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为何把首都设在北京?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专题博文)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30年后,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驻北京,从此意味着北京就成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放弃南京或其他地方而选择北京呢?

毛泽东学识渊博,运筹帷幄,在选择国家首都的问题上,他自然要费一番脑筋。虽征求多方人士意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自己。

在毛泽东看来,首先说北京聚集着一大批拥护共产党的民主爱国人士,他们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度比较高,30年间在这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如1919年北京天安门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祖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1926年2月,因军阀吴佩孚专权称霸,民众在天安门广场声讨吴佩孚;1931年,东北沦亡之后,北京人民抗日之情炽烈... ...1947年5月,北京人民反饥饿、反内战的爱国游行活动波及全国、声势浩大。在他看来,北京就是新中国革命的发祥地、政治文化的传播中心。另外,他熟悉中国历史、更熟悉北京历史,他深知,北京在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重大历史作用是其他任何地方替代不了的。

另外这里蕴藏这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凝刻着晚清时期的耻辱。毛泽东选择这里做首都,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借鉴历朝治国方略,中国历史上耻辱的警钟还可提醒执政者不要开历史的倒车,不能让悲剧重演。

在1948年9月8日召开的“9月会议”上,毛泽东在和徐向前的一次谈话中就流露出建都北平的意愿,表示“最好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建筑,以做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国都。1949年1月,傅作义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京实现了和平解放,为首都的设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49年年初,王稼祥夫妇到西柏坡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曾征求王稼祥对建都选址的意见,王稼祥说:“能否定在北平?”毛泽东让他谈谈理由,他说:“北平,我认为,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王稼祥的意见得到毛泽东的认可。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时说:“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叶剑英的建议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定都北平”的决心,会议最后通过决议:定都北平。

1949年9月21-30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四个决议案,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为北京。”当时把北京称“国都”。

1954年9月20日,国家的第一部宪法做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从此,北京又称为“首都”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从政治方面考虑,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选北平,南北分置,更体现了毛泽东的个性,也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曾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由此也可解析出毛泽东选择北京作为首都的原因。(文/abh6608)

标签:北京   毛泽东   首都   国都   会议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