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需要与生产力的发展
今天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了,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商品越来越丰富,但是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了吗,为什么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生产力越来越发展,可是人民的消费能力却越来越低,连一些基本的生活资料都买起来艰难!
我们常说: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但是现在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到了第三卷 ,却对这句话有点怀疑。
首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的理解就是马克思讲的社会需要。马克思:社会需要不是指实际的社会需要,社会实际需要是由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社会需要是指市场上出现的对某种商品的现实的需要,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本质上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如果生活资料便宜了,货币工资提高了,工人就会购买更多的生活资料。对这些商品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需求。
马克思: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
如果按照马克思的话,我们就很好理解,人民的需要不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而是取决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分配到了多少社会财富,如果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受益最大的是人民,人民从生产力的发展中获得了足够的财富,足够的收入,同时生活资料便宜,教育,医疗,住房等负担不重,那人民就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相反,如果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剧增,但是人民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只分配到了极少的财富,收入一直保持低下的水平,教育,医疗,住房负担沉重。社会的财富的大多数只是被占人口少数的利益集团给占据了,那么即使生产力再发展,社会再发达,广大人民由于分配到的财富少,收入低所以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还是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小的界限内,当人民的物质需要都极度萎缩的时候,更不用说文化需要了。同样,对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日益增长是受人民分配到的财富份额决定的,人民收入高,负担轻自然增长的快,如果相反,即使生产力再发展,人民分配到的财富很少,那根本没有“日益增长”,有的只是“日益萎缩“。
如果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理解为实际需要,那实际需要是由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才产生什么样的实际需要,就像唐朝的人不会产生对电脑的需要一样,更何况,实际需要不是真正的需要,例如某人想吃牛肉,这是实际需要,但是他没钱,也就不产生需要,只是想想罢了。老百姓想买多点蔬菜,这是实际需要,但是手里钱不够,也不产生需要,只是想想罢了,人民手中没有足够收入,也不会产生社会需要,虽然这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了。
而现在货币的过度增加,进一步使人民手中本来就少的财富进一步贬值,进一步导致社会需求的萎缩。
落后的体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剥夺人民的财富,人民的实际需求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老长征回答说:
”什么是对抗性的分配关系?说穿了就是谁来分怎么分谁分多少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答我们现在的社会性质,如果是社会主义社会,那是按劳分配,理论上不存在劳动者买不起普通消费品的问题!如果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那是按权分配,按资本分配,则普通劳动者买不起普通消费品则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不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而是资本主义的按资本分配,还有更低级的按权利分配,人民既没有资本也没有权利,拿什么分配,只要是这样的制度下,我认为分配问题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人民的实际需求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激化。最终变为对抗性的矛盾。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