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解放前的中国

2025-03-02 学习 评论 阅读
充斥了整个旧上海市场,继而一直辐射到全国各省份地区。而所谓的西方工业文明的输入,刺激和迫使中国有识之士急于发展自己的近代民族工业。虽历经数代人努力,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工业基础和来自外国西方垄断经济入侵的强势压力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仍在蹒跚中前行,直至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许多工业门类仍毫无建树。

  记得在旧中国的洋人开办的商户很多,其中就有美孚洋行、德士古洋行、英美烟草公司、美商美孚石油公司、亚细亚石油公司、德商德孚分公司、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等。同时还有德商爱礼司洋行、南易洋行、旭日洋行等。记得1935年还有英国人开办的德号洋行。洋货大搞市场垄断,采取大肆倾销,价格昂贵,横行霸道,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等产品。外商们操纵着中国进出口贸易,使中国自己生产的产品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日益严重的殖民地化,市场化,私有化,资本化,买办化,商品化等趋势,当然这在客观上是促进了旧中国商品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解放前夕,很多进口的面粉、食糖、罐头、玻璃、雨衣、尼龙袜、香水、口红、打火机、手电筒、圆珠笔、洋香烟、巧克力等大量“洋货”充斥着旧中国各地市场。可以说全国各地城市里的大中型商铺销售的商品货物80%以上均为洋货。至此之后,难怪解放后,不少中国人还习惯着嘴里保留着洋油、洋火(火柴)、洋碱(肥皂)、洋伞、洋灰(水泥)、洋铁皮等称呼呢。

查看全部
标签:中国   洋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