京后,“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善于从中国历史吸取经验教训的毛泽东立刻认识到此文的价值、重要性,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了整风运动的文件,于 4月12日 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和 5月20日 在中央党校所作的讲演《学习和时局》中特别谈及此文,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正是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毛泽东在全国胜利前夕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做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一些共产党人”,“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是惊人的不相似。在大渡河没做第二个石达开,在北京要做第二个李自成吗?这是毛泽东不能不考虑的。  

 1949年10月1日 ,秋高气爽。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就在这一天获得了解放。二十八门礼炮隆隆作响,震惊了世界。毛泽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海潮般的欢呼声阵阵涌来,一浪高过一浪,“万岁,万岁,万万岁” 的口号似乎也不能表达出翻身得解放了的穷苦百姓的内心的真诚。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挥手致意。他想起了“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想起了“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想起了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想起了三十年前自己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小伙子,想起了牺牲了的自己的五位亲人,那时他老人家还没有想到三年后自己的亲生儿子饱受战乱之苦的亲生儿子会牺牲在朝鲜战场!老人家落泪了!在走向井冈山的艰苦岁月,老人家没有落泪;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岁月,老人家没有落泪;在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老人家也没有落泪。这一次,禁不住潸潸然而泪涔涔了。  

而在海峡的那一边,孤零零的一小岛子上,一派死寂。蒋介石正望着对岸发呆,他弄不明白他死也没弄明白,他拥有几百万的军队、先进的美式武器装备,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他曾纵横驰骋的辽阔土地为什么会抛弃了他?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会抛弃了他?  

“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老人家替他作了回答,不是他曾纵横驰骋的辽阔土地抛弃了他,而是他抛弃了他曾纵横驰骋的辽阔土地!不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抛弃了他,而是他抛弃了广大人民群众!此刻,天安门广场就是明证。  

谁抛弃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就抛弃谁!  

  

标签:毛泽东   北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