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驻军法》起草者揭秘解放军进驻香港始末

2025-03-02 学习 评论 阅读

【摘要】在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不仅大批港澳台青年、海外华人华侨怀着爱国热情投入这支军队,还有许多有共同信仰的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外籍青年加入,其中不乏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如归国华侨叶飞上将,越南籍的洪水将军等,所以当然不会排斥优秀的爱国爱港青年加入其中。我个人认为,港人当兵问题的实质是港人的国家义务和政治权利,既是他们的权利诉求,也是应该履行的国家义务。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9周年,解放军进驻香港也整整19年了。这几年“港独”和“泛民”闹得凶,驻港部队屡屡成为他们冲击和挑衅的目标,不过驻港部队以其纪律严明深得香港市民信任,有民调显示,在香港民众对内地偏见日深的同时,对“解放军”的看法却相当正面,每逢“七一”开放军营日,前往参观的市民也很踊跃。

  “除了在香港驻军以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无缘看到香港回归的中国伟大领袖邓小平,生前曾对香港驻军作过明确指示。2014年和2015年,《环球时报》记者两度采访到军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建大校,他从1991年起就开始从事香港驻军法律准备工作并参与起草了《驻军法》。

r200606020.1384.1c71e8.jpg

小平同志郑重指出,除了在香港驻军以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

  环球时报:当时中央决定在香港驻军,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新建:中央的考虑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一是体现主权,二是安全保障。据我了解,早在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之初,香港防务由中央负责这一立场是非常明确的,但有关在香港驻军的决策,有一个逐渐认识和形成的过程。在这中间发生了1984年的“驻军风波”。这个风波是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一位领导同志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的,邓小平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在会见参加两会的港澳人士后对记者说,“你们出去给我发一条消息,讲这个(可以考虑不驻军)是胡说八道。”小平同志郑重指出,除了在香港驻军以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

  再谈第二个考虑,驻军是香港的安全保障。这里有两重意义:一是对外防备和抵抗侵略,二是保障特区安全稳定。当时香港是一个“情报天堂”,回归前的港英警察政治部实际就是一个“高度机密”的情报机构,其活动矛头主要针对香港左派。回归前我去香港工作,就亲身感受过情报机构严密监控的“厉害”。回归后,香港仍存在敌对势力和各种不稳定因素。所以小平同志说,在香港驻军还有一个作用,可防止动乱,如果到时再从内地调派军队,动静就大了。

r200606020.1384.1c71e8.jpg

1982年9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问题。

英国曾竭力阻挠中国在香港驻军

  环球时报:当时英国设置了哪些障碍?

  王新建: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过程中,争议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驻军。英国1841年强占香港以来一直派有驻军,最高时达2万多人,在香港回归之前的上世纪90年代仍持续保持驻军9000多人,可是却竭力阻挠中国在香港驻军。先是明确反对,但看到小平同志的坚定立场后软化了态度,称希望“驻军主要目的和任务限于对付外来侵略”。直至1989年,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草案都已明确规定驻军问题,英国外交部发言人仍妄称,英国认为《基本法》草案第14条关于解放军驻港问题值得商榷。接着又在驻军方式上搞小动作,声称中国可平时不在香港驻军,或者只驻三军指挥机关处理防务事务,而不要进驻部队,目的是想把中国负责香港防务架空。第三个花招是在驻军营地上做文章。英国表示中国可以驻军,但不要在市中心驻扎,妄图染指1997年之后中国自己的防务部署。英国的阻挠客观上强化了一部分港人对驻军的疑虑。

r200606020.1384.1c71e8.jpg

英国殖民时期的驻港部队

  环球时报:驻港部队的情况如何?

  王新建:驻港部队营区的确定涉及到中英双方当年关于防务问题的谈判情况。中国从1987年5月开始和英国进行香港防务问题的谈判,谈判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军事用地的移交。1994年,双方达成关于香港军事用地未来使用的协议。当时驻港英军共有39处军事用地,其中14处移交给未来的驻港部队,其余25处交给香港政府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接收后按照军营的地理位置对其名称做了修改,去掉了殖民地色彩。

  目前驻港部队的人数比原来驻港英军的规模要小,小平同志曾讲过,我们也不派很多人,有三五千人就够了。新兵驻港前在深圳基地训练一年,包括军政素质训练,了解香港法律和政治制度等。驻港部队最高军官可以到中将军衔。

r200606020.1384.1c71e8.jpg

解放军驻港部队在训练。

驻港部队几乎没有负面新闻

  环球时报:驻港官兵与香港社会的接触多吗?

  王新建:部队进港快17年了,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也看到有外国和香港媒体报道说,虽然香港有解放军驻扎,却看不到他们的人影。相比英军在港期间的大量曝光,驻港部队几乎是隐形的。驻港部队军官自己也讲,“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里,我们实施的是封闭式管理,得了一个绰号‘隐形部队’”。前一段时间我看一个报道,说一名退伍女兵在香港呆了5年,只上过一次街。因此,普通香港市民平时接触不到军人,驻军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偶尔有也就是涉及军车交通肇事。

  环球时报:您怎样看这种封闭式管理模式?

  王新建:这样一种把军队和社会、把军人和市民隔离开来的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驻军和市民的心理距离。他们对军队“尊敬而不亲近”。我认为在一个开放社会,这种隐秘和隐形往往带来一种想象,有可能不是正面的。

  我想可以利用香港年报和国防白皮书这些权威平台宣传驻军。在回归之前,香港年报专门有一章“驻军”,介绍这一年英国驻军的职责、任务、训练、装备和人员情况及军民关系等。1997年之后,年报就不再有驻军内容了。我觉得可以研究利用这个平台,把驻港部队的情况做些介绍,让市民有渠道了解驻军,也让香港防务的历史记载延续下去。

r200606020.1384.1c71e8.jpg

驻港海军部队与香港大学生愉快交流。

香港不承担驻港部队军费

  环球时报:对于香港不承担军费,您怎么看?

  王新建:不承担军费是香港人的建议,也是我们的一个承诺。当年在讨论香港是否向中央上缴财政税收、是否承担军费这个问题上,我们内部也有很多人建议,香港应该承担一定的财政税收,哪怕只交一分钱,同时承担一部分军费,体现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后来小平同志做出决策,认为维护香港的国际地位,这种对国家的贡献比财政税收和军费负担意义更大。其实在英军驻扎香港的时候,每7年和港英政府签定一个防卫经费协议,港英政府承担接近70%的英国驻军费用,英国国防部承担30%。按照这个比例,最高的时候香港纳税人一年要拿出20多亿港元供养驻港英军。而我们驻军履行防务职责,不要香港人出一分钱,也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照顾。

对于烧军旗绝不能容忍

  环球时报:您能否谈一下抹黑驻军的危害?

  王新建:这几年,极少数极端分子以反对兴建军用码头为由,到中环军营示威,以“支那军”称呼驻港部队,叫嚣“解放军撤离香港”,甚至焚烧“八一”军旗。我军条令要求,“军人必须维护和捍卫军旗的尊严”。战场上,军人为了保护军旗不惜以命相搏。在香港这样的法治之区,竟有人明目张胆焚烧“八一”军旗,抹黑驻军,这已绝非“小恶”,其政治上的危害不亚于擅闯军营,绝不能容忍,绝不能任其逍遥法外。

r200606020.1384.1c71e8.jpg

环球时报:一些香港反对派和异见人士反对修建中环军用码头,您怎么看?

  王新建:关于中环军用码头的争议必须首先回溯一下历史。前面谈到有25处军事用地移交香港政府,由于包括一些重要军事设施,如海军基地、军事医院、军需仓库等不能再为中国驻军使用,而这些基本的防卫及保障设施是中国驻军履行防务所必需的。为此,中英在军事用地协议中规定了5个重建的军事项目,其中海军基地、军事医院、军事仓库和军事运输中心4个项目需要在1997年之前完成,中环军用码头是1997年之后完成。可见,建设中环军用码头,是中英军事用地协议规定的重建项目,这是国家行为,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和个别极端分子应该了解一下历史。

《基本法》为什么没有规定港人服兵役的内容

  环球时报:2015年,民建联提出有关“允许港人自愿服兵役”的建议,起草《基本法》时,为什么没有规定相关内容?

  王新建:这个说来话长。港人当兵和香港要不要驻军、港人是否承担军费等有关香港防务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香港《基本法》之所以没有规定港人当兵,恰恰是因为港人在当时有这方面的意见。当时由于历史原因,香港一些人对驻军有疑虑,而且这些疑虑最后形成带有一定代表性的建议,但他们同时认可香港防务是国防的组成部分,香港防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

  在驻军问题上,小平同志是非常明确和坚定的,但关于港人服兵役和承担军费问题,中央做了大度的处理。所以《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防务由中央负责,驻军费用由中央政府负担,至于港人服兵役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当时也有另外一个基本考虑,就是驻军人员全部由内地派出,不在香港居民中招募。这一点虽然在法律上没有规定,但见诸于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和当时港澳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公开谈话。《基本法》附件三中也没有列入国家的《兵役法》,所以目前香港现行法律是没有兵役制度这一块的。

  不过如果你认真研究《基本法》,也可以看出还是隐含了港人和澳门人应该承担包括兵役义务的军事性质的服务。两个《基本法》的第三章谈到居民的义务,即有遵守在特区实行的法律的义务。那么在特区实行的法律有哪些呢?一是特区原有的法律,二是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还有一部分是特区参加了的国际条约,其中就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第八条规定“任何人不应被要求从事强迫或强制劳动”,但是“‘强迫或强制劳动’一词不应包括‘任何军事性质的服务’”。意思就是说,公民不得以“强迫或强制劳动”为由拒绝履行军事性质的服务。

港英时期,华裔军人的军衔和职级比较低

  环球时报:港英时期,港人是否服兵役呢?

  王新建:港英时期,香港华人加入驻港英军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看到的资料,驻港英军正规部队中的华裔军人最多曾达到1600多人,而驻港英军的总员额长期基本保持在1万人左右,就是说,驻港英军中港人占到了10%以上。不过,华裔军人的军衔和职级一直比较低。我了解的情况,军衔最高的也就是上尉。华裔士兵主要从事警卫、驾驶、炊事、通讯、水手和翻译等辅助性工作。至于驻港英军中的华裔文职人员,最高达到3000多人。

  除了作战部队,驻港英军还有一些辅助军事力量,像皇家香港军团、皇家香港辅助空军和辅助海军等,香港市民也可以参加。这些辅助部队基本上和内地预备役部队差不太多。1997年前,香港英军辅助军事力量达到1.3万多人。

港人当兵是义务和权利

  环球时报:您对于解决港人当兵有怎样的建议?

  王新建:军队征集兵员属于中央管理的国防事务,港人能否当兵是中央的权限。同时,在香港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共识,也需要有批量的符合征兵条件自愿入伍的适龄青年。

  从解放军历史而言,历来就有极强的包容性和代表性。在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不仅大批港澳台青年、海外华人华侨怀着爱国热情投入这支军队,还有许多有共同信仰的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外籍青年加入,其中不乏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如归国华侨叶飞上将,越南籍的洪水将军等,所以当然不会排斥优秀的爱国爱港青年加入其中。我个人认为,港人当兵问题的实质是港人的国家义务和政治权利,既是他们的权利诉求,也是应该履行的国家义务。

查看全部
标签:香港   驻军   部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