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邓丽君的《凤阳花鼓》与沈浩同志之死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个凤阳歌。我命苦,真命苦,一生一世讨不着好老婆,人家的老婆如花又如玉,我家老婆一双大花脚,量量一尺多咿呀哎呦。我命薄,真命薄,一生一世嫁不着好丈夫,人家的丈夫作威又作福,我家的丈夫单会打花鼓。得儿铛铛飘一飘,得儿铛铛飘一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飘一飘”。我没有见过凤阳花鼓表演,但从这首邓丽君唱的《凤阳花鼓》里还是能想像到,当年的富人们官人们甚至穷人们听到这首歌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完后心情大好,赏给这对打花鼓的夫妇几碗饭或几个钱。凤阳人要饭也这么开心、风趣,怪不得邓丽君1967年时出的第一张专辑里就有这首歌。开个玩笑,还是严肃点。网上说,凤阳花鼓反映了旧社会凤阳人民的悲惨生活,在新社会里,特别是经过了伟大光荣正确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凤阳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打花鼓要饭是解放前的事了,而且也不是全体凤阳人都去要饭,你老提凤阳人要饭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以前我没听说过小岗村,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只听说过包产到户是从安徽一个什么村开始的,“十八个好汉”、“血手印”、“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分田单干”等等,去年听说强国网请来十八好汉之一,请他给大家说一说当年的英雄事迹,这位好汉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于是知道他们村叫小岗村,在安徽凤阳,那里以凤阳花鼓而出名。据报道,小岗村人在大包干前不但没交过公粮还吃了不少别人交的公粮,但大包干后第一年他们不但交了公粮还剩下很多余粮,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于是被称为改革开放第一村,各级领导经常去关心视察,为此该村获得过许多支持,但却至今依然贫穷,只好继续打花鼓、建大包干纪念馆、土地整合、流转、招商引资等等。原来如此啊!  

以前没听说过沈浩,直到两个月前才从网上得知他累死在了小岗村,他是省里派去帮助支持小岗村发展的干部。前几天央视、人民日报、各大网站整天报道沈浩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央视还让大寨村、南街村、华西村等名村的书记都去表了个态。作为普通群众,我也来学习学习。沈浩确实是个好干部,党叫去哪里就去哪里,群众叫留下就留下,帮小岗村人要到了不少钱,为小岗村人做了很多实事好事,甚至把自己不多的工资也拿出一大部分来帮助一些困难户,这样的干部确实好。为了留住这样的好干部,小岗村人又按了两次红手印,且按红手印的人比当初翻了十多倍,2006年时达98个,2009年达186个,看来这些红手印以后也有可能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国庆前,有网友在强国网建议让小岗人举着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标语、拿着凤阳花鼓、血色手印道具走在第一方阵,真有创意。  

十八个血手印,已被网友指出是由某些新闻记者几年后为增强宣传效果而策划导演制作出来的东西,当初的据说找不到了,但这不影响宣传,至今的报纸一提到小岗村仍然说确有十八个血手印,就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可惜在网上找不到照片。十八个罗汉倒不假,沈浩到小岗村后,争取来资金搞了个大包干纪念馆,为他们塑了像,从照片上看,他们正准备在一张纸上按血手印,一个个看上去都象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地下党员似的,年轻、高大、英俊、勇敢、坚毅、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准备去消灭万恶的私有制,哇,这样的人怎么会说出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话来?  

作为凤阳人,小岗村人的花鼓也打得不错,据报道大包干后他们经常给来村里参观大包干成果的国内外重要客人们表演花鼓,去年小岗村花鼓队还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中的一个什么奖。另据报道,这几年沈浩除了带领小岗村人搞了大包干纪念馆、建新房、修路等外,还花了很多力气搞土地整合及招商引资,2009年初小岗村引来了美国GLG集团及国内天下一碗等四个项目。只是不知那些洋人及先富的人到小岗村是什么意思,是为了兑现当初许下的先富帮后富的诺言呢?还是仍如往常在其他地方一样,赏几个饭钱?从目前国内其他地方的情况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2006年,凤阳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听说美国人拍的“The Year of Yao”片尾最后选用的一段中国代表音乐是《凤阳歌》,不知选的是不是邓丽君唱的那首。2009年10月,第三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在“花鼓之乡”凤阳县隆重举行,在为期一周的花鼓节期间,凤阳县仅24日、25日两天即签约了总额50亿元的投资协议。  

除了凤阳花鼓与小岗村外,凤阳县还出过皇帝朱元障。朱元障以前也是个农民,他当了皇帝后,凤阳花鼓得到极大发展,据说曲调有几百首,歌词也非常多,但现在最出名的应该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首邓丽君唱过的,邓丽君唱得真好,大家都喜欢听喜欢唱。据百度歌词搜索,另一首比较出名的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锵锵。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锵锵。”这首以前没听过,但从歌词上看,觉得本应是邓丽君那首的一二段,但这两段一点也不幽默风趣,不太受人欢迎,唱着这样的歌去要饭,能要得着么?  

 2010-1-10   

标签:大包干   听说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