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驱动力从何而来--改制企业腐败无人管,终将酿大祸(46)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驱动力从何而来

  

有篇时评文章说:现在要想政府部门象样儿的办点事,无非两条:一是上面的大领导发话;第二是有经济利益。  

 我想一概而论可能不对,但在一些腐败严重的部门,绝对正确。  

不说别的,就我前文提到的一把手的违法乱纪行为,哪一项不应当依法查处、追究?可那些职能部门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装聋作哑。  

相比有关部门的不作为,上海“钓鱼事件”的主角就积极多了,不仅化装有术,而且效率极高。  

一名“钓头”透露,交通执法部门与“钓头”一星期接头一次,一次集中行动就能抓200多辆“黑车”。  

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呢?原来,执法部门与“钓头”谈好了,由“钓头”培养“钓钩”。抓一辆黑车给“钓头”500元,200元“钓头”自留,200元给“钓钩”,另外100元给执法人员作回扣。这样,光一个“钓头”每个月就能净赚1万元至2万元。策划此事的执法部门罚起款来数以千计,至于赚了多少就更是天机了!  

更令人感慨的是,当媒体就此追问时,上海闵行区执法大队一位官员大言不惭地反问:“没有利益驱动,为什么要帮你?”  

  

公权部门本来是设立来为百姓办事的,现在正事不办,无利不办,厚着脸皮花纳税人的钱还振振有辞。这样下去,不仅民众倒霉,连他们自己最终也有可能沦为受害者。  

  

 不信请看:有一位叫吴宗明的信访办老主任,曾在市检察院干了11年、司法局当了7年副局长,又在信访办当了3年主任,退休后自己的房子恰恰也遇上了野蛮拆迁,被迫当上了“上访户”。  

   

结果他的境遇和他当年处理过的那些上访者几乎一样——  

他和钉子户们往各级政府部门一份份寄去材料,并根据不同的诉请对象拟定不同版本的材料,但大多杳无音信。  

直到今年11月初,北京一家媒体报道了老信访办主任上访的戏剧性故事,吴宗明一度以为事情也许该出现转机了。然而,尽管许多网站转载了这篇报道和相关评论,直到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却仍未表态。  

  

一个健康社会的公务部门的驱动力,应当来自宪法白纸黑字的崇高目标,来自执政党的庄严承诺,而不是来自潜规则。一旦这些“社会公器”的驱动力只剩下金钱和权力,整个民族就将重新跌向万丈深渊,谁也跑不掉。  

  

  

  

  

  

    

标签:部门   执法   驱动   来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