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提出了这三个对中国(其实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治国策略。
车同轨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车子的轮子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的话全国的路就可以按照一样的宽度造,所有的车子都能走了。
现代人对此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道路宽窄不同,好坏不一,对于一个人的出行影响有多大。而能不能出行成功,小则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则影响到村与村之间,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全方位沟通。
说白了,就是没有路那来的财呢,路通才能财通啊。
书同文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现在就极好解释了,在中国,尤其是面对官方语言和文字方面,自然就是要写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啊,要说汉语还是说维吾尔语这样的选择了。
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而美国呢,按民族分类也不少,如果按各国移民分类,甚至有上百个民族,如果美国不把官方语言定为英语,官方文字定为英语,那简直就天下大乱了。
行同伦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行为规范,有人说是伦理道德。其实这些人说的都是细节,而不是核心。行同伦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官方提倡的,要人民遵守的精神信仰。由这个精神信仰引导出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比如说美国以基督教教义作为公民的精神信仰,所以大多数美国人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也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比如说伊朗是伊斯兰教为教义。在这样的大的官方层面的教义下推行的行为规范,道德基础大体应该是差不多的。一个人犯了罪,在法律面前就应该人人平等,怎么能因为他是少数民族就不定罪呢?
一个人在个人的选择上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但是在官方层面,就只能提倡一种精神信仰,并且推行这样的信仰,所以在国外有传教士四方行走布道,历尽艰辛也不后悔。
一个国家,有了这三样基础,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好做好说。如果少了这三样的一样,内乱便会不休。而最重要的一个呢,其实是‘行同伦’。‘行同伦’是基础中的基础,对日后的文化,经济建立起到奠基作用。
新疆,西藏的暴乱,很明显在这三个基础当中,有两个没有做到。不能‘书同文’‘行同伦’的后果,便是不能‘车同轨’,三样皆失,离心,离德,不造反简直是不可能的。
《人物周刊》最近发表了一组关于新疆的文章,大意是说外界对新疆其实并不了解,似乎新疆只有卖羊肉,卖哈密瓜的人。所以特意选了几组不同的维吾尔同胞故事刊登。
说句冒犯《人物周刊》的话,就算我完全不了解新疆,我也会无条件相信能在新疆找到新新人类一样的维族人,哈萨克族人。而且据说新疆现在还是中国西部最富裕的自治区,光维族现在就有800万人口,就算只有10%的人富裕,《人物周刊》也能找到80万新维族人,生活过得很好,汉语讲得很顺溜,但是不是和中原的汉人是一条心,认同一个中国,那就看看热比娅大婶就能知晓了。
如果你只在意那80万新维族人,那么剩下的720万维族同胞的生活你要怎么处理?你要怎么让他们幸福,让他们能感受到新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
其实一个国家的各民族人民,你只要平等相待就好。现在新疆实行的民族政策,表面上宽待了少数民族,实际上排挤了他们,更加是放纵了他们。这样长此下去,越来越边缘化的人民,自然要挣脱束缚寻求新的生活天地。
说到最后,还是从民族问题转化为阶级问题。这种大多数人困苦的局面,其实不单新疆有,内地普通汉人的生活其实也差不多。但是为什么会特别关注新疆呢,因为新疆人民的贫困还带有故意人为造成的后果。
八十年代胡耀邦的民族政策无疑是罪魁祸首。简直都无法想像,几千年前的古人都知道要做的事情,到了这位胡书记这里怎么竟会变成那样?自治区内学校,居然没有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学习,我们中国怎么会出这么弱智的国家领导人?
但是按常理来说,胡耀邦应该是有文化,有知识的,而且当初他有多大权利做决策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谁不知道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就有一个‘总设计师’在背后垂帘听政。但是‘总设计师’也不是一个笨蛋啊,那么就只能说明,当初那些所谓的民族政策,不是在为国为民的公心基础上推行和制定和改革的,根本是怀着私心疯狂的报复,凡是从前建立起来的东西不管好坏统统都要拆除!
一些人口口声声说‘文革令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就算当时中国的经济真的到了崩溃边缘,也一样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所有经济,政治,国防,民族等等生存基础。
现在,我们国家号称有三十多万能与全世界富人齐名的富人,我们国家号称已拥有超二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那么,这样的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年后,能为我们新中国将来的第三个三十年人生提供什么样的生存基础?
第四个三十年呢?
第五个三十年呢?
以后千千万万个三十年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