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东兰县跪求“水”事件告诉人们--潜意识中的社会主义情结

2025-02-20 学习 评论 阅读

3月,南都的新闻揭出一件跪求门事件,标题为《挑水老人跪求政府修路》。就其事件本身来看,这类事件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已经发生了无数次,并且还在每时不断地产生着这类事件,当群众无力改变自身周遍天然生存条件的时候,他们自然且合理地想到的是政府的帮助,政府在群众的眼睛里是天然帮助解决群众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后盾。根据事件的后续,有一位网友亲身涉地以探求事件的真相,得到的结果是当地群众并不是为了“水”那么地简单,真实的情况是为了让政府修路,以解决一条通向外部而路况又极其地差的通道。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当地政府对南都报道存在着情绪问题,认为报道失实,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照片上所谓90多岁的兰木乡挑水老人其实只有70多岁,再而就是该村并不缺水。根据后续的网友调查,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该村想依靠政府修缮一条路况很差的道路。

事件的本身笔者并不想在文中重复累述,且当地群众也得到了自己的诉求,该网友论述,已经有施工队开进了现场。该事件抛开事件本身,从另一个侧面中让笔者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群众为何在此类超过自身能力的困难中,天然且合理地诉求于政府,而不是自身,更不是“市场”,而是政府干预。修路这个事情,如果按照市场逻辑,那不就是有钱你就修,没钱你就忍着,市场经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当然,也有朋友会说,我们交税,修好道路当然是政府的事情,但笔者认为那是讲不通的,如果当地很贫困,税收很少,并且长期要靠中央政府补贴,那怎么办?难道这路就不要修了?所以诉求于市场解决,那么此类事件就不可能发生,群众只能限于自身能力解决问题,没钱修路群众也不会想到去跟政府去怄气,也不会第一时间去想到政府解决此类问题,这个就是国情与中国民间的一种思想基础——依靠政府解决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困难。

在中国这种民间的思想基础是合理的,1949年建国前,群众用手推车推着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达成的契约——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将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照顾的关系,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血肉关系,这种契约不能轻易地撕碎与毁约,否则执政者将失去统治合法性。关于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第一条与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宪法第一条显然达成了这个国家是人民国家的契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只是遵循民意执行民意。第六条显然达成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即社会财富是共有的,成果也是共有的,政府只是合理运用与分配社会财富的执行者。那么,当上述的事件,村民因为修路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事件发生,自然想到政府运用社会财富去合理地分配,解决群众的问题,这合情合理,自然且是天然的思想基础与逻辑关系。

中国人民天然社会主义情结与思想基础,以及当初达成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契约虽然被市场经济所冲淡,甚至是破坏。但就算如此,时至今日它仍旧是一种牢不可破的一种本能反应,并且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时不刻地上演着东兰县兰木乡这类群众诉求政府的事件,它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就事件本身来看,当地政府部门也本能地把此事件当作自身的责任,而不是推委给“没钱”,“没有经济能力”此类托词,这就是中国国情。

标签:政府   事件   群众   自身   社会主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