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看病贵”新医改莫按了葫芦浮起瓢

2025-02-19 学习 评论 阅读

“看病贵”新医改莫按了葫芦浮起瓢(原创)

忠言 文

近日,国家多部委联合公布了我国“新医改方案”,引起舆论和民众的关注。新医改方案纠正了过分依赖市场化的弊端,强调回归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制定了近期三年以及倒2020年的改革目标。应该说,新医改框架有不少新亮点,值得广大民众期待。

《方案》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由于过去的医改片面追求市场化,政府逐年减少卫生事业预算和投入,迫使医院和医疗机构形成了“以药养医”的生存体制。医院和医疗机构追逐利润成为普遍现象,医院自购的各类高端医疗设备,最终都要消费者来埋单;同时,药品在诸多流通环节中的弊端和腐败,导致药价奇高;医院内部分配机制大多又与医务人员使用设备和开药多少效益挂钩,更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加之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严重缺失,人们对医疗负担不堪重负,因此医疗问题被百姓称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要改变“以药养医”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了要“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就医费用措施。但是“以医养医”就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吗?。以药养医的难题,治理多年并没有什么实质效果。其原因在于药厂、药商和医院,在多年的合作中形成了利益均沾的默契,这种利益链条难于靠行政干预或法律威慑取得效果。百姓担心的是,在新的医改中,不但药品价格降不下来,恐怕还要承担“以医养医”的新成本。从而出现“以药养医”的葫芦按不下去,却又浮起了“以医养医”的高价瓢!而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其实,目前很多医院早已经不满足“以药养医”了,“以医养医”早就大行其道。看一个病,名目繁多的各类检查应有尽有,牙疼的让你去做胃镜检查,感冒的让你去做艾滋病检查,绝不是笑话,也不是个别。“以医养医”的关键点一是靠政府的财政补贴,二是来自医务人员的劳务费。新的医改方案虽然强调了加大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但并没有明确医务人员由财政养起来的政策。到2011年卫生投入的8500亿元,主要用于县以下基层医院的建设和部分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可见,“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无疑将成为患者新的费用的增长点。

据有关专家的解读,“药事服务费”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是医生为病人开具处方的费用,根据职称不同费用也有区别;二是药剂师为患者进行药品调剂、药学服务、监督处方配伍、对病人服药叮嘱等方面的服务收费。对于这项费用,卫生部将公布各级医院,各级医师、药师的具体收费标准。“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主要以治疗费、手术费等诊疗项目费和挂号费为主。由此可见,“以医养医”必将带来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尽管,这些费用大部分可能列入医保报销内容,但不能排除“水涨船高”效应,从而变相增加患者负担。何况目前医疗保险覆盖人群有限,距倒2020年实现全民医保尚需时日。而医保又分不同的等级和层次,报销比例不一,即使一些加入医保的人,如果医疗费用过高,也难于承受。其实,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民加入“新农合”之后,医疗费用负担变相增加的现象,已经显现。

因此,能否把好事办好,让民众真正从医改中得到实惠,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新医改成败的关键。首先,政府财政投入的钱要用在刀刃上,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医疗保障投入和建设,让更多的国民受益,让最应该得到保障和服务的人得到保障和服务。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建设。新医改方案还比较粗,很多问题还是设想,要边摸索边总结,切实建立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机制,如明确政府财政对国有医院投入的比例,对“以医养医”的技术服务价格进行限制等, 使国民“病有所医”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是,要加强监管。一个是对投入资金的监管,防止在新医改中,出现以往其他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一个是坚持政策的透明和改革实施中的透明,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改革积极性和人民群众参与热情。

四是向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使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激励国民进取的动力,逐步消除权利差别,实现公民享有健康权益的平等,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幸福感。


标签:医疗   医院   看病   投入   费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