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选》是否完全实事求是-《邓选》学习92
从本部分数据是否可以得出《决议》的结论?
还是由读者自己做出判断。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1981年6月27日通过的,如果看1979-1981年的数据,读者会得出更直接的结论。
3
那位读者“老X”留言,“1949年中国GDP是日本的2.5倍!1955年2倍,1961年相等,1976年是日本的0.25倍”。他的意思是说新中国前三十年发展速度太慢,是上述1与2的意思一样,以此来强调改开后的速度要远远高于新中国前三十年。
上述的数据已经回答了这位读者。
我们不妨从人均GDP的角度来再次回答这位读者。
我们必须要承认,日本在战后发展得速度非常快,这是客观事实。日本、德国、韩国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的产业转移带去的投资,这是不容否认的最主要的因素。
这大概就是邓小平所说的“这些年来,凡是和美国关系好的国家都发展得不错!”、“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请见:
《邓选》学习 (十)读书,看报,用人,桥牌和麻将
《邓选》学习 89 中美关系。参考消息1963:美国现在除了希望“下一代的中国统治者也许不会那样咄咄逼人”之外别无它法
人均GDP发展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话。
根据快易数据,笔者整理了中国与G7、印度的人均GDP对比。
上表中,黄色是1960年数据,红色是1976年数据,绿色是改开后超过1976年的数据(以及该年年份),灰色是改开后超过1960年数据(以及该年年份)。
作图如下:
图中蓝色柱为改开前人均GDP占比,红色为1976年占比,橙色为改开后占比,绿色为改开后与G7、印度等对比国占比超过1976年占比。灰色的面积图为1976年占比(与红色1976等值)。
(1)中国与美国对比
中国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比例,可以看到,改开后占比持续下降,直到改开后的第17年,也就是1995年,才超过1976年比例
(2)中国与法国对比
此图可以看到,改开后的第18年,也就是1996年,中国人均GDP占法国人均GDP比例才超过1976年。
直到改开后的第30年,也就是2008年,才超过1960年占比。
(3)中国与德国对比
此图可以看到,改开后的第19年,也就是1997年,中国人均GDP占德国人均GDP比例才超过1976年。
直到改开后的第31年,也就是2009年,才超过1960年占比。
(4)中国与意大利对比
此图可以看到,改开后的第22年,也就是2000年,中国人均GDP占意大利人均GDP比例才超过1976年。
直到改开后的第32年,也就是2010年,才超过1960年占比。
(5)中国与加拿大对比
(6)中国与英国对比
此图可以看到,改开后的第27年,也就是2005年,中国人均GDP占英国人均GDP比例才超过1976年。
直到改开后的第30年,也就是2008年,才超过1960年占比。
(7)中国与日本对比
此图可以看到,改开后的第24年,也就是2002年,中国人均GDP占日本人均GDP比例才超过1976年。
直到改开后的第36年,也就是2014年,才超过1960年占比。
希望读者“老X”能够看到这个数据。
(8)中国与印度对比
4
2004年开始,中国GDP快速发展。为什么快速发展了呢?因为开始了土地财政,房地产成为了经济支柱产业。
土地是哪来的?都是新中国前三十年留下的红利。
此外,改开后,打破了“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的财政政策,开启了赤字财政。
详见:
新中国前三十年留给改革开放的大红利-土地-崽卖爷田
新中国前三十年与改革开放-积累与借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改开前的物价极其稳定,没有通货膨胀,根据第三十六届(1974年10月)广交会期间《人民日报》的报道,可见一斑:
【日本客人高垣宏说:“在日本理一次发要一千五百日元(约合人民币十元),买一块豆腐要一百多日元(约合人民币六角多),而中国只要四分钱”。另一位日本朋友富田万次郎说:“中国物价很稳定,日本物价飞涨;中国的药品很好,价钱又便宜,人民生活有保障”。比利时索坦西姆公司代经理柯基对记者说:我连续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有五次了,每一次来到中国都看到市场繁荣,商品的零售价长期保持稳定。
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旧中国货币贬值,物价暴涨,从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五月的十二年间,通货膨胀了一千四百多亿倍,以致在一九三七年可买两头黄牛的一百元伪法币,到一九四九年只能买到一张手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生活的必需消费品销售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房租、水电和交通费用也没有什么变动,一些日用工业品的销售价格还逐步下降,而关系到广大人民健康的药品,则多次降价,目前平均价格比一九五○年已下降了八成】
改开后的80、90年代的通货膨胀,笔者简单列举一下《人民日报》报道。
《人民日报》1988年9月23日第一版《中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明后两年重点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提出抑制通货膨胀深化改革重要政策建议》:
【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提出了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深化改革的若干重要政策建议。】
人民日报1990年1月12日第6版《深入搞好治理整顿 逐步消除通货膨胀》
【深入搞好治理整顿 逐步消除通货膨胀
邓加荣 朱婉娟
这次通货膨胀,是由于1984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过热造成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是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
在分析这些深层次原因时,应当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财政有大量赤字。这次通货膨胀,是在连续十年赤字(中间只有一年略有节余)已经积成一个深厚的沉淀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才有这样来势猛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人民日报》1994年6月3日第4版:
【邹家华在全国物价大检查会议上强调继续搞好物价大检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仍然是当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
《人民日报》1994年5月18日第1版:
【国家计委通报 国民经济形势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趋好 控制通货膨胀仍须高度重视】
邓小平也多次提出要制止通货膨胀。
《邓选》第三卷《中央要有权威》(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
【现在的局面看起来好像很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需要进行调整,这是不可少的。但是,治理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无论如何不能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能使经济萎缩,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
《邓选》第三卷《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得太快,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困难。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准备用两年或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邓选》第三卷《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一九八九年六月九日):
【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应该说我们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但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要充分估计够】
《邓选》第三卷《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过去失误的,例如通货膨胀,弥补起来。】
读过上述数据,相信读者朋友做出自己实事求是的判断。
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实事求是的。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