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名义收入”看“隐行富豪”
由“名义收入”看“隐行富豪”
针对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海油高管千万年薪的报道,中海油总公司新闻负责人近日回应:“实际上,所有高管层成员从2001年上市第一天开始就把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捐给了母公司中海油总公司,因而成为‘名义收入’”。
从上述报道中,让我再次看到了过企高管 “创新”的勇气、能力和水平。他们的这个“创新”成果,足可进入威尼斯世界纪录!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至少低于城镇十年,一方面是千万(亿万?)失业大军在生活的贫困线下无奈地呻吟,另一方面呢,却又有着这样一个群体,在“名义收入”的幌子下,潇洒地成就其千万富豪之梦。
据4月15日发布的《2009胡润财富报告》报告称,全国有82.5万位千万富豪和5.1万位亿万富豪,每1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北京市富裕人士最多,分别有14.3万位千万富豪和8800位亿万富豪。广东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三。
该报告发布后,有人对“每1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的结论发出质疑。对此,胡润给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他说,在综合考虑了微观与宏观因素后,该数据囊括了所谓的“隐形富豪”,由此才会使得数据之高超乎想象很多。
看到“隐形富豪”这四个字时,我开始还真是有点茫然。但后来一想,有什么好茫然的呢,我们只须将“隐形富豪”与“名义收入”一挂勾,就什么真相都清晰了。
不是吗?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千万富豪主要包括四类人群,即商人、高收入人士、炒房者和职业股民。我姑且不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高收入阶层”绝对是“隐形富豪”中的一种。
那么,哪些人属于“隐形富豪”呢?从媒体曝光的资料看,国企高管显然属于这个阶层。他们的年薪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有的甚至高达6000万之巨。
然而,当他们面对媒体的种种质疑时,就以种种理由为之辩护,“名义收入”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那么,他们到底要回避什么呢?
我不想说太多的话,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他们回避的是国企的责任和良心!
说句实在话,他们的年薪如果是依靠自己出色的努力和骄人的业绩而换取,我倒也认为无可厚非议。但问题是,他们依靠的是国家垄断——垄断的资源、垄断的市场、垄断的价格。
可就是在这种国家垄断的背景下,他们又为国家换来了什么呢?据有的媒体报道,某些国企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成千上万亿元的国有资产一夜之间就化为了一个个巨大的泡影!!这一个个巨大的泡影,就是那些“名义收入”下的“隐形富豪”的“光辉杰作”!
这些泡影,不是“名义泡影”,绝对不是!它们深深地刺痛了无数国人的神经,大家无不为之扼腕、叹息、悲哀和惊异;纵使如此,又曾唤回多少“名义收入”下的“隐形富豪”们些须的良知?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类“隐形富豪”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式“名义收入”的奇迹!这种“名义收入”用西方经济学家的话来说:“中国的富豪们在短时间内积累数亿元的财富,在世界资本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原始积累大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们只需十几年甚至几年便可完成”。
这难道不是那些“名义收入”下“隐形富豪”的真实写照吗?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