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结号》的讨论需要深入下去(1)
对《集结号》的讨论需要深入下去(1)
——评《许允仁:在新的语境下重建我和党之间的“孤儿-母亲”关系 ——从《集结号》看后极权主义的艺术创新》
许允仁对《集结号》的评论应当说是比较正确而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了导演冯小刚的创作意图的,因此他在层层细致的分析了这个电影之后,必然的得出了下面这样的结论:“在半个多世纪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国共二党之间的价值分歧,是否真的值得他们的战士,用拉响炸药将自己炸得粉碎的方式去和敌人同归于尽?。”
许允仁写道:“影片揭示出来的组织运作的机械笨拙,以及它不断地要求个人为它牺牲的冷漠残酷,与谷子地竭诚地寻求它的认同和对组织的苦恋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导致的心理冲击,会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个人和组织之间合乎正道的伦理关系,以及人们究竟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和方式来构建国家、政党和军队这些在自身存在时不可或缺的组织,究竟应该将自己寻求生命终极价值的宗教情感寄放在什么地方?
似乎是故意要引发人们的反思,影片将这场残酷血战的背景,不是置放在抗日战争,而是放在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作为主旋律影片,《集结号》自然最终让谷子地经过颠沛流离和九死一生之后,找到了他要寻找的党的认同,在一文“通知”中,他的战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称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表面上,这个孤儿寻求回归母亲怀抱的故事得到了圆满的结束。但是,这时任何稍具反思精神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反问自己:通过一纸“通知”体现出来的党的认同,能否真的托得起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士的生命的价值,谷子地苦苦追寻的神圣、崇高的生命的终极意义是否真的已经得到?在半个多世纪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国共二党之间的价值分歧,是否真的值得他们的战士,用拉响炸药将自己炸得粉碎的方式去和敌人同归于尽?。”
但是导演冯小刚要使电影《集结号》产生以上这样否定解放战争和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生命价值的“功效”,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他的电影和对它的评论统统建立在把最坚决的反法西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与资产阶级的法西斯强盗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党混为一谈,并且硬把他们说成是相互之间毫无区别的一个东西,只有在这样一个虚构的、荒谬的思想基础之上,产生出来的的电影《集结号》和许允仁们对《集结号》进行的解构才能成立。他们对广大年轻观众的欺骗和误导就是建立在对是非这样颠倒和对历史这样肆意歪曲和虚构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他们的这种立论是经不起铁的历史事实一驳的,我们只要简单的问他们一句,你们用的不是解放战争的历史吗?你们不是不敢用二次大战的历史吗?因为在哪次大战中,无论是苏联红军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强盗侵略的最坚决、最英勇的、势不两立的主力军,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不敢有异义的。那么怎么办呢?他们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以为只要把故事放在解放战争的背景下,是非就可以颠倒过来了。但是这么一来任何稍具反思精神的观众也都会情不自禁地反问自己,为什么一支英勇抗战的反法西斯的人民解放军,到了解放战争中,就不是反法西斯了呢?蒋介石对人民的独裁统治不也是法西斯统治吗?如果蒋介石对中国人民的统治不是反人民的法西斯统治,他为什么会和当年的日本法西斯一样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而被赶出中国呢?这是说不通的。他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反问自己:中国人之间为什么就不能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呢?譬如在今天的中国,一个人被强盗抢了,强盗是带枪的,我们怎么办呢?当然要报警,难道我们可以因为警察也带着枪,就认为都是中国人的警察和强盗就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吗?虽然强盗也可以“指鹿为马”说警察是强盗,难道我们也要这么认识吗?
这里他们又用了另一个带贬义的名词:叫做“极权”。并引申出“极权主义运动”、“极权社会”等等来定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通过这个“极权”就达到在性质上把它和法西斯主义混为一谈,混淆是非的和颠倒黑白的目的了。
其实区分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不难,法西斯主义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他们是强盗”。不论是德国法西斯还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他们侵略的目的就是抢劫和掠夺。以二次大战为例:德国法西斯打到哪里就占领到那里,抢占法国人的房子,抢劫犹太人的财产,把占领区的波兰人、犹太人大批毒死之后,把人家的衣物、金牙、头发、皮肤……都变成自己的财产;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靠奴役中国沦陷区的劳工,掠夺中国沦陷区的粮食、矿产等等物资,维持他对中国和东南亚的残酷统治。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对占领区人民的残酷掠夺和统治,必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烈的、英勇的反抗,因此必然遭到覆灭的命运。而在这样的反抗和斗争中,共产党的领导和共产党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是使斗争取得胜利的中坚,二次大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个真理。正因为人民普遍认同了这个真理,所以接着二次大战胜利,在蒋介石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人民的革命力量的时候,人民和他的子弟兵才会同仇敌忾,英勇善战,不惜牺牲,来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一举把蒋介石反动派赶出了中国大陆。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遵守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自觉纪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这种蒋介石法西斯军队的陈词滥调。我们的纪律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缴获要归公”、“优待俘虏”,这就从根本上区别了人民军队的民主与文明的军风和法西斯军队的“炮灰”纪律的根本区别;一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从根本上表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法西斯强盗军队的不同本质,再加上“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不调戏妇女”,就进一步确定了人民军队和人民亲密、平等的鱼水关系,因此必然会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成为战无不胜的铁军。这是法西斯军队永远也学不来的,就是读一百遍《毛泽东军事著作》也没有用的,因为军队和战争的性质决定了一切,即使冯小刚们费尽心机也是无法改变的。
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歌颂,有人说是“个人崇拜”,但是一个人活着,而且掌着大权,也许可以去搞“个人崇拜“或者“个人迷信”,但事实证明也不见得行,譬如蒋介石统治中国时,他是竭尽全力搞“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的一党专政的,但是中国人民还是骂他“蒋该死”,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还是让我们从眼前的事实出发,来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吧!
在人民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几十年的过程中,中国和世界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奇观:一方面是中国和外国的“主流”们肆意造谣诽谤、抹黑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浊浪滔滔不绝;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大地上、在中国的老百姓中,却是一再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毛泽东热。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想“这时任何稍具反思精神的人们,都也会情不自禁的反问自己”:为什么在中国和外国“主流”们肆意抹黑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强势面前,人们还要顶着巨大的压力来思念毛泽东、怀念毛泽东、歌颂毛泽东呢?如果跟着毛泽东打天下的人民解放军,他们的精神面貌果真如电影《集结号》冯小刚笔下的谷子地和他的战友这样麻木和缺乏当时的解放军普遍具有的阶级觉悟,如果当时领导他们的党组织真的如冯小刚笔下的“组织运作机械笨拙”,并且“不断地要求个人为它”无谓“牺牲的冷漠残酷”,那么在今天这个“自由世界”的“充满人情味”的“高尚”时代,人们又为什么还要那么深情地怀念那个艰苦奋斗的、流血牺牲的艰难的战斗岁月呢??我想冯小刚和许允仁们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也从来不敢正视这个问题的。但是从巴黎公社到苏联的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直到今天,有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立志改造旧世界的共产党人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毛泽东和他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的人格力量和他们所创造的历史将告诉我们一切。
纵观中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史,从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到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他们都是思路开阔、博览群书、善于学习和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正确运用客观规律的人。改造不合理的旧世界,建立合理的、人人幸福的、美好的新世界,需要的不是“木偶”、“傀儡”而是真正的、大写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内始终贯穿着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在思想路线方面,毛主席始终是反对“提倡奴隶主义”的,认为共产党员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问一问是否真有道理?我们在电影《董存瑞》中可以看到,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去支援了兄弟阵地,使战斗取得了胜利,可是吓坏了班长,班长是一个老兵,旧观念比较多,正在这时上级领导肯定了他们,表扬了他们,这就反映了即使在一个战斗的基层组织,两种思想的斗争也是存在的,而我们党的领导支持的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战士战斗的主动精神和积极性。毛主席大力提倡人人学哲学,就是要人民自己掌握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在这样的基础上又提倡人人都要关心国家大事,真正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利,正因为如此,人民才会特别想念毛主席。我们可以对比看看那个在党内竭力提倡奴隶主义“驯服工具论”的,把群众当作“阿斗”、“愚民”的国家领导人,人民有一丝一毫对他的思念吗??在我们共产党内,有没有提倡奴隶主义,盲目服从的路线呢?是有的,譬如张国焘就是这样的人,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孤家寡人只身逃到国民党去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军队的性质不同,共产党的军队是不需要靠奴隶主义,盲目服从来指挥战争的;共产党的军队靠的是不断提高革命军人为人民服务的觉悟、自觉纪律和军事民主来领导军队的,从来不提倡无原则的无谓的牺牲,也就是只有在拉不拉手榴弹自己都要牺牲的时候才可能会拉响手榴弹,只有在牺牲自己会减少大量同志牺牲的时候才会堵机关枪口,譬如朝鲜战场的邱少云,他在选择牺牲的时候是完全明白自己牺牲的意义的,如果他一暴露,不仅自己要牺牲,而且同志们也都会牺牲,而战斗呢?也要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他和战友都很冷静、沉着,这是只有高度自觉的军队才能做到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军人和法西斯的战争“机器人”最本质的区别。也是共产党人反法西斯战争必然胜利的内在原因。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战斗英雄,回到农村,默默的劳动,年纪大了碰到了今天的社会,有了病无钱治,家里孩子翻箱倒柜找东西时才发现他有这么多战斗英雄的奖章,才知道他是一个战斗英雄。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里的人民英雄,他们并没有想居功而得到什么,他们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中,这就是我们人民英雄的本色。
冯小刚笔下的谷子地和他的党组织,只是冯小刚自己头脑中完全虚构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实,只是反映了他自己的世界观的局限而已。我希望我们真正称得起是党的文艺工作者的同志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把我们党的这篇波澜壮阔的历史巨作,真实地表现出来,以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更快地前进!(2008.3.10)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