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胡锡进 胡锡兰

2025-03-02 学习 评论 阅读

联想是计算所创办的企业,百分百国有资产,管理者收入多一点,占有一些股权没问题,但国企的性质不能变,国企的规矩不能破。

  今天网上突然爆出胡锡进的《环球时报》与联想有利益关系,还贴出了图片。如果这样,胡锡进对联想问题就应回避。看来,胡锡进真的不专业。

  胡锡进跟胡锡兰没有关系,胡锡进澄清了。《环球时报》与联想有没有利益关系,胡锡进也需要澄清了。

  胡锡进评论司马南揭联想,说司马南不专业,讲到了联想是“红帽子”企业,这类企业很多,意思是说,联想本来就是柳传志个人创业的企业,是私营企业,后来改制只是摘了“红帽子”,当然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类企业很多,如果去查联想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这些企业家就没有安全感了,担心被查,企业家也就没了积极性了。

  曾在中科院工作过的张捷,也说联想是红帽子企业,当时国家政策不准个人办公司,只能办个体户,只允许雇工8人。

  老徐(微信公众号:老徐微记)的理解,当时国家鼓励办企业,自1984年树立了傻子瓜子年广久这个典型,就已经突破了雇工人数的界限。1983年,年广久的工厂就已经有100多人。

  那么,什么是红帽子企业?

  红帽子企业应该有两种:第一类是公职人员主动下海创办企业。档案还在单位,以单位名义创办公司,自己出资,自己给员工发工资,但由于使用了公司名义,要给单位交一部分钱。戴这个红帽子有两个好处,一是借用单位名义,合作单位关系,借助单位力量,好办事情,有利于产品销售。二是,档案保留在单位,如果创业失败,还能继续会单位上班。这种红帽子企业也分两种,一是全部资金自己出,公司有自主经营权,包括招聘人员和员工。二是单位认为这个企业有前途,也会投入一部分资金,还有的要求消化吸收部分单位富余员工。但是跟国营企业的三产还是不一样的。

  第二类是非单位员工和非国营企业员工,创办企业挂靠在国营单位,给单位上交一定的挂靠费。而有的就是跟 企业的三产合作戴上红帽子。但这种红帽子企业就是销售大厂的产品,获取一定优惠,或者为大厂服务,实现专营。

  万利达的老板就是挂靠到一家学校办了一家校办工厂,生产的产品还挺先进,生产电视机,后来在DVD方面做得很火,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万利达是怎样与学校脱钩的老徐(微信公众号:老徐微记)就没采访和研究。作为跑家电的记者,老徐采写过万利达的长篇报道,介绍过老板的创业历程。老板去世之后,就听不到这家企业的声音了。

  根据联想的介绍,联想不是红帽子企业。

  有一篇介绍联想创业的文章写道:“中关村街上哗啦一下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三十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这就有了1984年计算所投资20万,柳传志带领11个人创办联想。

  联想是计算所创办的公司,柳传志是负责人。投资是计算所出的,员工也是计算所的人。只是柳传志不拿科研人员的固定工资了,自己去挣钱发工资了。由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单位。但是柳传志想回计算所,说回来就回来。联想办不好,20万投资废了,柳传志也没有责任,烂帐是计算所的。

  那么当年在中关村创办公司的是不是都像联想一样呢?

  科学院 有的人出去打工,检验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 十元。这是星期天工程师。这些人正常时间还是在单位上班,下班之后去从事个体工作,周末就是打工最好时间。最出名的是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一到周末他们就到江苏和浙江的乡镇企业去工作,他们有的时候是一个人去,工作量大了,就约其他的人一起去。当时是有争议的,但并没能制止和取缔。有的星期天工程就辞职加盟了服务的企业,有的辞职自己创办了企业。

  1984年联想创办的时候,中关村最出名的是“两通两海”四通、信通、京海、科海,都是中科院的科技人员出来创办的。科海是1983年中科院和海淀区合作创办的。他们叫集体企业,创业者是中科院和海淀区的干部。虽然成了企业,他们都停薪留职保留了干部身份,投资的钱是中科院和海淀区出的。四通是7个技术人员自己借款2万元创办的,虽然还挂着中科院的牌子,但就是民营企业。

  中关村最彻底的民营公司是1981年陈春先创办的公司。陈春先在科技上的名气和贡献非常大,在1978年和陈景润一同被 中科院评聘为第一批中国最重量级的科学家。他为自己开办的科技服务部所设定的经营原则后来成为中国民营高科技公司创办的共同规律:科技人员走出研究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

  陈春先是不要红帽子的,民营企业就是民营企业。陈春先说明,当时并不是不准办民营企业,有人要戴红帽子是为了保险和利用单位的资源。

  陈春先创业失败了,晚年生活很惨 ,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单位,没人给发工资,没人买保险,房子也没单位分。有人曾经给他呼吁和办理让他重回中科院。

  从以上比较,说明柳传志并不是没有创办民营企业的机会,联想就是中科院创办的国有企业,它的产权是中科院计算所。它也不是红帽子企业。

  如果了解联想的历史,联想起家是靠汉卡和主板。这是当时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汉卡和主板的研发不是柳传志,是倪光南。倪光南不是柳传志聘用人员,他是计算所的科学家。并且倪光南归国后还把自己的积蓄投入到研发当中。也就是说,联想的技术投入也是计算所。在最早的资产当中,柳传志只是管理人员,没有他的资产。贡献最大的不是柳传志,而是倪光南。如果改制,倪光南的股份就比柳传志高。但是倪光南要搞芯片,搞集成电路,柳传志认为花钱太多,赚钱太慢,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柳传志挤走了倪光南,在后来的改制中,贡献最大的创始人倪光南却没有任何股份。

  柳传志能挤走倪光南,是因为争取到了计算所的支持。联想有钱了,柳传志在计算所有地位了,甚至计算所有一段时间也成了联想的下属单位,柳传志当了所长。在金钱和短暂利益的诱惑下,计算所站到了柳传志一边,放弃了芯片的研发,也就不需要倪光南了。

  倪柳之争影响很大,在产业界争议很多年。但计算所曾经被联想管,柳传志任所长,就是曾在中科院工作的张捷最近曝出来的。

  那个时候的国企是分级别的,科学院是正部级,计算所是厅局级,而柳传志当上了计算所的所长,计算所成了联想的下属部门,联想的级别就是副部级。

  联想改制后,计算所的所长曾茂朝辞去了联想董事长的职位,出现在联想第二大股东公司的股东名单中。曾茂朝担任联想董事长,这是国有企业的延续,因为联想是计算所创办的,计算所长当董事长天经地义。但到了改制的时候,计算所在联想已经是小头,不能占大股,就不能当董事长了,只能当第二大股东公司的股东。

  大家为什么对曾茂朝和其妻子胡锡兰成为联想股东有看法,是因为改制后,曾茂朝可以拿股份,但联想成了民营企业,曾茂朝就要辞去公职离开计算所去联想任职,如果继续担任公职,就不能拿联想的股份。因此大家质疑在联想改制的过程中有利益输送。而胡锡兰卖过汉卡也成了股东,大家当然就有质疑。

  中科院的股份卖给泰山会泛海,并不只是卖多卖少的问题,重要的是柳传通过泛滥的股份控股了联想,稀释了中科院的股份。

  35%的分红股变成股权就是更大问题。

  胡锡进以红帽子企业给柳传志洗白,人家老柳创办了联想,只是挂了中科院的一个牌子,改制就是脱离中科院而已,最多交笔钱完事,中科院现在占这些股份就赚便宜了,之于柳传志、杨元庆拿多少钱,谁都管不着,人家愿意。

  可事实是,联想是计算所创办的企业,百分百国有资产,管理者收入多一点,占有一些股权没问题,但国企的性质不能变,国企的规矩不能破。

  如果联想是国有企业,联想改制就有两个问题,一是改不改的问题。联想这种关系核心技术和产业的企业是不能民营化的。二是民营化,但国有控股不能变。

  如果从以上分析,说柳传志偷走了联想这家国有企业也不为过。

a81850d89309ddf5ef4a039b21326199.jpg

查看全部
标签:联想   企业   计算所   单位

条留言  

给我留言