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胡锦涛的诉求与中国的声音
气候变化:胡锦涛的诉求与中国的声音
胡显达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应对这种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如何应对的问题上,胡锦涛回应了西方的批评,传达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让中国的声音赢得了世界的更多尊重。
作为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中国因之招致了西方媒体的更多批评,它们指责中国的发展污染了世界,把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罪责都一古脑儿地推卸到中国头上。气候变化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背景,面对西方的这种外推责任的批评,胡锦涛回应道:“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归根结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应该也只能靠共同发展来解决。”这样的剖析把握住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为真正解决问题点出了一个基本思路。
在这种共同发展的推进中,胡锦涛指出:“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国际社会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困难处境,倾听发展中国家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诉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诉求切切实实地替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代了言。
如何应对这种气候变化,胡锦涛向国际社会提出了中国政府的四点建议。“第一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强调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积极采取行动。第二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呼吁发达国家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努力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赢。第三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指明没有各国的共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就没有广泛而现实的基础。第四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敦促发达国家应该担起资金技术上的支持责任,让发展中国家也能用得上气候友好技术,共同养护全球健康生态环境。
在谈到中国自己未来的应对举措时,胡锦涛承诺道:“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力争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胡锦涛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四点应对建议以及中国的未来做法,着眼于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共同利益,描绘了国际社会携手应对、通力协作、共同发展的蓝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同时又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博弈中切实维护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传达了它们的关切,实实在在地替它们代了言、维了权,也再一次申明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严肃、公正、负责、务实的态度,让整个世界更愿意倾听中国的声音。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