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越“交流”越能台独!“柔性台独”论震惊两岸学界

2025-02-23 学习 评论 阅读

-------------------------

【所以过去一、二十年的真正趋势是,「两岸交往越多,界线越明」】

【北京的期待也证明只是幻想】

【北京重量级涉台学者黄家树才会说,「两岸交流密切并不能自动增强两岸一家的意识,更不能自然加强统一意识」】

【根据《联合报》的民调,就连接受本土化最困难的外省族群,现在也逐渐认同这块土地。在一九九七年,外省族群中有五成六自认为是中国人,只有两成二自认为是台湾人,到了二○○九年,只有两成四自认为是中国人,四成五自认为是台湾人】

【根据《远见杂志》在今年五月分的调查,现在就连国民党的支持者也是「独大于统」,倾向独立的有三○.三%,倾向统一的只有二五%】。

【只要有耐心,时间其实是站在台湾这一边的】

【台湾独立于中国毕竟已经六十年了,只要没有强制性的大中国教育,如果我们能把台湾现状再保持几十年,谁还会赞成统一,中国又还有什麽动力来推动统一?】

正文如下:

当李登辉重拾柔性台独

中国时报 / 梁文杰 2009/07/02

 李登辉提出「和中论」,媒体开始炒作李登辉是否有所转变,也开始讨论民进党如何回应。但事实上,所谓「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也要分清彼此」,对李登辉和民进党都不是什麽新主张。

 李登辉当年一手主导的「国统纲领」,就是把统一推迟到遥远的未来,并主张「在交流中不危及对方的安全与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以建立良性互动关係」。这样的主张也被吸纳进民进党一九九九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前途决议文」主张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对于与中国的关係,则以和解而不敌对为基调,并呼吁「从双方在历史上、文化上、血缘上的长远关係出发,从地缘政治、区域稳定、经济利益着眼,创造共生共荣、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李登辉路线和「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战略构想是:中共不可能容许台湾宣布独立,但对台湾企图保持现状或拒不统一却无计可施。台湾想改成台湾共和国,就像阿扁所承认的,「不能骗自己也不能骗别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但只要台湾独立现状维持得够久,那麽一方面中国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或可打破中国非大一统不可的迷思,一方面则台湾人的独立意识也将发展至牢不可破的地步。

 独派团体经常忧虑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会模煳国家的界线,北京也认为加强经贸往来可以增强两岸一家的意识,但实际发展的结果正好相反。国家认同本就是在交往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中国人若没有经历过十九世纪与西方人交往的经验,也不会产生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两岸交往越频繁,台湾人就越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中国人,对台湾的认同度就越高。

 许多调查显示到大陆工作的台商并没有更亲中国的趋势;许多外省人也是在回到大陆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台湾人;就连在大陆成长的台商学校学生,都更常强调自己是台湾人,或者表示自己与没水准的当地人是不同的。

 所以过去一、二十年的真正趋势是,「两岸交往越多,界线越明」,独派团体的忧虑并没有成真,北京的期待也证明只是幻想。所以北京重量级涉台学者黄家树才会说,「两岸交流密切并不能自动增强两岸一家的意识,更不能自然加强统一意识」。这也是为什麽李登辉并不担心台湾与中国深化交流,并认为只要在WTO架构下,「三通、四通、五通都不要紧」。因为根据《联合报》的民调,就连接受本土化最困难的外省族群,现在也逐渐认同这块土地。在一九九七年,外省族群中有五成六自认为是中国人,只有两成二自认为是台湾人,到了二○○九年,只有两成四自认为是中国人,四成五自认为是台湾人。而根据《远见杂志》在今年五月分的调查,现在就连国民党的支持者也是「独大于统」,倾向独立的有三○.三%,倾向统一的只有二五%。

 所以,只要有耐心,时间其实是站在台湾这一边的。台湾独立于中国毕竟已经六十年了,只要没有强制性的大中国教育,绝大多数人都会希望保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如果我们能把台湾现状再保持几十年,谁还会赞成统一,中国又还有什麽动力来推动统一?

 这一条路线,也就是北京经常说的「曲线台独」、「独台」或「柔性台独」,并认为它比要求正名制宪的「硬性台独」更难处理。因为「柔性台独」是对既成事实的延续,是用「保台」的名义在「促独」,很难反对,「硬性台独」则是打破现状,不留模煳空间。「柔性台独」在国际上容易找到朋友,「硬性台独」则容易遭到联手打压。

 李登辉显然在考虑重拾「柔性台独」的道路,而民进党在喊了八年的要正名、要制宪之后,也应该思考什麽才是不会「呷紧弄破碗」的策略。

 (作者为《新社会双月刊》总编辑)

标签:台湾   中国   台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