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赞成范美忠的坦率,反对范美忠的观点

2025-03-02 学习 评论 阅读

  我赞成范美忠的坦率,反对范美忠的观点

  田忠国

   范美忠 先生在博客中公开了他的个人观点,非常赞成他的坦率,因为,从他的坦率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中国教育的失败。我之所以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教会了社会的自私自利和放弃自己应该承担也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说 范 先生仅仅是个普通百姓,不是教师,正好路过学校时发生地震,他不去救助学生只是个道德责任问题,但他作为教师,“一跑了之”就不是个道德责任问题了,而是放弃了他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作为教师的范美忠,其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上说, 范 先生受到社会谴责,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我们的社会中,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概念一直含混不清,而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概念的含混不清,对于社会而言有百害无一益处,因为,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概念是个社会价值选择的价值坐标体系,也就是说,这是个价值标准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连社会的价值标准都没有,又如何构建社会价值秩序?当然,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是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道德责任是一种软性对个人行为的约束,而社会责任则是硬性的约束。硬性约束是指一个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软性约束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承担也可以不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这种可以承担也可以不承担的社会责任,我称之为道德责任。记得数年前有文章说,德国在法律中有一项规定,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在他们需要救助而在现场的人不去救助时,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进入现代化的德国人把个人的利他行为作为一种法律责任,是一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中国,据说利他主义是一种过时的东西,如果存在,就是社会还没有现代化的标志。由此可知,范美忠的弃学生不顾而逃生的行为,不过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或叫“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行为而已。但是,细想想,如果以自利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应该说自利时代要数奴隶时代,数千年中国就现代化了,远的我们看不到,是一种未曾经眼证的历史,近的我们到在图片以及影视纪录中,比如西藏的奴隶制时代,却也看过,如此说来,近的中国在五十年前也“现代化”了,到今天根本没有必要为现代化而努力了。

  但是,不容讳言的是,范美忠的坦言或者叫亮出自己的灵魂,也是一种不错的品质,也需要勇气和胆量,因为,他需要面对社会从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两方面的审判。从真实这个角度上说, 范 先生的观点虽然值得反对、批驳,但也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照出某些人的假道学、假君子真小人的行径。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某些“精英”创造的先进文化,其实是一种毁灭社会未来的文化,需要重新思考,社会发展需要利他主义,还是需要自利主义?或者,在社会责任面前,对于利他或自利需要做出选择时,需不需要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比如说,一个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得选择的?或者,和德国接接接轨,也在法律中作出不可选择的规定?从反思的角度上说,范美忠坦言自己的不德观点,也为“精英”文化提供了反思的契机。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查看全部
标签:责任   社会   道德   现代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